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期刊知识 > 正文

C扩北核已死?“非C刊不认”的学术怪圈,C扩和北核已完全沦为鸡肋?!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25-05-09人气:21

C扩北核已死?当下人文社科博士面临的“新的”就业困局——不是C刊,你的论文就是“废纸”?

在中国人文社科领域,CSSCI(简称“C刊”)是衡量学者科研能力的“黄金标准”。无论是评职称、申项目,还是博士毕业、高校求职,“有没有C刊?有几篇?是不是一作?”成了最直接的筛选条件。导致现在学术圈的一个残酷现实:“非C刊不认”。

而与之相对的,是C扩(CSSCI扩展版)和北核(北大核心)的尴尬处境——“发了没用,不发又不行”。

有C刊的学者:C扩和北核属于“锦上添花”,可以凑数量,但不算核心竞争力。

没C刊的博士:C扩和北核基本等于“废纸”,投了也救不了你的求职简历。

某些高校的招聘要求:直接写明“需*篇一作C刊”,C扩和北核?提都不提。更残酷的是,部分高校甚至开始要求“顶会论文”,进一步拉高了求职门槛。

为什么C扩和北核越来越不受到重视?

(1)高校招聘“唯C刊论”愈演愈烈

现在的人文社科博士就业市场,已经卷到离谱:普通二本院校:要求1-2篇一作C刊。985/211高校:要求3-5篇C刊,甚至要求有顶刊经历。非升即走青年教师:3年内必须完成C刊指标,否则直接解聘。在这样的环境下,C扩和北核根本进不了招聘人员的视线。

(2)学术评价体系的马太效应

C刊认可度高→学者拼命投C刊→C刊竞争更激烈→C刊更难发→C刊价值更高→C扩北核更没人看。恶性循环:普通博士如果发不了C刊,就只能投C扩北核,但投了也没用,反而浪费了时间。

(3)独作发表才是硬道理

很多C刊虽然接受博士生投稿,但更倾向于接收教授、副教授的论文,博士生即使能发,也常常是二作、三作(导师一作)。而高校招聘时,二作C刊的含金量远低于一作,甚至有些单位直接不认。所以,对博士生来说:不是C刊不行,不是一作更不行!

因此造就了目前博士求职新困局:C扩北核发了也等于白发......有一作C刊的博士,C扩北核可以算科研潜力的证明,但决定能否进面试的,还是C刊数量没有一作C刊的博士:C扩北核基本等于无效发表,简历关都过不了。

部分985高校已经开始在招聘中强调需在顶刊发表论文;国际期刊(SSCI)优先。这意味着,普通C刊的竞争力都在下降,更别提C扩和北核了。

非升即走压力下的青年教师即使侥幸入职,青年教师仍然面临:3年内必须完成C刊指标,否则解聘。C扩北核不算数,发了也白搭。结果就是:没C刊的博士找不到工作,有C刊的青椒活不下去。

对博士生来说:尽早冲刺一作C刊才是出路,争取独作发表,二作C刊在求职时价值大打折扣。其次可以考虑国际期刊(SSCI),部分高校认可度甚至高于C刊。

对高校:改革评价体系,降低唯C刊依赖,认可高质量专著、智库报告等多元成果。给青年教师更合理的考核期,而不是3年不发C刊就离开。

对学术期刊:增加博士生发表机会。C刊应开放更多独作投稿通道,而不是只收大牛论文。缩短审稿周期,避免博士生等到毕业都见不了刊。

C扩北核已死?其实是学术评价体系病了。C扩和北核的贬值,反映的是人文社科评价体系的畸形——过度依赖C刊,忽视多元学术价值。当高校招聘只看C刊数量,当青年教师因发不了C刊被解聘,当博士生为了一篇C刊熬到抑郁……这个体系已经不是在鼓励科研,而是在制造焦虑和内卷。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让C扩北核复活,而是让学术评价回归本质——看研究质量,而不是期刊等级;看学术贡献,而不是论文数量。否则,即使C刊版面增加十倍,也只会让竞争更惨烈,而不会让学术更进步。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