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流行“代表作”,不唯论文数量后,评职称真的更容易吗?
昨天发了一则消息,“评职称将不做论文数量硬性要求 ”,有的作者可能不太理解。不论数量了,肯定对质量是有高要求的,其实深究下去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代表作。
代表作制度早在18年就已经有省份开始实施了,最早是在技术人才或者医院单位进行的。
01
什么是代表作评审
职称评审代表作,是将能够代表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文章,送给本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评审鉴定。论文以质量取胜,而不看谁的评审材料更多。
国内很多顶尖高校早就已经开始实行代表作评审制度——
即评职称时将老师个人的代表作送至国外大牛除进行评判,评判的唯二条件就是:要么论文质量确实好,要么论文发表的刊物牛逼,当然也会有两者兼得的可能。
1)论文质量确实好。代表作评审的专家一般都是业内权威人士,或者是知名刊物的审稿专家。常年的评审经历使他们有着挑剔的审稿要求。此外,国外的评审(一般)不会掺杂人情事故,不用担心评审是否公正的问题。
2)发表的刊物牛逼。顶级刊物刊登出来的文章都是经过世界知名专家评审过的,所以只要你的文章发表在世界知名刊物上(比如nature),那国内的专家(即便是985//211高校的评审专家)谁会给出与世界知网专家相反的结论,去说这篇文章不行呢?除非是刚好这个专家确实很懂这个方向,一眼就看出文章很low,不过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小到基本不会出现。
02
国内代表作评审现状
但是,目前国内一般的本科院校,包括一本单位,也是没有这个资源的。他们不会也没有渠道将老师的代表作送给世界知名专家进行评审。
所以国内最普遍的代表作评审流程为——兄弟院校互审,或者二本单位送给一本单位去审。那么,负责审稿的专家又是如何来看待这个论文呢?
短时间呢,他们只能看懂论文的结构、语法等大体的方向,所以,他们判断文章水平的高低直接的办法就是看这篇文章发表的刊物的等级。比如,发刊物的是否核心。
这样的评审方式比较单一且缺乏权威性,注定会降低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也会降低人才评价的准确性。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代表作制度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一个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替代传统的以论文数量评职称,从而促使学术更加繁荣发展。
03
代表作的思考与建议
很多老师在发文章上的逻辑还是:只要数量多,不愁评不上。而人事处在评职称的材料审核中也是数量多者取胜,这就造成了一个误区,使得学术垃圾越来越多。
2018年部分省市开始推行代表作制度,不过代表作制度主要还是看核心论文的发表。国内的核心期刊固然是权威,但是核心目录里也有给钱就能发的期刊,比如14年的xx茶叶、17年的xx菌。
政策推出的本意是倡导老师发代表作,取缔过去盲目以论文数量取胜,而不重视论文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来发代表作是无可厚非的,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学术环境。
但是,当人人都想发核心的时候,市场入侵学术期刊领域,有的核心也失去了本心。以xx茶叶为例,其核心在位期间,每期发文量在三四百页左右,每篇文章2页左右,最少的仅一页。就是这样一本核心期刊,舞蹈、音乐、英语、体育……都可以收。试问:一页的文章大概2400字符左右能阐述什么理论呢?再问:什么方向都收的核心期刊还有自身的特性吗?如果代表作都发到这样的核心上,改革与不改革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代表作推出之初,多少人都曾欣喜过,“评职称有希望了”“这样才是最公平的”“如果都重质量轻数量,何愁中国学术走不出去”。可是再往后,代表作制度却一直没有落地,只有个别单位还在尝试做类似的职称改革。
长远来看,代表作制度将会成为强制性的要求。建议,在准备职称评审材料的时候,不要一味想着用压倒性的数量去取胜,而是要转变思维,在材料足够的同时,为自己准备一个有分量的代表作。
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是——
如果代表作大范围流行,国内学者都会将重心放到核心期刊上,届时,本就版面有限、出版周期长的核心期刊会不会更难发?我们是否应该着眼于更权威的SSCI、SCI……?
关于代表作,你怎么看呢?
- 说一个大家很难认可的观点:C刊要求发表论文的作者是博士副教授身份,原因是为了减少被硬塞过来的低质量关系稿!你能认同吗?
- 掀桌!C扩发布重要投稿声明,允许一稿多投等!网友:就这几条声明,我愿意给他升C!
- 什么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文章何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附最全自查攻略,你的论文可能已被选中!
- 给高额安家费,但是考核要求 4 年内发顶刊,拿项目;网友:堪比拿诺奖;为什么高校总是要制定一些老师们根本无法通过的考核要求?
- 中文核心期刊投稿现状:初审砍半(退20-50%),外审绞杀(退70%-90%),终审仅存5%!
- 急!论文投稿后才发现参考文献有AI生成的错误,请问会被退稿吗?求编辑解答!
- 在市级党报上发表理论论文,对评职称有帮助吗?
- 学术路线封神之路:博士-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四青-院士-诺奖得主;如何一路晋升成为顶尖学术大能?
- 长时间的审稿周期容易引发一个问题:两年前投稿的热门选题,两年后就会变得陈旧或者被其他人发表
- 评职称认可的主流媒体等级金字塔来啦!凡是单位认定主流媒体,等同于CSSCI期刊论文的一定要关注好!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