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实践:互助养老破解“银发困局”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其核心在于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在此战略纵深推进的关键期,保障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既是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的题中之义,也是衡量战略实施成效的重要标尺。探索符合乡村实际、可持续的养老模式成为振兴路上必须破解的问题。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根植于乡土社会邻里互助传统、主要依赖村庄内部资源与低龄老人力量、成本相对较低的服务模式,其创新与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构建“低龄助高龄”互助养老人力网络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挖掘农村低龄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源潜力,通过系统化组织与激励机制构建“低龄助高龄”的互助网络,是实现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村庄内健康低龄老人(60~69岁)转化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通过代际互助缓解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照料压力。
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制度,实现服务资源循环利用。如以村庄为单位,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日常照料、代购药品、陪伴聊天等服务,按服务时长兑换积分并存入个人账户,未来可凭积分兑换同等服务或生活物资。例如,浙江安吉鲁家村通过“爱心超市”将积分兑换为米面油等实物,激发参与积极性。
分层分类匹配需求与供给,提升服务精准度。通过村级养老服务站摸排高龄老人的健康等级、居住分布及需求类型(如生活协助、精神慰藉),将低龄老人按体能、技能(如会驾驶、懂医疗)分组,形成“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小组。
强化村级组织引导作用,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服务能力。由村委会牵头组织急救技能、老年心理沟通等培训,并进行“互助养老之星”评选,增强参与者的荣誉感。
创新“文化赋能+数字技术”互助形式
面对农村老年人对文化归属与技术适应的双重需求,将乡土社会的互助传统与现代数字工具相结合,打造“文化浸润、技术减负”的新型互助形式,是提升养老服务效能的关键突破点。这一策略要求从文化认同与技术适配两个维度同步发力,使互助养老既保留乡土温度又具备时代效率。
文化赋能方面,可依托传统节庆与地方特色重构互助场景。例如,在重阳节、庙会等节点组织“长者故事会”“手艺传承工坊”,鼓励低龄老人带领高龄老人参与剪纸、戏曲等民俗活动,强化代际情感联结。福建龙岩永定区利用土楼建筑空间开展“廊桥饭局”,每月组织健康老人为孤寡老人烹饪客家菜,既传承饮食文化又增进邻里互动。
数字技术方面,需开发适老化互助平台,遵循“界面极简、操作极直”原则。可设计村级微信小程序“互助一键通”,首页仅保留“我需要帮助”(红色按钮)和“我能帮忙”(绿色按钮)两个选项,字体放大至24px以上,语音输入与文字输入并行。陕西榆林部分村庄试点该平台后,高龄老人通过语音发送“买降压药”需求,系统自动匹配附近采购的低龄老人,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
此外,结合农村熟人这一社会特征,设立“数字红娘”角色,由村委会成员或返乡青年担任技术辅导员,手把手教会老人使用设备,避免“数字鸿沟”造成排斥。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避免了单纯技术化导致的“人情冷却”,又克服了传统模式效率低下的缺陷。当老人们通过乡愁记忆获得精神慰藉,通过数字工具减轻体力负担,互助养老便能真正嵌入农村日常生活,成为“不离乡土、不离乡音”的可持续选择。
打造“生产互助+生活照料”复合型养老生态
拓展服务维度,突破单一生活照料的局限,将农业生产协作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构建“以劳助养、以养促产”的复合型生态,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的升级方向。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仍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通过生产合作实现经济增收与养老储备的双重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可优先发展两类融合形态。一是组建“银发互助生产队”,整合闲置土地与劳动力。由村集体统筹抛荒耕地,组织低龄老人合作种植经济作物,收益部分用于支持高龄老人餐食配送。湖南怀化中方县的“稻田养老合作社”将30亩柑橘园交由12名健康老人管理,年利润的40%转化为互助基金,覆盖全村老人节日礼品与医疗补贴。二是开发“以服务换农产品”的弹性交换机制。鼓励身体条件受限的高龄老人以家庭菜园产出、手工艺品等非货币资源兑换照料服务。例如,用10斤红薯兑换一次陪同就医。江苏邳州邹庄镇试点“菜篮子积分”,使卧床老人也能通过传授种植经验参与价值交换。
此外,引入乡村振兴产业资源,推动互助养老与乡村旅游、电商等业态联动。例如,云南腾冲银杏村将老人互助编织的草鞋作为文旅商品销售,收益反哺养老服务站运营。这种生产与养老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互助资源的来源渠道,更重塑了农村老年人的自我认同——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被赡养者”,而是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政策支撑与资源整合平台,而互助养老的创新发展反过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通过系统构建代际人力网络、深度融合文化科技手段、多维拓展服务生态,不仅能解决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可激活闲置劳动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盘活集体资产,形成“养老促振兴、振兴助养老”的共生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0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