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期刊知识 > 正文

“一直没有回复,今天给期刊打电话,才被通知退稿。”——为什么核心期刊连拒稿都不给回复呢?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24-06-17人气:1125

在论文发表筛选期刊时,总是能够在期刊点评一栏看到各式各样的评论。其中最多的评论则是来自投稿人的抱怨:

“投稿很长时间,毫无回复。”

“一个多月了,至今无回复。”

“一直没有回复,今天给期刊打电话,才被通知退稿。

“2个月了没回复,联系撤稿,编辑说文章已经拒了可以撤,那为什么就不能发个邮件或者系统通知下呢?

“电话打不通,邮件无回复,只好给期刊留下的其他电话询问,其他老师好心帮着转问到早已拒稿,那为什么作者询问编辑时,连拒稿都不能回复一下吗,稿件拒了还要一直压着?

肝疼

现在的核心期刊,由于“身价”比较高,稿量巨大,压根不愁没粮。但是在编辑部的处理态度上,就过于两级分化了——

对录用的作者,积极回复;

对没录用的作者,敷衍处理。

文章能刊用的人,社里一般会在规定期限内给到作者积极的反馈。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对刊物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编辑区别对待,录用的作者肯定是感观非常好的,而不能录用的作者,则体验感都相对较差。尤其是质量比较高的期刊,总是对没有录用的人回复率很低。

学术期刊为什么很少回复这些作者?其实越是好的刊物,每年的来稿量都非常多,而期刊编辑人手有限,从海量的稿件中淘金子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因此难免对很多没有达到发表标准的稿子,顾不上回复。很容易就给读者造成了“编辑不认真审稿”的印象。甚至觉得“编辑是不是压根就没看我的稿件?

这样一来,会给投稿的人带来此刊“不好”的一些错误“认知”。比如有些期刊退稿已经超过期限,并且在退稿通知中也没有任何解释,很容易导致作者对期刊忠诚度的降低。再比如退稿时言语过于简单,简单一句“稿件选刊不适合办刊,建议另投他刊”的模板化话语,常常令作者摸不着头脑,失望气愤而归。更让人无语的,有作者反馈,凌晨投稿的,五分钟后发来拒稿,不是机器操作,又是啥?

这些看似是编辑为了提高效率而做出来的处理,其实恰恰给期刊带了很多负面影响。长此以往,作者在网上搜索刊物信息时,消极的点评和舆论会让投稿人浇灭心中想要投稿到这个刊物的热情。

▲某核心期刊对于“拒稿不回复”的看法,“编辑部一般没时间回复”

在小编看来:期刊越想要效率高,能实现长效良性发展,更应该认真呵护没被录用的作者!

原因一:没录用的作者都是潜力股。

给核心投稿的作者,大部分都是未来混学术圈的人。即便现在能力可能不太够,但是假以时日,说不定也都是期刊需要向之约稿的大牛。说的有点远了,没有录用的作者,本身肯定也是有一定水平的,社里不妨给一些修改意见,而不是单纯复制粘贴拒稿模板意见,帮忙作者提升稿件质量的同时,也是在培养作者的忠诚度。待日后,作者有所建树,回想当时投稿的经历,肯定还会反过来投稿该期刊的。

小编跟很多核刊编辑聊过,他们的稿件虽然很多,但也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对于高质量的文章,社里也反映比较“缺稿”。而很多作者是不能琢磨透社里的稿件标准的。

社里缺少优质稿件,作者文章频频退稿,针对这样一个现状。杂志社完全可以把没有录用的作者圈起来,通过传播社里的录稿政策、未录用稿件误区等各方面信息,定向培养自己的作者群体。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解决社里优稿的难题,还可以更大限度的宣传刊物,拥有一大批高质量的作者读者群体,还能维护自己的口碑,从而达到一石多鸟的结果。

这也符合期刊达成相对稳定与可持续的业界发展标准。

原因二:已录用的作者可能是本刊绝缘体。

已经投稿录用的作者,其实不太值得编辑部花费大力气去维护的。(勿喷)

这类的群体有三个特征:①自身学术素养比较高;②强者向上心理、差异化选择;③遵循文件规范。学术研究能力强,使得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轻松发核刊,投稿一个刊物录用后,极个别作者会二次投稿该刊,但是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更需要的是发不同的期刊来证明自己,并且期刊选择上会越来越高级,如果只在一个刊物上打转,对自己的帮助并不大。

要知道,论文投稿是什么呢?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作者写稿-编辑审核这样简单的思维。论文投稿更大意义上是编辑部和作者的相互成就,编辑部通过作者投稿的文章来把舵当前的热点前沿,及时发现潜在的选题点,提高期刊的整体录稿水平,作者通过编辑部的反馈来加强自身的学术知识能力,经过投稿实践,验证自己并获得提高。

再一个,现在很多单位要求,同一个作者发在同一个刊物上的多篇文章只能算作一篇。为了获取“学术/职称通过证”,作者也不会选择把论文发在同一期刊。

所以,小编认为,已经录用的作者,正常走流程即可,社里的极大关心应该给予那些没有录用的作者。

原因三:退稿作者的投稿体验最能考察一个杂志社的整体素质。

学术人helps学术人,是学术圈普遍留存的真理,作者在投稿前会刻意去查找期刊的投稿经验贴。

投稿成功的经验可能不会给作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毕竟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刻的。

而投稿失败的经验绝对是作者关注的重点,一看到“秒拒”“编辑态度不好”“录用不拒稿,非要拖到自然拒稿才行”“石沉大海不建议投”……这样的评价不仅对期刊不好,还会打击作者的投稿热情和意向。

所以,为什么能不重视“差评”呢?

目前,学术期刊普遍采用的是网络化的投稿方式,对比过去的纸质投稿,其实已经大大加强了审理速度和效率。不管是系统投稿还是邮箱投稿,发一个拒稿其实就是举手一劳。再加上,学术期刊一贯以繁荣学术发展,求真知之为要旨,倡导学术争鸣与交锋,鼓励百家之言蜂出并作,积极回复作者投稿,才更能凸显期刊的办刊水平和办刊态度!



当然,拒稿不给回复的锅,也绝不能完全扣在编辑部身上。当垃圾稿多到一定量,确实也会引起编辑的反感。要想有较好的投稿体验,作者也要注意尽量不要生产口水文,多加强学术能力,阅读并遵循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投稿前最好也找身边人阅读并指出问题,多次打磨后再投给期刊。

这样做,虽然不能保证文章一定录用,但是起码有质的提升,对自己、对期刊、对审稿编辑也是一种尊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