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科技论文 > 正文

基于环保要求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作者:刘建国 李瑞华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日期:2025-07-21人气:18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环境规制体系迭代升级,机电制造业正面临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传统线性生命周期模式暴露出的资源错配、碳泄漏及再生阻滞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痛点。国际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拓展生产者责任(EPR)体系的推行,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追溯与循环材料利用率提出法定约束,倒逼制造企业重构价值创造路径。因此,本文就环保规制约束下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革新展开探讨,以期望构建覆盖设计制造运维再生全环节的闭环管理体系,为制造业低碳转型提供兼具经济合理性与生态代价可控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环保要求;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为代表的国际环保规制,正通过碳关税壁垒与生态设计指令,系统性重塑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规则。这种变革迫使制造业必须重新审视从原材料获取到终端处置的全价值链管理逻辑[1]:在微观层面,设备拆解过程中硅胶密封件不可逆损伤导致再生料流失率较高,稀土永磁体回收环节钕铁硼粉末逸散造成水土污染;宏观维度上,传统生命末期处理方法产生的隐含碳排放,正在抵消化工流程改进带来的减排成效。当前研究多聚焦单一环节优化,尚未构建跨阶段的环境效益传导机制。产品设计端虽已引入生态设计准则,但对制造工艺参数变动引发的碳排放跃迁缺乏动态评估;生产过程推行清洁技术时,往往忽视逆向物流体系重构对再生材料性价比的冲击。鉴于此,文章就基于环保要求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展开研究,以期望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基本概念

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全维度动态管理策略,贯穿从市场洞察、概念设计、生产制造到退市回收的全价值链条。其本质是通过信息化工具与流程再造,统合碎片化的产品数据流、技术资源和组织协作关系,实现知识资产的沉淀与复用[2]。传统PLM侧重于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制造成本,而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其内涵已扩展至环境成本可视化与生态效率优化,形成覆盖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三维管控体系。环保规制背景下的演进中,PLM逐步显现出三个核心特征:1.是物质代谢的可追溯性,要求对产品中禁用物质、再生材料比例等关键指标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2.是能效参数的闭合性,通过热力学仿真预判产品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能量耗散路径;3.是末端处置的预置性,在设计阶段即规划零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拆解方案。

二、 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一)设计阶段

机电产品设计阶段是市场预期转化为技术的起点,需要满足功能参数与用户体验的双重要求,更需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环保基因。工程师通过需求捕获工具建立性能曲线与能耗指标的平衡模型,在多物理场仿真系统中验证动力系统热效率、传动结构可靠性及智能传感装置的响应精度[3]。材料选择在此阶段具有导向性意义,新型合金复合材料的高强度特性与轻量化趋势之间的对冲博弈,促使设计团队建立面向再制造的选材矩阵,既要规避稀土金属等战略性资源的过度依赖,又需考虑未来拆解阶段金属分离的工艺可行性。智能算法的深度介入推动模块化设计向高阶发展,机电一体化组件的可重构接口设计减少了后续维护的复杂度,而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映射实体产品的动态特征,使虚拟空间中的耐久性测试能捕捉轴承磨损阈值与密封件老化规律

(二) 生产制造阶段

生产制造阶段是实现设计意图的物化过程,智能制造系统在加工精度与资源效率之间建立新型平衡关系。柔性生产线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动态调整装配流程,将铸造毛坯的热处理参数与精密加工的几何误差控制在微米级波动范围,工业物联网平台实时对比刀具磨损指数与机床振动频谱,触发预防性维护指令以避免批量质量偏差[4]。在此过程中,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传统减材工艺的材料利用率瓶颈,激光沉积成形技术使复杂流道结构实现整体成型,而粉末冶金工艺通过近净成形特性减少机加工废料产生。焊接机器人的示教系统依托焊接熔池的形态特征进行实时轨迹修正,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修复旧件时通过元素补偿恢复零部件的力学特性。

(三)使用维护阶段

机电产品进入服役周期后,其运行效能维护与系统健康管理成为价值延续的核心支点。嵌入式传感器网络在液压油路中捕捉压力脉动波形,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判密封圈失效周期;智能润滑系统依据轴承受力状态调整油脂注入频率,在摩擦系数优化与废弃物产生之间寻找黄金平衡点。预测性维护平台整合云端历史数据与边缘计算能力,当高速齿轮箱振动频谱出现特征频率偏移时,自主触发备件调拨指令与维保任务工单。在服务化转型背景下,产品制造商构建新型商业模式图谱,基于运行数据挖掘用户使用习惯的聚类特征,通过OTA升级迭代控制算法参数,既提升数控机床切削效率,又降低主轴电机待机功耗。

