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锶原子光钟磁场分析及主动补偿系统
光钟的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可达10-18量级,优于微波钟两个量级,有望重新定义秒[
在空间环境中可实现较地面精度更高的原子钟,实现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在10-18量级甚至更高的时间频率基准。作为超高精度的时间基准平台,空间锶原子光钟(以下简称空间光钟)可以将空间天文中对大空间、大时间尺度的观测转变为一定空间尺度下对时间频率的精确测量问题,在基础研究中,可以更为主动地检验基础物理规律,探索超越现有基本物理理论的新物理规律。应用超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来同步其他原子钟、重大科技设施和工程技术设施等,可以提高国际原子时精度、测定空间站轨道等。同时,空间光钟还能为其他空间探测技术,例如空间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阵列、星际导航等,提供远高于目前的时间频率基准,极大提升这些技术的性能[
当空间光钟在近地轨道运行时,会感受到三维地磁场的复杂变化,单个维度的磁场变化大小约为80 μT[
2 空间光钟对磁场稳定性的需求分析
2.1 磁光阱系统构成
图1空间光钟的磁光阱与物理系统模型
Fig.1Schematic of magneto-optical trap with optical configuration and model of physics package of strontium optical lattice clock in space
2.2 外磁场对系统的影响
外磁场的变化会对系统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冷原子的制备;二是影响钟跃迁探测。
外磁场的变化会引起MOT的磁场零点发生变化。二级冷却中MOT的磁场梯度为10 G/cm,因此假如不加任何措施,在地磁场的影响下MOT的中心位置会发生幅度约为0.8 mm的位置漂移,而锶光钟二级窄带冷却原子团直径一般仅为0.5 mm,这势必会对后续的光晶格装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实验模拟测量了在与空间光钟磁场变化相当的情形下,光晶格的冷原子装载情况。实验通过永磁体的转动产生相应的磁场变化,设置磁通门距离永磁体42.5 cm,测量不同方向的磁场大小,结果如
图2 永磁体不同转动方向下的磁场测试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magnetic field test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 directions of permanent magnet
由
将永磁体与锶原子光钟系统MOT放置在同一水平线,在距离MOT中心42.5 cm的位置转动永磁体方向,通过EMCCD观察光晶格图像,结果如
图3 光晶格图像在磁铁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Fig.3 Change of lattice images during magnet rotation
目前,锶原子光钟的钟跃迁大多通过自旋极化谱线来探测[
(1) |
其中:为外加磁场恒定时的双峰中心频率,1为磁场发生线性漂移时的双峰中心频率。为一阶塞曼频移与二阶塞曼频移之和,即:
(2) |
其中:
(3) |
(4) |
对于87Sr, Hz/μT , Hz/μT2[
(5) |
由此可以得出,基于87Sr光钟由磁场线性漂移导致的频率不确定度为4个钟跃迁探询周期间所发生的极化谱双峰中心频率塞曼频移与无干扰下的极化谱双峰中心频率的比值,即:
(6) |
如
图4锶原子光钟钟跃迁谱线
Fig.4Spectroscopy of clock transition
图5 频率稳定度与钟询问周期间磁场波动的关系
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quency stability and the magnetic field fluctuations during week of clock inquiry
综上,要保证冷原子制备不受影响,磁场的波动幅值要小于10 μT,而对于一个频率稳定度和不确定度优于5×10-18的空间锶原子光钟,磁场的线性漂移率要小于0.3 nT/s,这意味着要将地磁场的波动大小补偿至远小于0.8 μT。
3 磁场主动补偿系统
由于空间光钟物理系统紧凑而复杂,这就要求磁屏蔽结构需要对整个物理系统进行封闭包裹,面积约为2.8 m2,因此会带来较大的空间载荷。磁屏蔽的另外一个缺点是具有磁滞性,当外界地磁场和MOT的磁场周期变化时都会引入相应的剩磁。因此,研制主动补偿系统对空间锶原子光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前面的物理系统分析可知,空间锶原子光钟本身需要3对磁场补偿线圈,以产生钟跃迁探测时需要的偏置磁场,并补偿塞曼减速器等器件带来的杂散磁场,这为主动补偿地磁场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图6 磁场主动补偿系统示意图
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residual magnetic field compensation system
设置永磁体的转动周期为120 s,对磁场进行实时补偿的测量结果如
图7 磁场波动测量结果
Fig.7 Measurement results of magnetic field fluctuation
4 结 论
本文分析了磁场波动对空间光钟可能造成的影响,模拟测量表明,在轨运行时的变化地磁场在不加任何补偿措施的情况下,由于MOT磁场零点的移动,能对冷原子的光晶格装载造成严重干扰,甚至可能导致冷原子光晶格装载的失败;在假设闭环时,钟频率锁定于自旋极化谱双峰中心频率的情况下,分析了磁场波动对钟频率不确定度的影响;明确了空间锶原子光钟对磁场稳定性的需求。然后,提出了利用孪生线圈补偿电流对MOT区磁场进行主动补偿的方法,并搭建了实时补偿系统,实现了剩磁的主动补偿,达到的磁场稳定性能满足频率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在10-18量级的空间锶原子光钟的需求。
本文为空间锶原子光钟的磁场补偿系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建立了原理样机,后续还需进行集成化电路设计以实现在空间光钟系统中的应用,并在真实物理系统中进行测试。
本文的磁场稳定与控制系统,在与磁场相关的冷原子物理研究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散射长度时间相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亮孤子行为[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