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论文为什么比理工科难发?
偶然看到一个图,图说是“理科生鄙视文科生论文”,(图上应该是某大学校门口吧,看不出来)呵呵,理科,你知道文科发一篇文章有多难吗?今天来讨论一下,文科生为什么比理科生更难发表论文呢?
1
首先,从选题上说。
文科的选题有很多重复的,你写我也写,这就导致文科类的文章相似度比较高(非内容),选题基本接近饱和。
但是文科有一个缺点,靠悟性,反正你怎么说都有理,最主要的就是看谁能在平凡中写出有深意的文章,这可就太难了。
文科写论文,Ctrl+C是不行的,还要有深刻的专业功底,不然就是Ctrl+V也救不了你的。
理科在选题上可能并不存在什么新意,但是最起码有数据支撑,每个实验的实验过程、数据各有千秋,只要言之有理,不违背真理,基本上都是可以发表成功的。
2
其次,从要求上说。
文科发核心期刊要求比理科发文章要高太多了。
理科讲究实证,文科写论文有点类似于写思想上的东西,换个更直白一点的词来说,就是文科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口说无凭,其价值相对理科而言要更弱一点。
基于此,文科发核心的要求就比较高。第一,就作者而言,一般都要求本科硕讲以上,高职基本是不收的,最好还要有基金课题,理科就不同,对单位大多没有限制,20年可能限制会慢慢上来,这是之后的事情,不多说。
第二,就文章本身而言。核心要求有深意有创新,这个界定就不好说了。再一个,文科跟热点的文章也比较多,但是学术期刊肯定不想报纸时效性强,往往发出来参考意义就小多了。文科因为选题比较雷同,压稿的事情时有发生。可能你18年的稿子,现在还压在编辑部等候出刊呢。
这一点也可以参照一下理科综述类的文章为什么不好发。
3
再次,从需求量上说。
根据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中所出示的招生人数统计,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博士招生人数大约在7.5-8万人左右。
按照40%为文科博士计算,相当于30000人/年招生。也就是说,文科博士在读人数约有90000人。
假如每名博士生读博期间被要求发2篇核心期刊才能毕业(事实上有的学校要求发3篇核心期刊),那么,在读的90000文科博士3年期间共需要发表约180000篇核心。
这相当于在读文科博士平均每年需要发表60000篇文章,否则就一定会有人毕不了业。
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岗文科学者的发文需求。
目前全国有520000左右的人文社科工作者,(该数字未经核实),假设这个数字包含博士人数,我们扣除90000博士生,那么社科工作者的数量仍然有430000人.假若按照20%的优秀专家比例,刚性需求也至少要86000篇,这是仅仅按每人每年发1篇的需求计算的。
两个数字加起来,核心期刊每年的刚性需求大概有146000篇。如果加上其他作者通过关系或者其他方式占领的发文量,这个数字姑且算作15-16万,才算是比较合适的。
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核心期刊系统可以满足这个发文需求。以目前运用最广的C刊评价系统来说,其现在的发文量每年只有70000多篇,刚性需求的缺口很大,如果非刚性需求和非优秀作者再计算进去,那缺口更大得惊人。这样,发核心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发其他核心期刊的难度要低些,但也不容易。
小编写了这么多期【期刊评介】栏目,发现一个特点,就知网上收录的期刊来看,文科类的期刊普刊多于核心,而理科则不同,理科的期刊核心居多。这可能也是文科文章难发的一个原因吧!
4
理科类的文章好发,发SCI也是不难的,而且还有稿费,这真的是太让人羡慕了。
反观文科,发核心自己发不了,只能找代发,稿费没有不说还要自己掏版面费,无fuck说。
不过各有各的优势吧,文科的文章写作全在平时积累,理科要做实验,还要担心实验能否成功,战线拉的比较长。
既然选择了文科,就注定是风雨兼程,加油吧,各位作者!
你认为文科发核心有多难呢?欢迎找编辑探讨:微信zzqklm002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