(四)报废回收阶段

产品退役后,系统性拆解与定向再生构成循环经济的闭环枢纽。智能拆解工作站通过三维扫描重构产品内部结构拓扑图,机械臂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动态规划分离路径,激光切割与液氮冷脆技术的复合应用实现多材料组件的无损分离。贵金属提炼车间采用生物浸出技术替代传统氰化法,将电路板中的金离子选择性地富集在硫杆菌代谢物表面;稀土永磁体的氢爆碎技术通过可控氢吸附引发晶界脆化。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系统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剩余容量,退役锂电池在储能电站重组后继续服役五年以上,直至完全报废后进入破碎分选流程提取碳酸锂前驱体。塑料部件的分子级再生技术突破传统物理回收的性能衰减瓶颈,超临界流体解聚工艺将ABS外壳降解为原始单体,经重聚合后力学性能恢复至原生料水平。

三、基于环保要求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一) 绿色设计与研发体系

机电产品的绿色设计研发体系以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导向,在概念构思阶段即建立多维约束框架。开发团队通过生态属性映射工具构建材料库与能耗模型的关联网络,采用轻量化拓扑优化算法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剔除冗余质量,将碳足迹核算模块嵌入CAD平台实时显示不同选材方案的环境成本权重。智能算法的介入催生颠覆性设计范式,仿生学原理驱动的散热结构提升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铜铝等高耗能金属用量,功能集成设计通过多域协同减少零件总数进而降低制造阶段的碳排放基底。设计验证环节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极端环境下的材料老化路径,预测可回收部件的性能衰减曲线,通过模态分析提前规避拆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物质泄漏风险。

(二) 绿色制造与智能生产

面向环保的智能制造系统在工艺流程层面重构价值创造逻辑,通过多目标优化模型在产出效率与资源消耗间确立动态平衡点。高精度视觉检测系统实时修正切削进给量,将毛坯余量控制在微米级以减少金属切削废料的产生;激光清洗技术替代化学溶剂处理工艺,在工件表面预处理阶段杜绝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增材制造单元的粉末利用率提升策略包括自适应支撑结构生成算法和残余粉末原位再生装置,使钛合金等昂贵材料的利用率突破瓶颈。注塑成型环节引入分子链定向控制技术改善塑料制品机械性能,允许降低壁厚设计减少原料消耗。能源管理中枢依托边缘计算节点动态调整设备集群运行模式,当监测到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时自动调度高耗能工序集中生产,车间余热回收系统与区域供热网络互联后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三)产品使用管理与能效优化

机电产品服役周期的能效管理构成环保效益实现的关键环节,智能感知网络与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融合催生动态优化机制。嵌入式传感器阵列实时采集振动频谱与温度场分布,结合强化学习模型自主调整驱动电机转矩输出曲线,使龙门加工中心在负载波动时的电能消耗降低。预测性维护平台通过轴承润滑剂铁谱分析预判关键部件剩余寿命,实现保养周期延长与维修备件消耗量缩减的双重收益。智能电网交互技术赋予大型装备双向能源调节能力,在用电低谷期储存过剩能量并在峰值时段反馈回电网,这种车间的虚拟电厂模式显著提升能源利用弹性。

(四)回收与再制造体系

回收再制造体系是闭合循环经济链条的核心枢纽,智能化分拣与定向再生技术的突破重构传统报废处理范式。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识别系统通过材料反射光谱特征精准分类混合金属碎片,电磁涡流分选装置根据导电率差异快速分离铝合金与镁合金废料。高值化再生工艺不断创新,退役永磁体的氢脆破碎技术通过表面钝化处理抑制氧化问题,回收的钕铁硼粉末经速凝甩带后磁性能达成员一定恢复。动力电池智能拆解线采用电化学浸出法选择性提取锂钴镍等元素,隔膜材料经超临界流体处理后重新获得微孔结构完整性。塑料部件的化学解聚装置利用催化剂设计突破传统热裂解瓶颈,将ABS外壳分解为苯乙烯单体实现分子级再生。再制造车间运用金属沉积增材技术在旧件基体上重建功能层,微弧氧化处理使再生零部件的耐磨性超越原始产品。

四、结语

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构建基于环保要求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展现出突破传统线性经济模式的范式革新力。从绿色设计的前瞻性基因植入到智能制造的资源精控、从运行阶段的动态能效提升到报废再生的闭环重构,各阶段的协同优化形成具有自反馈能力的生态网络体系。



文章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 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