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大谱!两年了,突然终审退稿了..... 热门选题都凉透了,真难为期刊还记得退稿!所以“一稿多投”还是应该放开
比终审退稿更惨的结果出现了,那就是终审两年后退稿!
“《xxxxx科学》投稿了以后进入终审,两年后告诉我退稿......”
感觉编辑反射弧已经可以绕地球三圈了吧?怎么?难道科研人的时间不值钱吗?不如下次干脆等论文作者退休了再发拒信吧——到时候还能附赠一句:“恭喜您,终于有时间修改了!”
说实话,两年是什么概念?热门研究方向可能已经从“风口”熬成“冷饭”了。当初投的时候可能还是个创新点,等审稿结果出来,同领域的论文早就发了一箩筐。更搞笑的是,期刊居然还记得退稿!
有人说审稿慢是“严谨”,但拖到研究价值归零,这叫哪门子严谨?现在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半年就能换个版本号;生物医学的热点方向,一年能出三波新成果。但是某些期刊的审稿速度,可能还处于上个世纪的邮政时代,——寄封信得等半年,收到回复再等半年,来回折腾两年,黄花菜都凉透了。
有人调侃:“审稿两年?时间差不多够我重新读个硕士了!”当前审稿周期正在严重滞后导致研究时效性丧失。这种超长待机的审稿周期,对于年轻学者的扎心程度不亚于职业发展的绊脚石。当然,也不是说期刊就该无脑求快。但审稿拖到两年,至少得给个说法吧?比如:“抱歉,您的论文在审稿人抽屉里发了霉。”或者:“由于审稿人沉迷《原神》忘记登录系统……”(开玩笑的)。其实大家要的很简单:要么快点儿审,要么早点儿拒,别把作者吊在“终审”的悬崖上风吹日晒。要知道,科研人的青春很贵的!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嘴“一稿多投”了:期刊天天喊着让作者不要一稿多投,但却拖了作者两年时间再退稿,这总归不合适吧?
现在的期刊审稿速度,堪比树懒爬树。有些期刊初审就能拖半年,外审再耗一年,终审再磨几个月,最后轻飘飘一句“不适合本刊”退稿。可科研是有时效性的,尤其是医学、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领域,晚发表半年,研究价值可能直接腰斩。而且很多期刊的投稿系统就像个黑洞,投进去就杳无音信。有些期刊甚至故意囤积稿件,等凑够一批再处理,导致作者在漫长的等待中错失其他投稿机会。
对于年轻学者来说,时间他们是等不起的。论文发表直接关系到毕业、职称、基金申请。如果一篇稿子卡在某个期刊两年,最后还被退稿,相当于职业生涯被硬生生拖慢两年。可能面临的就是延毕,非升即走,评职失败等等......
为什么学术界应该放开“一稿多投”?
以前,一稿多投可能会导致同一篇论文被多家期刊发表,造成版权混乱。但现在,期刊的投稿系统可以实现信息互通。实时追踪稿件状态,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发表的问题。
“一稿多投”是作者的合法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33条明确规定,作者投稿后,期刊若30天内未回复录用决定,作者有权转投他刊。
总之呢,不能一边用“严禁一稿多投”绑架作者,一边又用龟速的审稿速度消耗学者的青春。否则,一边喊着“学术诚信”,一边让学者在低效的审稿系统中苦苦挣扎,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不公。
- 受够了!期刊编辑说:不想再审AI的文章了!
- 新传出版广电专业实惨!去年北核换届踢掉几本好发的北大核心,今年CSSCI目录换届又掉选几本期刊……附新闻传播方向期刊投稿方式!
- 期刊如何申请EI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的增刊能用吗?到底是谁在发表核心期刊的增刊呢?
- 为什么发报纸理论文章这么便宜!?学术发表红利期背后的隐忧正在浮现
- 为什么现在国家鼓励老师、科研人员在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附45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
- 到底是从讲师晋升到副教授难,还是从副教授晋升教授难?哪个更难呢?
- 刷到个帖子,“太离谱了!2022年投稿学报论文,2025年才给退稿。”不懂就问,投稿学报真的这么难吗???(仨叹号以表重视)
- 最新SCI-HUB备用网址,找文献必备!
- 这些教育SSCI期刊,几乎不退稿,OA无版面费,毕业、评职直接冲,录用率超高,收稿范围广!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