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新闻形成原因初探
关于“后真相”新闻的形成,是多方因素共同叠加导致,但是,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是主要形成因素。
(一)技术变革与技术赋权
智能移动设备的出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无疑是当下最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两大变革。传统传播模式“5W”,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强制性的传播,把关人通过信息载体让受众看到被选择的信息,但这个“强制性”是符合大众价值观的内容传播。与此同时,传统媒体更注重新闻的客观原则,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群众基础。伴随着技术的变革,技术赋权于更多的受众,受众的媒体使用权被大大解放,内容生产方式由“PGC”变为以“UGC”和“PGC”结合,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但信息的可信度也随之下降。张小平离职事件中,事件本身是由一个军事论坛发帖《这个人的离职影响了国家项目进展?》,这是最早的非官方信源。随后,网友“米迦勒”在另一论坛发布《算个背景介绍吧,有关张小平的职位问题和我所知道的航天研发岗位体系》,文中提到“现在人人都是副主任,占比达70%,甚至更多。”随着事件引起更多网友关注,讨论从论坛转到知乎,随后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内引爆。
(二)部分相关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本文所述职业道德缺失主要是三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相比新兴媒体,传统的新闻工作显得有些缓慢,因为其严谨的新闻采写过程耗时耗力,相较自媒体几乎同时的发布速度显得捉襟见肘。但是出于新闻时效性的考虑,部分传统媒体剑走偏锋,直接转用未经核实的新闻信息,致使自身公信力下降,从而得不偿失。第二是自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媒体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扩大了传播范围,但是,任何新兴事物都会在实践中显露其缺点。自媒体信息冗余庞杂,且可信度相对较低的缺点也是日益显著。作为自媒体的相关从业人员更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规,为建设和谐网络环境贡献力量。在张小平离职事件中,部分有影响力的微博账号出于各种目的,发布断章取义的内容,引导受众情绪,有损自媒体的形象。第三是作为受众的道德;严格来说,受众没有明确的道德规定,道德是出于人们心中的自律。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势头确实赋予受众更多的话语权,但是,网络的匿名性和惩罚力度小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受众的言语失范行为。不仅是张小平离职事件中,在很多的热门事件中,不难发现素质低下的评论与看法。
(三)认知偏差与娱乐至上
认知偏差一是受众本身的成长环境所造就,二是受众有选择接受信息。互联网的传播是超越空间的传播,这意味着会有各式各样不同背景的受众对事件本身产生看法,这是先天较为稳固的因素。在张小平事件中,部分人认为张小平有权选择自己的就业单位,部分人认为应该以国家发展为重,影响登月是不应该的等等言论。另外,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使得人们不得不有所选择地阅读信息,阅读本身偏好的信息成为了必然,受众偏好的信息一定是自己认同的信息,这类信息无形中加深受众刻板印象,形成封闭的信息圈。娱乐至上是当下阅读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写作讲究技巧,虽不能如文学写作那般夸张,但是,单纯的陈述新闻事实势必无人问津,对于快节奏重复生活的受众来说,吸引眼球,引起阅读兴趣才是王道。而新兴自媒体是以点击量论英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者迎合受众需求,淡化甚至歪曲真相,反而对真相以外的因素过度关注。
三、结语
自媒体时代,不仅信息传者变得多元,而且信息传播速度也发生质的飞跃,信息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呈“井喷式”增长。不可否认,技术的进步赋予人们更多话语权,但是,自媒体下的新闻传播依然需要时间去完善,这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协作。作为传者、受众的我们,应始终恪守本职道德,为创造更好的新闻传播语境出力。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