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的传播与社会文化考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认为“(新媒体语境)与原始定义中的语境(即现实世界的语境)最大的不同,是它的虚拟性。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人的真实身份及地位上的差异,提供了平等对话的权利。”[1]在此基础上,笔者如是定义新媒体语境:新媒体语境是基于现代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媒体不断发展,而延伸出的使用者在虚拟媒体情态中平等建立话语,使用话语的信息交换环境。这一概念的确定是新媒体语境中网络用语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前提。网络语言是新媒体语境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表达形式。当前网络语言的传播范式和传达的特定文化内容都是新媒体语境特征的微观表达。
一、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的传播
(一)网络语言概述
独立自主,开放平等,互动兼容的媒体形态促使网络语言的常出常新的发展。当前,对于网络语言的界定和划分已经和新媒体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大不相同。在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网络语言的分类多种多样。其中,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的网络语言已经俨然内化成为既有规范语言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如:局域网,硬件,黑客,下载等。[2]此外,流行一时的“火星文”[3]也随着非主流文化的衰退,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早期的学术研究中,网络语言被视为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代表” [4]而如今,网络语言的使用群体早已不是单一的青少年,因此网络语言应该有更加符合当前新媒体发展的定义。笔者看来,网络语言是在原有的语言表达体系基础上,突破传统语言表达构成,语法规则和运用习惯,重新赋予词句特定表达形式和表达内涵,在新媒体环境中产生并被广泛群体大量运用社会言语。而对于网络语言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数字类(2)-符号类(3)-音译类(4)-谐音方言类(5)-社会事件缩略语(6)-既有语言的新语境创新表达。
事实上,当前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语言已经向社会事件缩略语和既有语言的新语境创新表达两大类集中,这两大类网络语言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中的人关注和运用的重点,也是笔者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新媒体环境塑造着网络语言的传播范式
全新的新媒体环境搭建了大众共同参与的互动发声社交集群平台,传导出了独特的网络语言传播范式,即新媒体热用语由出现到火爆流行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经过大量的对新鲜词出现和发展的案例研究发现:在酝酿发酵期,新词汇被某一新媒体主体“创造发明”,最先使用,进而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局部传播。而后,新鲜词汇被与新鲜词汇所表达有背景和空间贴近性的特定群体熟知进入多个社会化集群媒体。紧接着进入传播的关键转折点,新兴语用获得新媒体达人或者意见领袖的青睐,被评论转发。最终通过新媒体环境中的人进行二次创作和联想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样式的变异表达,进入传播高潮。
以“蓝瘦香菇”一词的传播走红作为范例作初步的阐述说明,2016年10月,“蓝瘦香菇”这个新词汇的极速爆红展现了众多新媒体当下具体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特色,也是网络语言传播范式的典型体现。
“蓝瘦香菇”,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之中,因其具有独特的地域方言文化的趣味性而开始在小范围有限传播。百度贴吧,qq空间,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是典型的社交新媒体,这些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分享性能。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让每一个新媒体化个体完成个人生活经历和意识的在线分享。新媒体意义空间和真实生活的空间维度差距的缩小,解码的和译码者的共同意义空间的扩大,形成了传受的和谐共在。随后,“蓝瘦香菇”在qq空间,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运用,其中新媒体达人和公众人物的评论转发和使用成为了“蓝瘦香菇”爆红的关键点:根据个别人物法则,在语言的狂欢中,公众人物,新媒体达人有着不言而喻传播强效果,他们将“蓝瘦香菇”带到了更广阔集中的交流虚拟分享地带。在短暂的发展缓冲时间后,“蓝瘦香菇”进入到了被大众二次传作和加工的阶段,身在新媒体环境之中的人具有的好奇心以及出自多样化的群体性创造智慧让这个词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成倍增加。大量的蓝瘦香菇原视频的真人模仿秀开始兴起,“蓝瘦香菇”也被配以诙谐幽默的图片变成使用率居高不下的火爆表情包,自此进入传播高潮。
二、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考察
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语言是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是表达意义的工具。”也是“纯然的集体的历史遗产”,是“长期沿袭的历史习惯的产物”。是“顺手将思维包裹起来的胶囊”。[5]从新媒体在二十几年前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开始,自网络语言产生发展并影响我们的生活开始,新的语言表达的产生和发展都携带明显的社会集群表征,时代表征,文化表征。
