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讲师,不如读博时以母校署名单位发文章容易…
“我博士期间发了2篇北核,带导师的还有一篇C刊,现在在省属二本高校工作,明显感觉发文章很吃力,发不出去……”
为什么读博期间发论文要比工作后简单一些呢?
角色上的转变。
发表核心期刊一般都对作者身份有一定的要求,北核要求公办二本硕讲以上,南核要求博士或者副高以上。注意,这些也仅仅是门槛要求,符合身份是核心论文发表的前提、最低要求,但是只在门槛附近徘徊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在职的情况,二本硕讲有条件可以发核心,但是距离成功发表还有点远~
而博士在读,一般单位相对比较好。但凡有博士点的高校,说明它本身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比较突出。好单位,再加上有导师的助力,正好能戳中期刊编辑的“心”,所以博士生发北核的难度其实并不大。
很多期刊现在只刊登单位+姓名,并不显示具体的身份信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在参考文献时更容易注意好单位的作者论文。
资源上的落差。
博士在读发论文,有导师挂名,有好单位支持,在资源上的优势比较大。甚至有的直接内推走导师渠道,不仅发的容易,发的还更快。但是进入高校后,如果是三四流高校,科研水平、氛围、资源等各方面都有落差,对个人发核心的加成不算很大。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例,有博士点的高校可能都会有检索入口,但是一般高校老师对于这个数据库的认知可能为0,单位也不会投入金钱去开通。当然,三四流的高校整体的科研不太强,如果一个老师真正有心想做出来成绩,领导也会给予大力支持。
博士在读发论文,要么是毕业强制性要求,要么是进高校需要有成果,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有一种必发,不能拖延的态势。一旦博士没有核心,延毕、毕业即失业都是常有的。但是进高校以后,发核心论文并不是特别着急,或者核心期刊会有替代的选项。因此虽然在职也有非升即走的压力,但是相对读博期间的也会好一些。
环境上的变化。
博士在读,大家都需要发核心,周遭会有相互竞争、内卷的现象。但是入职后,遇到的相当部分都是躺平的讲师,科研环境不一定有多强,甚至你要做好你身边不再有能跟你讨论学术话题的人的打算。之前有个博士入职本科高校,两三年下来一篇文章也没有。
另外,入职后的琐粹事务比较多,纯粹做研究的时间被压缩了。如果已经结婚生子,肯定还要分出来一些精力给家庭,写论文、发论文似乎就变成了次重点。
种种原因,导致二本讲师,不如读博时以母校署名单位发文章更容易。但是我们依然要做研究、发论文。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启写作发表的征途,有人陪伴,相互监督,行成良性内卷。
虽然论文发表还是一样难,但是起码自己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就逐渐丧失本心,慢慢躺平。
需要加入“教师内卷群”的,可以私信小编你的研究方向和往期成果,每月15日统一拉群

- 论文字数是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么长了,动辄一两万字,还记得以前都很短?
- 有点担忧!此轮几个博士青年友好期刊掉出CSSCI,等到下一轮重返C刊后还会继续刊发博士生稿子吗?
- 见证历史!2025年,多个核心期刊扩充版面,以后论文发表要更容易了,每个人的赢面都大了!
- 核心期刊所有栏目都应该默认向青年学者开放,不应该仅仅是每期一两篇,装腔作势的“专栏”!你认同此观点吗?
- 论文终审退稿越来越多?若如此,宁愿一开始就不进初审!
- C刊终于开始重视青年学者了?CSSCI发布青年学者培育计划;这一举动释放了什么信号?
- 181本!最新版南大核心CSSCI(2025-2026)收录集刊汇总!
- 25年以后论文会越来越多,因为AI的发展,论文投稿量激增,以后编辑评选论文的标准会改变吗?
- 我的论文首发在内刊后,还能投稿给学术期刊吗?
- UTD、FT、AJG、ABS、FMS这些期刊到底是什么?一文说透学术期刊分级体系!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