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舞蹈专业“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1.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的实践意义
1.1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舞蹈史”教学是达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中国舞蹈史属于舞蹈发展历史的范畴,是舞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舞蹈的起源、发展的主要阶段的特征及演变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在高校中《中国舞蹈史》作为舞蹈学科基础课程,是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理论课程。通过《中国舞蹈史》课程的教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艺术成就。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来看,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古代,就已经很重视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作用了,西周时期,乐舞一直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三年,学乐,颂《诗》,舞《勺》”,至十五岁时,就要学舞《象》,学射御”,到了二十岁时则要“舞《大夏》”,乐舞始终贯穿于一个贵族子弟受教育的全过程中。明代学者朱载堉特别重视舞蹈的美与功能,认为“以之治己”,舞蹈能够陶冶自身情操。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在育人方面舞蹈艺术具有先天优势,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舞蹈史”教学是达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1.2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舞蹈史”教学是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大环境的需要
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概念,主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下达,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于价值引领、显性教育于隐形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领带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课程思政”理念以制度的形式贯彻落实。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探索“中国舞蹈史”课程思政,挖掘其中各种思政教育资源,对“中国舞蹈史”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是对当今教育发展大环境的积极响应。
1.3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舞蹈史”教学是符合新时代文艺创造的需要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从舞蹈发展的历史规律而言,舞蹈是时代文化的反映。通过学习《中国舞蹈史》了解中国舞蹈的历史脉络,熟悉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事实与表象的关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舞蹈史知识体系,能为学科建设提供相应的历史参照与借鉴。通过对悠久的中华民族舞蹈历史和丰厚的舞蹈文化遗产的深刻认知,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未来我国艺术领域的中坚力量,因此学习中国舞蹈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能更好地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基于此,《中国舞蹈史》所包含的历史性、价值性、教育性、政治性、时代性构成了其思政特质,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舞蹈史》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涵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
2.1挖掘“中国舞蹈史”育人元素
《中国舞蹈史》作为一门艺术专业理论课程,兼具艺术类课程与史学类课程的双重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其中课程思政元素。根据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文学、历史学、哲学类课程的具体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具体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笔者通过对《中国舞蹈史》教材的深入分析,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挖掘并总结出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元素,具体如下:
《中国舞蹈史》思政元素 | ||
教学章节 | 育人元素 | 思政融入点 |
原始社会舞蹈 | 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 | 1、阴康氏之乐 2、原始社会舞蹈反映了舞蹈来自于人民生产生活实践。 |
夏商周舞蹈 | 爱国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美育思想 | 1、屈原《九歌》的爱国精神内涵 2、周代“制礼作乐”开创的中华礼乐文明 3、儒家“尽善尽美”的乐舞观、道家“合于桑林之舞”的美学思想 4、周代“六大舞”“六小舞”体现的古代乐舞教育功能 |
汉代舞蹈 | 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美育思想 | 1、汉代“四夷乐舞”体现中华民族博大气度 2、汉代女乐展现的极高的技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3、汉代“修仪操以显志”,反映了对舞蹈内涵的深度追求 |
魏晋南北朝舞蹈 | 时代精神 中华美育思想 | 1、阮籍《乐论》“礼与变俱,乐与时化”乐舞思想 2、魏晋清商乐舞柔婉、飘逸所体现的意境之美 |
隋唐舞蹈 | 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中华美育思想 | 1、唐代乐舞盛世体现出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2、“悲悦在人心,而非乐也”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 3、唐代歌舞戏《踏摇娘》体现的传统伦理道德 4、唐代李白提倡“天然去雕饰”以自然为美的乐舞思想 |
宋元舞蹈 | 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 中华美育思想 | 1、宋代民间舞蹈的兴盛 2、宋代宫廷雅乐体现的宋朝求博尚雅的时代意识 |
明清舞蹈 | 优秀传统文化 | 1、明清民间舞蹈的繁荣创造了民间舞蹈宝贵财富 2、祭孔乐舞 |
中国近现代舞蹈 |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精神 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 | 1、吴晓邦、戴爱莲的爱国事迹与艺术作品 2、黎锦晖儿童歌舞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 3、延安秧歌运动体现的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为人民服务的艺术观、创作观 |
中国当代舞蹈 |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精神 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 理想与信念 | 1、康巴尔汗和贾作光以开拓创新精神对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的贡献。 2、孙颖、白淑湘、陈爱莲以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克服困难,积极投身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 3、《丝路花雨》、《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作品 |
2.2优化“中国舞蹈史”教学过程
2.2.1整合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解决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两张皮”问题,以培养德艺双馨,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重的应用型复合型舞蹈人才为目标。针对课程特点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做好课程设计,充分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思政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思想水平以及政治觉悟,令学生真正成长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2丰富教学方法
由单一的“满堂灌”转变为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探求新知。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2.3拓展教学手段
紧跟时代步伐将科学技术多途径、多方位地有效融入于舞蹈教学,结合超星、雨课堂等网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优势,课前将课程思政内容转变为一个个可观可感的视频、文档资料放入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课下自学、线上学习、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2.4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专业教学+思政育人+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堂中融入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将中国舞蹈史这门理论课程与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汉唐古典舞、敦煌古典舞等实践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找到古代舞蹈的历史依据,在实践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典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舞姿动作背后历史渊源的理解。课程中“汉代盘鼓舞”编创、“敦煌舞”小组主题汇报、“中国古典舞创作如何合理运用戏曲舞蹈”研讨等综合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舞蹈历史的悠久传统和丰厚遗产有更深刻的认知,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2.3改革“中国舞蹈史”考核模式
笔者在“中国舞蹈史”教学过程中,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以促进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3.1强化全过程考核和多元化考核
减少期末考试比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通过单元测验,督促学生及时消化理论知识,避免一次性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的多元考核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元考核评价,多方面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素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
2.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中国舞蹈史”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考核中加入实践环节,增加了三次拓展实践作业,学生课下根据主题及要求进行资料的查阅与准备,通过讨论、分析与合作,对小组课题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采取课堂讲解PPT的方法,最终形成实践报告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3.3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考核目标
学生在拓展实践中,不仅要实践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践报告为形式的小组作业,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3.4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命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等思想教育点,通过考试进一步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命题以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
3.结语
舞蹈专业培养的艺术人才是今后中国舞蹈教育与艺术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因此推进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是艺术学科领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艺术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中国舞蹈史”课程是高校舞蹈专业最为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与舞蹈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对于全面提升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对于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