(一)网络语言是大众对全新话语权建立的表达话语体系的创造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态势,是大众创造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自我认知觉醒以求获得主动话语权,并瓦解以往的传统媒体的单向的既有权力者的话语体系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对语言意义赋予权的争夺。由网络语言作为典型话语内容的代表大众话语权的发展,是新媒体环境中大众言论自由取向,个人主义彰显,特定集体集体主义诉求的特有表达。
很多人在选择他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选择“对自由表达权的态度”,并且隐含着“寻求认同感”“合理化自身行为”的动机。创造拟态环境内群体内特有的符号系统可以帮助区别群体内外的成员,并强化群体成员间的认同,建立一种仪式感的正式性,以便于作为个体的社会身份标志,寻求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网络语言丰富了语言表达和语言思维,推动固有语言体系的更新发展
网络语言的出现发展和一时的火爆都具有其存在的客观理由。网络语言往往有智慧的火花和本身的价值。形象生动,一针见血或是简单通俗具有阶层贴近性。普适和高效的网络语言具有新奇的思维构成和创造表达,对于传达微妙的事物,相对难以描述的事件和隐晦的感情具有很好的效果。网络语言是民间市井文化的一种以现代传播工具为传播载体的表达,简单直接,但能丰富话语的表达形式,使新媒体社群交流更加便利有趣味性。持久存在的网络语言对我国原有的传统语言体系具有完善补充更新创新的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在“蓝瘦香菇”爆红之后发表文章称“很多发端于新媒体的词语,展示出汉语的不同可能性,也赋予了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总有新的语汇和表达汇入,才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赋予它对时代的刻画能力”。
大量的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也被主流媒体和主流文化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年来的发言稿中,就经常使用包含新媒体词汇的语句:“拍苍蝇,打老虎”,“年轻人不要总熬夜”,“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蛮拼的”,“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世界那么大”,《现代汉语词典》等规范性辞书也根据网络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增补、修订。这说明,网络语言和传统固有的语言体系具有结构性链接关系,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对立,又有着辩证的同一关系。当新媒体环境中的语言大众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身话语体系和话语意义的赋予能力构建时,自然地也有益于语言意识的提高,有益于对主流语言表达意义赋予方式的借鉴、补充和完善。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原有语言体系的更新发展,突破语言的套式,以外部刺激体制内固定语言表达,激活创造表达的潜能。
(三)网络语言具有对社会价值观的类议程设置功能
新媒体表达内容涉及范围极广,表达方式不一而足,通过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很多网络语言之都在传达一种正面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是一种正能量的民间表达。语言是需要形象思维的,它传达的内容会给语言使用者一定的思考和启发。诸如:存在合理性、来源以及脱离字面以外的现实意味。风格赋予思想以价值,并使思想得以传播。风格化的网络语言是新媒体环境中的人对社会价值观在微观层面的简易表达。
例如陕西一女孩被美6所名校录取,姑娘自我调侃“人丑就要多读书”,此后“人丑就要多读书”,“人丑就要多干活”,“人丑就要多劳动”等都被网友创造出来,其中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美好的变相表达。“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申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使“世界那么大”体迅速爆红,它传达出来的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世界观也被网友热烈讨论,其中不乏有理性认真的思考。根据涵化理论的实践,接受相同的信息,相同语言的人会有更为接近的语言思维、角色观、价值观。因此这些价值观表意语言流动会产生相似的共鸣和价值认同,促进观念的传递。此即为新语汇表达对价值观的类议程设置作用。
(四)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发展透视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动态
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语言来源的领域是多样的。直播平台,微博视频,产品的商业广告,都可能是诞生红极一时的新媒体词汇的场所。透过对特定的新媒体词汇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社会中某些领域的发展动态也在一定程度显现。
现代流行文化的发展透过网络语言表达就可见一斑:“你开心就好”出自电视剧《紫禁之巅》。”能够成为被受众接受且流传度极高的新的语用表达,说明特定文化作品的受众群体具有一定的基数,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受众。直播是近年兴起的通过互联网实时互联而进行各种交互活动的平台化活动,新媒体直播赚取了新媒体空间中的众多关注,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经常看视频直播的应该很了解“带节奏”一词。
三、网络语言引发现实经济文化的忧虑
