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现象的产生应该归结于期刊,而不是对作者过多要求。在严格意义上,一稿多投并不属于学术不端,你怎么看?
前段时间,公众号推送了知网采编系统的最新版本→对学术不端说“不”!知网更新系统,主要用于期刊互联,拒稿可一键转投,也可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评论区主要是一种声音:“一稿多投”现象的产生应该归结于期刊,而不是对作者过多要求。
今天,从两方面来谈谈“一稿多投”这个高频话题——
“一稿多投”一目了然 我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款规定,期刊的审稿时限为作者发出稿件后30天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期刊并没有按照《著作权法》规定,去向审稿人明确约定审稿时间的。可能个别刊物有约定时限,但是所邀请的审稿人大多数领域内的高校学者,审稿人耽于科研任务或其他工作,而忽略了审稿一事,导致最终没有完成约定。这是期刊方面的失误。 这样的失误导致期刊的实际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拉长,超过了作者可接受的时间范围。无奈之下,作者也只好“一稿多投”。 但是反过来,一稿多投又会让审稿人和编辑的工作付诸东流,给社里的负担加重了。 这样一看,“一稿多投”损害的是三方的利益:期刊编辑、审稿人、作者。 要想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让“一稿多投”少发生,甚至不发生,关键点还在于期刊对审稿人的约束,要明确审稿周期,在作者可接受的周期内要给出审稿意见,如未能给出具体意见可做保留、另投处理等,务必要给出具体回复。只有尊重作者,高效完成审稿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一稿多投”的行为。 对此,你怎么看? 个人感觉,在这方面,国外的某些期刊做的就很不错。 最近手里有一篇SCI的投稿,审稿一个月没给结果,系统里显示的是邀请三个审稿人,一个接受审稿并给出意见,另外两个还没有接受邀请。写邮件催促后,期刊编辑重新邀请了几个审稿人,过段时间依然没有回复。 由于时间也确实长了些,期刊编辑把文章发给了内部专业人士做评估,对方给出的结果是,“文章质量ok,且审稿人1的意见很专业、客观”。 最后在只有一个审稿人回复的情况下给了小修,小修后很快就录用了。
- 【论文发表指导】为什么已经录用的论文还会被退稿?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 研究生入学前水平都差不多,为什么入学后会很快拉开差距?
- 出刊超级快!《消费与品牌传播》F类经济专业期刊,审稿快,来稿即录,1个月拿书!
- 《管理世界》再次入选CSSCI(2025-2026)来源期刊!
- 同一课题组,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发几篇SCI,但有的研究生几年都发不出一篇?
- 我发现:单位认可期刊负面清单的作者,都开始发表国际普刊了,这是什么趋势?1000出头发的国际普刊好像变香饽饽了!
- 1000出头发的国际普刊太香了,发一篇直接保研成功!
- 发表SSCI也需要提交Ethical Approval From吗?
- 受够了!期刊编辑说:不想再审AI的文章了!
- 新传出版广电专业实惨!去年北核换届踢掉几本好发的北大核心,今年CSSCI目录换届又掉选几本期刊……附新闻传播方向期刊投稿方式!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