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讲师,不如读博时以母校署名单位发文章容易…
“我博士期间发了2篇北核,带导师的还有一篇C刊,现在在省属二本高校工作,明显感觉发文章很吃力,发不出去……”
为什么读博期间发论文要比工作后简单一些呢?
角色上的转变。
发表核心期刊一般都对作者身份有一定的要求,北核要求公办二本硕讲以上,南核要求博士或者副高以上。注意,这些也仅仅是门槛要求,符合身份是核心论文发表的前提、最低要求,但是只在门槛附近徘徊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在职的情况,二本硕讲有条件可以发核心,但是距离成功发表还有点远~
而博士在读,一般单位相对比较好。但凡有博士点的高校,说明它本身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比较突出。好单位,再加上有导师的助力,正好能戳中期刊编辑的“心”,所以博士生发北核的难度其实并不大。
很多期刊现在只刊登单位+姓名,并不显示具体的身份信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在参考文献时更容易注意好单位的作者论文。
资源上的落差。
博士在读发论文,有导师挂名,有好单位支持,在资源上的优势比较大。甚至有的直接内推走导师渠道,不仅发的容易,发的还更快。但是进入高校后,如果是三四流高校,科研水平、氛围、资源等各方面都有落差,对个人发核心的加成不算很大。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例,有博士点的高校可能都会有检索入口,但是一般高校老师对于这个数据库的认知可能为0,单位也不会投入金钱去开通。当然,三四流的高校整体的科研不太强,如果一个老师真正有心想做出来成绩,领导也会给予大力支持。
博士在读发论文,要么是毕业强制性要求,要么是进高校需要有成果,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有一种必发,不能拖延的态势。一旦博士没有核心,延毕、毕业即失业都是常有的。但是进高校以后,发核心论文并不是特别着急,或者核心期刊会有替代的选项。因此虽然在职也有非升即走的压力,但是相对读博期间的也会好一些。
环境上的变化。
博士在读,大家都需要发核心,周遭会有相互竞争、内卷的现象。但是入职后,遇到的相当部分都是躺平的讲师,科研环境不一定有多强,甚至你要做好你身边不再有能跟你讨论学术话题的人的打算。之前有个博士入职本科高校,两三年下来一篇文章也没有。
另外,入职后的琐粹事务比较多,纯粹做研究的时间被压缩了。如果已经结婚生子,肯定还要分出来一些精力给家庭,写论文、发论文似乎就变成了次重点。
种种原因,导致二本讲师,不如读博时以母校署名单位发文章更容易。但是我们依然要做研究、发论文。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启写作发表的征途,有人陪伴,相互监督,行成良性内卷。
虽然论文发表还是一样难,但是起码自己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就逐渐丧失本心,慢慢躺平。
需要加入“教师内卷群”的,可以私信小编你的研究方向和往期成果,每月15日统一拉群
- 作者对期刊编辑的要求简直低到尘埃——已读回执就是胜利???
- 主流媒体发表的学术论文能上中国知网吗?
- 国际普刊最新刊期播报!教育类期刊最快可发10月版面,知网收录!
- 中国知网《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评价报告(2025)》遴选结果已发布,多个理论报纸上榜~
- 读报纸理论版论文:《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选题规律四则及投稿相关建议!
- 理论版报纸论文发表的几个误区,看看你中了几个?
- C刊打明牌,不装了:只要署名中含有非博士学历,就拒稿!所以硕士发C是真的没机会了?
-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文:“一稿多投”不构成学术不端,“一稿多用”才是真正的学术不端!
- 我的拒稿论文,被审稿人抢发了!
- 【论文发表指导】为什么已经录用的论文还会被退稿?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