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发了很多质量低的文章,这些人搞学术的意义有多大?
最近逛知乎,看到一个扎心提问:很多人发了很多质量低的文章,这些人搞学术的意义有多大?”
高赞里有个比喻很形象:“搞科研就像挖金子,90%的人挖出来的都是沙子。”金子(重大突破)确实有,但实在太少了。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可能只占全部发表的5%不到。那剩下的95%是什么?就是各种各样的沙子:重复性研究、微小改进、数据堆砌...
问题来了:为什么明知道挖到金子的概率这么低,大家还是前赴后继地来挖?其实原因也很简单:①毕业要论文:现在博士生毕业要求发2-3篇SCI,不发不能毕业;②评职称要论文:高校老师评副教授至少要8篇以上;③申请基金要论文:没有论文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结项也要论文......
这就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循环:明知大部分研究价值有限,但为了生存不得不继续生产论文。虽然普通论文意义不大,但至少能让我们饿不死。
如果只认金子,那其他矿工们早就饿死了。同样地,如果学术界只认可重大突破,那90%的科研人员都要失业。实际上,这些沙子级论文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① 积累数据
就像淘金时要先筛掉大量沙石一样,很多看似普通的研究其实在积累基础数据。比如在材料科学领域,成千上万篇关于材料性能的测试论文,最终可能为某个重大发现提供数据支持。
② 训练新人
对刚入行的研究生来说,写几篇普通论文其实是必要的训练过程。就像学画画要先画素描一样,没有谁一上来就能画出惊世之作。
③ 保持学术活跃度
一个健康的学术生态需要大量研究人员持续产出。如果只允许重大突破才能发表,那学术交流就会陷入停滞。
在讨论沙子论文的价值时,需要做一个重要区分:这里所说的沙子指的是那些研究方法规范、数据真实可靠,只是创新性相对有限的基础性研究。这类工作虽然可能不会立即产生轰动性影响,但仍然是科研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那些研究方法存在缺陷、数据真实性存疑,或是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研究。这类工作不仅无法为学术进步做出贡献,反而会对整个科研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就像在建筑工地上,沙子是混凝土的必要原料,但若混入了杂质,反而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以建设性的态度看待科研工作:既要理解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也要坚持学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普通论文就像是这些基础工程,它们可能不会单独引起轰动,但正是这些扎实的积累,才让重大突破成为可能。
在学术这条漫长的探索之路上,不同阶段的学者需要把握不同的重点。对于初入学术之门的研究生而言,首要任务是夯实基础研究能力,像矿工学徒一样先掌握规范的挖沙技巧,在确保研究质量的前提下逐步积累经验,并尝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当成长为青年教师后,则需要在维持必要产出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研究特色,避免盲目追逐热点,努力从基础性的挖沙工作向更有价值的探矿转型。而作为资深学者,则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不仅要带领团队开拓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方向,更要坚守学术底线,以身作则抵制纯粹的灌水行为,为年轻学者树立良好的学术典范。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既符合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也有助于维护健康的学术生态。
- 我发现:单位认可期刊负面清单的作者,都开始发表国际普刊了,这是什么趋势?1000出头发的国际普刊好像变香饽饽了!
- 1000出头发的国际普刊太香了,发一篇直接保研成功!
- 发表SSCI也需要提交Ethical Approval From吗?
- 受够了!期刊编辑说:不想再审AI的文章了!
- 新传出版广电专业实惨!去年北核换届踢掉几本好发的北大核心,今年CSSCI目录换届又掉选几本期刊……附新闻传播方向期刊投稿方式!
- 期刊如何申请EI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的增刊能用吗?到底是谁在发表核心期刊的增刊呢?
- 为什么发报纸理论文章这么便宜!?学术发表红利期背后的隐忧正在浮现
- 为什么现在国家鼓励老师、科研人员在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附45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
- 到底是从讲师晋升到副教授难,还是从副教授晋升教授难?哪个更难呢?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