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这样发表趋势,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学报的发表越来越卷了!不带导师根本发不了!有没有相同感受的!投稿:一年前投稿学报,自己独作就能轻轻松松发表。一年后再次投稿学报,居然让我加上导师,否则就不给发!最后一怒之下拒绝了。家人们,我做的对吗?学报不就是比普刊稍微高那么一点点吗,又不是核心,到底是为什么这么难发啊!!
好像真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学报发表的底层逻辑。这篇文章就好好跟大家说一说学报的发表。一、首先,学报的发表要求绝对的高!比你想象的高!可以说是核心期刊以下学术天花板。学报虽然不是核心期刊,但是学报也是的的确确背靠的是大学单位。所以和我们认知中的普刊还不一样。学报可以说是核心期刊以下的学术天花板,这个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很多普刊名不见经传,但是学报不一样,很多高校将学报认定为毕业期刊,而且你发了一篇学报,大家爱不会认为是水刊。而且很多学报不收版面费,因此,很多硕博生挤破头也要投。再次,很多地区认可学报为核心期刊!部分单位将学报认可为三类期刊,和CSSCI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等同于同一等级。由此可见学报在高校评职称中的地位也是不低的!二、而且,学报的要求高,不仅仅体现在写作质量高,而且对身份的要求也在“变”高!众所周知,职称评选标准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因素,期刊也是如此,发表呈动态趋势。很多今年可以认可的期刊,明年不认了。期刊今年可以发表这些栏目,明年栏目变动,一些方向不再发表都是有可能的。学报对于身份从不看导师到要挂导师,也体现学报的要求在变高。对应当前的期刊发表趋势,硕博扩招、审稿量增多……三、学报的审稿工作严格遵循国家“三审三校”制度,其基本流程如下:① 初审:由责任编辑对来稿进行初步筛选,重点审查论文格式、研究方向是否符合本刊要求,以及选题是否具备创新性;② 外审:通过初审的稿件将送至相关领域的外审专家评审。专家主要评估论文内容的完整性、论证是否充分、是否具备刊发价值。评审结果分为:直接通过、修改后再审(提出具体意见)或退稿;③ 终审:由主编或副主编对通过外审的稿件进行最终审定,重点关注学术价值、内容导向和整体质量。1、投稿前先行查重:多数期刊在初审阶段检测重复率,但也有终审仍进行查重的情况。若因重复率问题在终审被退,实属遗憾,建议作者提前自查;2、切实提高论文质量:高质量稿件不仅录用率高,也有助于加快审稿进程;3、合理规划投稿时间:建议尽早准备与投稿。学报一般不受核心目录更迭影响,稳定性较高,“早投稿、早见刊”是普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