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期刊知识 > 正文

我的拒稿论文,被审稿人抢发了!

作者:www.zzqklm.com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25-09-19人气:8
好事!论文的创新观点发上核心期刊了,证明文章并非一无是处!
坏了!论文不是早都被拒稿了吗?这不是我发的,也没有我的署名!
绝了不是,差点就以为是我做梦发的论文了。
——大家真的投稿一定要注意!!!!有很多审稿人拖延审稿抢发论文的,如果不是遇上了,真的想不到人心能H到这个地步。
image.png
图源:小红书

“裂开了,被拒的稿件发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标题内容很相近。”

你们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被拒稿后发现另一篇高度相似的文章居然发表了。而且其中方法和有的内容都极其相似。甚至一模一样。有些甚至不如自己写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01
学术圈的真抄袭事件

不管是国外期刊还是中文期刊,还真的都有这种情况发生。真有人干了这种事,还被当场抓了现行。

image.png

“我未发表的作品在没有署我名的情况下被复制抄袭了,这破坏了我过去几个月的辛劳。”

2024年3月,卡希夫将精心撰写的综述论文首次投稿至《高级工程科学档案》,在完成第一轮审稿后,他选择撤稿改投;4月,论文被投向《今日材料通讯》,最终遗憾拒稿。两次投稿的流转过程中,这篇未发表的手稿经编辑部之手,抵达了审稿人苏吉特・库马尔手中 —— 彼时的卡希夫尚不知,这位印度学者已将目光锁定在他的研究成果上。

8月3日,库马尔以自己的名义,将这篇“换了署名”的论文提交至《皇家化学学会进展》;10月24日,论文被接收;12月16日,正式发表。直到卡希夫通过学术平台预警发现这篇孪生论文,他数月的心血已沦为他人的科研政绩。面对质疑,库马尔给出的解释荒诞得令人咋舌:“卡希夫的手稿文件名与我自己的文件相似,投稿时误传了文件。”

这番说辞立刻引发学界哗然。网友尖锐地质问:“如何‘意外地’提交别人的论文,还恰好署上自己的名字?”更关键的是,论文发表时原作者信息已被完全替换,若仅是 “误传”,根本无法解释署名的系统性篡改。

卡希夫的遭遇并非学术圈的孤案,而是同行评议制度长期积弊的集中爆发。在匿名审稿的保护罩下,部分审稿人正将学术权力异化为谋私工具,催生出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乱象。

核心期刊的匿名审稿制度本是为保障学术公正,但个别审稿人的职业失范却成为剽窃的温床。部分领域的审稿人本身也在从事相关研究,当收到优质稿件时,可能会利用匿名身份的便利,窃取核心研究思路 —— 比如将原作者的创新模型稍作修改,替换成自己的实验数据;或是直接截取讨论部分的核心观点,整合到自己的待投稿件中。更有甚者,少数审稿人会将未录用的稿件转给同门弟子或合作伙伴,稍作翻新后以新作者身份投稿。

除了审稿人,个别期刊编辑也可能成为泄露的源头。编辑掌握着所有投稿的完整信息,若其缺乏职业操守,可能会将未录用的优质稿件泄露给关系户 —— 尤其是那些急于发表核心论文评职称、毕业的群体。曾有学术不端案例显示,某期刊编辑将一篇被拒的博士论文,泄露给本校一位讲师,后者仅修改标题和作者单位,便成功在另一本核心期刊发表,直到原作者偶然发现后申诉才真相大白。
02
巧,太巧了!真是无巧不成书

在愤怒与怀疑之外,不得不承认,学术研究中的确存在“无巧不成书” 的客观情况。尤其是在热门研究领域,不同团队独立开展研究却得出相似结论、采用相近方法的案例并不罕见,这种巧合往往源于三个核心因素。

其一,研究方向的集中性催生思路重叠。当某个研究领域成为学界焦点,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力量会自然向其聚集。

其二,基础方法的通用性导致表达趋同。在实验性学科中,许多基础研究方法已经形成行业共识,其操作流程和结果描述具有标准化特征。程和结果描述具有标准化特征。

其三,投稿与审稿周期差造成认知偏差。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往往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有的核心期刊采用“三审三校” 制度,审稿周期长达6-12个月;而部分期刊为抢占热点,审稿周期可缩短至1-3个月。假设A 团队在3月投稿期刊 X,经历漫长审稿后于10月被拒;B团队在4月投稿期刊Y,因审稿流程快,8月便已录用见刊。当A团队10月看到B团队的文章时,很容易因 “自己先研究却后见刊” 的时间差,产生 “被抄袭” 的误判,实则双方均为独立完成研究,只是投稿链路不同导致了发表顺序的颠倒。

学术研究本是一场慢工出细活的修行,当自己的心血被莫名 “复刻”,研究者的愤怒与委屈可想而知。多数时候,相似可能源于研究的客观规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学术不端的暗流。与其在遭遇问题后追悔莫及,不如从研究初期便筑牢 “证据防线”—— 毕竟,对原创性的保护,既是对自己心血的负责,也是对学术生态的维护。若确证遭遇剽窃,也不必退缩,拿着扎实的证据向期刊编辑部申诉、向学校科研处反馈,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