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活态利用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鲜活载体,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追求,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育人资源。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打破时空限制、增强互动体验、实现精准传播等优势,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开辟全新路径,成为各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作为一种沉浸式教学工具,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提供全新的可能性。利用VR技术搭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将抽象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三维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的真实环境中,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及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此外,VR技术搭配增强现实(简称AR)技术,实现了教育场景的拓展,将虚拟内容与现实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内亲历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沉浸式体验,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活态利用。
开发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提供灵活且高效的平台。高校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在线思政课程体系,开发包含微课、慕课等形式的在线课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依托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全国各地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形成覆盖面广、内容多样的思政教育素材库,供全国高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学习,打破区域限制,缓解红色文化资源短缺地区高校的课程开发困境,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提供广阔的传播空间。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视角新颖的思政教育视频,吸引青年一代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在评论区策划话题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其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与系列视频创作,从主题策划、内容创作到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方面均加入学生群体的创意和视角,通过同辈吸引力法则,不断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距离,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提供助力。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68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