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事实:如果你想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你必须保证手里有10篇论文在滚动投稿!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与其畏畏缩缩、犹豫不决,不妨让自己先行动起来。前行路上,答案自然会慢慢呈现。
不是不允许一稿多投嘛,那我就十篇论文同时投稿!这样保持10篇在投,就能确保总有3-4篇进入高水平期刊。
全面出击,总有那么几篇能录用!从提高投稿效率来看,这样的做无疑是有着诸多好处的。以往单篇投稿时,一旦陷入漫长的审稿周期,那么整个发表的进度就会被严重拖慢。如果这个时候,一篇论文进入漫长等待期,但手里仍有其他论文在不同的期刊正在推进。那么看似一篇论文被拖慢,但是整体的效率是大幅提升的。
长达两年时间的初审
从发表几率来说,滚动投稿也是大大增加了论文发表的机会。众所周知,不同期刊有着不同的定位,风格和受众群体。尤其是核心期刊,对风格的把控往往是很严格的。而且其实现在的投稿环境,每投出去一篇文章,就像是每天免费领一张彩票一样,对结果完全不能把握。而将十篇论文投向多个期刊,就像是撒下一张大网,扩大了论文与合适期刊的“匹配”概率。就比如,期刊 A 可能更注重理论深度,期刊 B 或许更青睐实证研究,而当多篇论文同时投稿时,总有一篇能契合某个期刊的“口味”。
滚动投稿,可以保证学术成果的持续输出。即便是大牛也会遭到论文拒稿,更何况是普通人,拒稿简直是家常便饭。每次拒稿,就像是精心准备一场告白,但是对方看都没看,就说“对不起,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拒稿的次数多了,人也就麻木了。但是这中间却会存才相当长的一段学术“空窗期”。科研人的时间就这么耗费在了无尽的投稿拒稿当中。而同时准备多篇论文投稿,这篇被拒了,但没关系,另一篇已经进入外审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学术成果的持续输出,而且还能有效缓解科研人的心理压力。不再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单篇论文,多线程的投稿模式分散了等待的焦虑。能够将被拒稿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仍在评审的论文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当前的投稿大环境下,这种滚动投稿的模式几乎成了科研人的“救命稻草”。随着博士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学术领域,同一领域内竞争愈发激烈,有限的版面和学术资源要面对海量论文的竞争,发表难度直线上升。同时,为了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声誉,审稿流程愈发严格,增加审稿人数量、提高审稿标准、采用更严谨的审稿程序等,都使得论文发表周期变长。此外,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对论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投稿格式到写作规范,再到研究创新性,每一项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滚动投稿成为科研人应对困境的无奈之举,也是积极之策。它让科研人在这场艰难的投稿之战中,多了几分胜算,多了一丝希望,为学术成果的及时发表保驾护航。
- 评职称,还能认可出书副主编吗?备案的副主编和不备案的副主编有什么区别?关于出书副主编,看这篇就够了~
- 期刊被核心剔除后,为了重回核心,能有多拼?
- 能独立发C刊的人并不希望C刊被取消......或者说应该取消的不是C刊,而是不合理的审稿、约稿、发文制度,相反应该增加c刊才是!
- 第一次见这种审稿流程——论文收稿后直接到退稿??!为什么没有中间的流程啊,是告诉我不用等了,后面会直接退稿吗?
- 年中,我总结了2025年论文发表的三大误区,唯期刊、唯时间、唯价格。针对新时期论文发表,我会给出全新的发表策略,进来看~
- 警惕!新型评职称论文发表骗局产生,已有万人入局!
- 第一次知道省级期刊下面还有市级期刊,长见识!但是评职称发论文时,到底能不能发市级期刊呢?求问……
- 法学博士、法学教师,想发核心期刊论文,你就看这几个刊物啊!比着仿写,虽然要求高一些,但是相对好发,听我的,准能录!
- 学校对导一作博二作的论文不认定为毕业条件!这届硕博生,更难了!如今发文难度恐怖如斯!
- 刚刚!最新版2024 JCR更新!经常发的(好发SSCI)期刊影响因子有不同程度涨幅!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