网络语言反映了现代人在新媒体环境和现实环境中渴望自由放松的的心理状态、对话语体系主导权语言赋予意义权力实现的渴望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者群体共同价值观和公共利益的关注。网络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表达思维。对即有的语言体系具有更新借鉴作用,有利于激发中华古老语言的创生潜能。同时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展现了当前我国现实环境中的众多经济文化发现层面的现实状况,有助于为经济文化的研究提供切入的具体层面。因此面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态势,大可不必排斥。但是新媒体环境本身的特性会使网络语言的发展方向和态势具有不可控,不稳定的特点。
(一)固化的表达限制了语言和思想创造力制约了思维交流的深度
网络语言的常态性发展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艺术的妙不可言,但网络语言越多,人们越是容易把自己置于简易的新媒体大环境中。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和语言能力相关联的。网络语言本身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产物,可由于过度使用,其本身所代表的意象易被忽视。类似的感情可以有不同表达,但是如果本身存在客观区别的事件和感情都是使用同样的表达来表示,就破坏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和语言创造力,过度的使用网言网语加深了语言创造的难度。使用网络语言,在获得便捷和认同感的同时,社会群体以及个体忽视了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完善的本能:可能的个性表达被网络语言所取代,可能的复杂思维能力被网络语言所破坏,可能的想象空间被网络语言的定式表达所限制。另外,即使网络语言更为丰富和有趣,但它过于娱乐化,不易掌控,很难使交流深入下去,到达思想的层面,让人感到真正的充实和满足。
(二)群体压力和非理性思想的传播导致言论自由的局限
网络语言是直观感性不假思索的,非线性欠理性审视世界的眼光和思维传导使新的语言风潮一旦开始,人们来不及辨别思考其内在深刻含义。在观点的表达市场,公众人物的意见往往会成为大量被浏览被传播的客观对象。因此在社会化媒体容易导致中央集权式传播。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话语和纠错体系,但是社会化媒体还尚无具体章法可循。按照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6],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打破了旧的时空概念,使人们重新体验部落化中村庄的接触交流。位居高者发声,便对其以下的声音具有引领作用。大众的解读往往会受到他们的思想基础的制约。“沉默的螺旋”效果影响下,一种意见经常性地被确定为主流观点,意见的支配力的长此以往将导致意见的依赖。大众的思维依赖于公众人物,意见领袖对事件的理解使得舆论压力表达动力的弱化。有借鉴意义的非主流表达被忽略,处于少数地位的的理性态度和意志被孤立,造成社会意见表达的趋同,集体理性的丧失。
(三)对公共事件的社会责任感丧失
波兹曼“娱乐至死”[7]的忧虑也将会出现在网络语言过度滥用的情态之中:在网络语言的强大效果下,内涵深刻的社会事件和重要消息很有可能以最简单的调侃和戏谑的文字进行呈现,新媒体传导新语用新词汇的特性成为一种习惯模式,让可能最应该成为解读对象的客观信息仅仅成为茶余饭后和社交媒体中的笑谈,充斥着娱乐化,市场化的目的,无法针对客观事实存在做出任何有益的行动,使生活中的人渐渐失去了关注事实现状,剖析深层原因并求诸事件解决发展的社会责任感。网络语言无限制的充斥容易导致社会群体性的完全娱乐化,对社会事物的虚无化感情可能使人们对社会事件满足于间接的语言接触,而不倾向于为公共事务出谋划策。
(四)娱乐至死,利益至上的经济文化风险
“蓝瘦香菇”一出现,众多品牌借势营销,纷纷以“蓝瘦香菇”作为营销的噱头,少数媒体也大做文章,将其置于宣传版面的显眼位置,有企业迅速抢注了这四个字的商标,目前已经有两家以“蓝瘦香菇”作为公司名称的公司。“蓝瘦香菇”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一个短时期内被热用,被倾注经济利用价值的词汇微观代表,用新媒体流行语来抢注公司名也已不是新鲜事,“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走红新媒体后,全国各地就有近30家企业将“洪荒之力”注册为公司名。“先挣它一个亿”的“小目标”刷爆朋友圈后的一周之内,“赚他一个亿”也被注册为公司名称。
当商业化市场化的娱乐经济眼球经济成为社会追求的绝对目标,新媒体词汇面临着一旦火爆后就被市场化的运作的境况,短暂的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会间接使刻意造词的行为愈演愈烈,点燃语言文化“被”流行潮流,只为传播营销信息的非常态非自然化的造词运动不利于语言自然发展、社会文化的平稳演进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良性运转。
(五)网络语言的纯粹娱乐化的滥用影响语言的纯洁性
虽然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的语言形态和语言表达,但是这不代表网络语言可以不论条件地运用在任何场合。对它的使用,应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可不加甄别,随意滥用。尤其是一些主流的报刊媒体,更应该掌握网络语言的使用度量,保证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引领得体雅致的社会文化潮流。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新媒体发展新媒体环境建立形成的文化产物,由于自身出现发展的承载载体具有的科技文化特性,网络语言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融汇了全新科技的现代媒介平台赋予了新媒体语用时时动态发展的发展新常态,但社会群体对网络语言中的新表达的反应和态度仍然处于非常态化的阶段。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滥用和无序的商业运作给新媒体语言已有语言系统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发展仍需控制,建立“话语约束”机制和完善“把关人”语言文化体制势在必行,以保证语言体系的规范和有序自然更新,为与网络语言间接相关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基础。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