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綦梦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1-12-15人气:1493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历史上最璀璨的星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明结晶。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不断交融,很多外来思想与文化逐渐渗透到大学生行为与生活中,削弱了传统文化在其心中的存在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故而,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导,以文化自信推动思政教育落实,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感与自豪感,进而对国家及社会产生更强烈的责任感。

一、文化自信的意义

当前,随着文化交融与汇聚,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对不同文化越来越包容。对时刻能够接触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着最前沿的思想教育,与现代化科技产物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容易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丧失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是民族向前发展的永久动力,文化自信意味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价值有着极为充分的肯定和坚决的捍卫,是对自身以及国家信念的一种提升。

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境界的同时,对社会及国家产生更多认同感。因此,可以将加强文化自信作为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提升的一种有效方式,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以及文化立场。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外文化

相较于中国传统节日,部分大学生更加看重西方节日,他们自认为走在时尚与思想最前沿,追求生活的品质与仪式感,希望通过西方节日为自身枯燥的生活增加一点情趣。当然,大学生情感需求没有错,但中国传统节日也能够帮助其达成这一目标。

(二)大学生整体文化环境建设不足

现阶段高校教育活动往往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等的教学实践,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一定懈怠,文化活动实践减少,整体文化氛围过于淡薄等现象,使校园文化元素相对单一、整体文化活力不足,导致当代大学生缺少校园这一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环境支持,如果在高等学府出现文化氛围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

(三)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比较单一

如果出具一份《大学生最不喜欢的大学课程》调查表去询问大学生上课期间最不喜欢的课程,相信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思政教育;如果继续询问其不喜欢该课程的原因,其多会回答“课程太枯燥”“理论性太强”以及“听得人瞌睡”等。在大学课程出勤率统计中,思政教育相关课程的出勤率相对较低。分析造成思政教育现状的内在原因不难看出,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晦涩,思政教育呈现方式相对单一是主要原因。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与教学方式的枯燥导致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急速下降,兴趣不高,自然学不进去。

(四)受网络信息冲击

当前,信息高速流转且极为密集,互联网以及各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大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接触网络中的纷杂信息。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阅历有限,未经受社会复杂现实的磨炼,网络信息冲击有可能会对其造成精神、情感甚至是信念伤害,使其迷失自我。

三、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一)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热爱之情

任何人都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很多大学生之所以更青睐于外来文化,并不是因为传统文化不好,而是因为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机会深入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无法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向大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精髓、最令人心动的内容,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其魅力,进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思政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大学生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在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等)组织大学生参加以“了解传统,深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在七夕节时组织大学生穿上民族传统服饰,大学生可以邀请一位异性同伴一起在布置好的仿古街道里游玩,并在游玩结束后写下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在大学生心中复苏,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二)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校园文化熏陶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全力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积极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完善大学生文化认知,发掘大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强化文化自信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加深大学生的文化体验感与参与度,增强其文化的敏感度。高校可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举办各类文化讲演活动,引入不同文化内容,在各文化思想内容相互碰撞过程中,拓宽大学生文化体验,提高其对文化思想的辨识能力。在构建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的同时,高校应当注重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通过文化宣传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兴趣,大力拓展思政教育的开展途径。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外国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是一竿子打倒所有西方文化,而是倡导学生理性对待外国文化,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盲目诋毁,也不过分推崇。大学生作为已具备一定思想认知的成年人,毕业之后要步入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应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分辨是非,坚定信仰与信念,坚守道德以及文化底线,理性看待外来思想以及文化。

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外来文化。例如,曾经有名大学生非常喜欢西方愚人节,于是在这一天整蛊班上另一位女同学,事先将对方要坐的座椅弄坏,女同学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坐了上去,座椅崩坏发出巨大响声,而女同学也非常尴尬地坐到了地上,还不小心伤到了后背,引得其他学生哈哈大笑。对整蛊的大学生来说这可能只是玩笑,但对被整蛊的女同学来说,并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此,大学生要理性看待西方文化,不要过度盲目崇拜西方文化,避免文化应用不当给他人及自己造成伤害。

(四)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部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持有排斥心理,主要是因为该类大学生认为在课堂中接受的内容全部是对自身行为以及思想进行约束,且课程模式一成不变,导致学习兴趣低下。故而,思政教师在通过文化自信开展思政教育时,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引入更多新鲜元素,激发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VR、AR等技术与思政课程结合,并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大学生对新课程模式的兴趣,萌生好奇之心,在学习时自然精力百倍,效果更佳。再者,思政教师还可以联系学校计算机技术教师开发专用于思政教育的互联网平台以及移动App,通过平台以及App向大学生定期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知识等,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提升自身思政素养。

四、结语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教师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外国文化,不盲目随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还需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激发大学生思政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大学生掌握思政知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坚定政治立场与文化底线。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