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重大项目驱动的混融教学新模式研究

作者:曾璐,陈妍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08-31人气:550

混合式教学源于疫情期间,为满足新冠疫情时期的教学需求,让人们提前或者更快的进入到网络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时代。如今疫情已成为过去式,但是混融教学仍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后疫情时代的混融教学不同于疫情时期内涵,在混融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如何设计、讲授、评价和管理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混融教学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育方式的最优化,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对于有效提升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和教学综合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混融教学新内涵

“混融教学”突破传统定义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应该更好的体现“混融”的内涵。其基本特征和核心追求强调“融合”而不是“混合”,强调“共生”而不是“共存”。疫情时期的线上学习是课堂的基础,线下课堂则是线上教学的延续和扩展,但后疫情时代则恰恰相反,课堂教学回归为主体教学,线上教学为课堂的补充及知识扩展延伸。“双线”关系并不是独立出现的,是互融互通、相辅相成的。通过深入整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的课程设计,以课程信息需求为切入点,结合普适化的知识转换模式,实现教学课程学习的"四化"转换:即社会化、外显化、联结化、内隐化,旨在有效地提升课程知识的学习效率。“混融教学”是共生教育的课程模式,是教学资源、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估等领域的改革,构建线上与线下教学协同动力,逐步形成“混融教学”的新常态。

二、混融教学新模式

“混融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多重主体“双线交互”的独特优点,构建师生教学活动的“全新空间结构”,实现“教”与“学”的真正动态交互体系。在课程设计中,老师可通过网络教学丰富的APP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社交性,形成良好的网络课堂环境,培育优秀的班风、学风。另外,教师还应发挥引领功能,根据学校线上课程平台和线下开展课程的具体任务,采用随机提问、小组合作和教学示范等形式指导和激励学习者,从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领导者。“混融教学”不局限于形式和表层上的结合,而是以教学核心本质层面的融合,即混融共生,以混融共生为教学手段开展育人活动。开展混融共生的新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教学中知识训练的新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形成结构化知识与片段式知识高度融合的新知识结构。在线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设计,还可以通过即时弹幕、限时考试等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链接教师,智慧互动”的混合式高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重大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混融教学模式

  在混融教学大框架体系中,构建以重大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混融教学”体系。线上教学可采用名师座谈,B站专家知识点讲解补充,前沿知识VCR。线下教学可围绕教学目的,以重大工程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提升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工科重大项目和课题常常涵盖多方向、多学科交叉,可从中选取课程相关的方向、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入到授课课程中,而不是纯粹的做实验或者给个例题讲解。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构建“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项目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度应用,为学科竞赛及研究生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将重大项目研究方向及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微项目,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吃透课本重难点内容,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主动性目的性不强,能更好的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在团队协作中锻炼沟通与交流等能力,并培养一定的科研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

综上,为了更好地推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大学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文着重探讨了以重大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混融教学新模式。构建了新型双线混融教学体系,明确学生是课程和教学的主体,有助于推进学生主动投身课程学习,实现较好的智慧互动;规避常规教学组织形式的种种弊端,线上教学以知识扩展应用为主,扩充学习的宽度和广度,使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师生交互乃至人生发展的互相影响。增强学生学业和进步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学的核心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将重大项目驱动和混融教学这两种优势应用于工科教学中,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有助于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助力。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