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长期以党政喉舌为己任,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呈愈进愈猛之势。在这种商业经济的冲击下,一些电视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随之增长,但社会责任意识却未能同步,甚至有下滑趋势。因此,电视新闻媒体在依法争取自己的权利、发挥媒体综合功能的同时,也将注意力聚焦于社会责任,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强化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社会责任感决定节目的高度,决定该节目能否在市场上大放异彩,也最终决定了节目的竞争力,责任感和竞争力互为补助,互相渗透,在构成节目竞争力的诸多要件中,社会责任感看似无形,却更持久更有力。在十八以后,新一届的中央领导对于相关工作也格外重视。习近平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全面、准确、深入论述了在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高度概括了在当前条件下,舆论工作所应承载和负担的责任。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以人为本被放到了核心位置,这是人文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具体到电视新闻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实现人文关怀,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突出以人为本,就要将“人文关怀”嵌入新闻传播的每一个角落,才能彰显媒体与众不同的效用。
在商品经济时代,新闻媒体都有着浓烈的趋利性,其落实和践行的相关举措都是围绕综合效益的提升而开展,但是要注意把握不同产品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电视新闻属于精神产品,对精神产品务必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同时发挥维护社会良知、民众教化、弘扬正义、捍卫真理的作用。但是,强烈的趋利性可能使部分媒体偏行己路,不顾及自身责任感,制造和传播色情、暴力等新闻,看似提高了收视率,可以凭此获得经济回报和个人利益,实际上是摒弃了节目潜在财富,忽视了无形的社会效益。
二、电视新闻媒体中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一)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履行取得的成绩
电视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增强。近年来,电视新闻行业越来越意识到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其职工也有着详尽细致精细化的思想要求,《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第一章第六条明确要求电视主持人“真实报道新闻,正确引导舆论,努力传播知识,为创设优质化、适用性强、实用性高的文化架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电视新闻媒体价值观更为中立。在价值导向方面,凤凰卫视表现出一种与大陆同类电视新闻节目相异的特色。文化的多重叠杂在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能够跳出原本的圈子,展现出不同的评论视角,使内在观点更加客观中立。对于该节目的评论立场,是基于“旁观者”这一角度进行的探析和考量,这与中国大陆电视新闻评论主体从“我们”的立场出发,以“我们”的视角分析有所不同。
重大事件报道力度有所提高。凤凰卫视加大对其他电视媒体不报道或者少报道的国际和地区热点、敏感话题的报道力度。另外,东方卫视在马航事件报道上可圈可点。2015年7月18日,东方卫视敢于在《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两大综艺节目斗得你死我活之时,换掉整晚版面来直播新闻事件,不仅是胆识的问题,也是考验新闻素材挖掘收集、内容策划和技术等各项水准,新闻强项,业界良心。
(二)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其一就是体制障碍阻碍市场化运行。这其实也是中国所有电视新闻媒体都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电视新闻媒体的体制管理或多或少的都和政府利益、行政权力等问题有丝丝缕缕的联系。多元化产业布局使得资金分散,无法有效赢利。娱乐节目尚可寻求广告资金,新闻节目就只能坐等拨款。失去了政策扶持,新闻的媒体发展举步维艰,沦落到自生自灭的地步,始终成为短板。
其二是虚假新闻。如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节目播出后,俘获了许多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但纸终究包不住火的考验,记者自导自演的真相最终被揭发。这种失实的新闻报道不仅将受众玩弄于股掌,更是使自身的公信力大打折扣,给电视新闻行业形象抹黑。
其三是泛娱乐化的趋利性。2008年3月10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进行改版,新闻内容的呈现多用表演形式。为博眼球,主持人试图用浮夸的演技配以荒诞的语言,自以为新颖的模式会受到观众喜爱,其实适得其反,实难登新闻大雅之堂,“嬉笑”和“深度”之间万不可本末倒置。
三、加强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履行的对策
(一)提升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观念引导
电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重要的传播媒介,人们借助于新闻媒体,使其对社会发展有全局性的了解,从思想上参与到社会未来的走向当中。因此,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借助于正确舆论的方式为政府和民众照亮国家前景,团结广大社会力量,增加凝聚力,为社会的平稳化、有序化发展奠定稳固、牢不可破的基础。
在观念引导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职业本能与人文关怀。南非记者Kevin Carter曾创设了一个较有争议的作品——《饥饿的女孩》,该照片呈现的是兀鹰和骨瘦如柴的孩子的故事。虽然其作品斩获殊荣,批评的声音却不断涌现。有的观众认为记者只将注意力聚焦于照片的拍摄,但是却没有对女孩落实和践行施救措施。记者有很多机会面临像这样两难的情况,需铭记一点,生命的尊重在任何情况下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记者要把握好职业本能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采访计划,既要以专业眼光客观对待,又要适度给予人文关怀。
(二)完善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电视新闻界相关法律法规最核心的任务是打破原有的政府管理的一元化社会责任模式,建立起以政府管理为主导,新闻媒体各部门、各群体参与,自我约束和管理的一种多元化社会责任结构。在这样的治理模式下,国家、新闻媒体和公众实现了权利的互利共赢,从而带动社会整体的积极性,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可协调发展。2017年,将继续加强电视新闻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开展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工作体制建设,把媒体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作为量化指标放入电视台管理考核体系,使其相关举措的落实能够有法律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三)强化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履行中的社会监督
在当代社会,由于新闻记者在“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掌握上占据极大的主动性和优势,而众多利益团体又希望掌握“注意力资源”而达到“利己”的目的,公共权力有了通过交易转借进而谋求个人利益的可能,此时,有效的约束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利用互联网,借助新媒体实现传受的双向流通,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私信留言等,还可以通过设置专门机构来处理受众的反馈,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才能为其责任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设立独立的新闻监管机构。既对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合理履行达到约束作用,又能对各新闻媒体提出相应的、统一的、具有约束力的要求或评价标准,保证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履行的积极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视新闻媒体中,从业者要用职业精神的自觉去赋予社会以人文关怀,这是新闻从业者落实社会责任的原则,应贯穿于新闻报道的整个过程。新闻媒体需借助于教育、制度约束和媒体自律将“社会责任”嵌入其发展的每一个过程。
媒体需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不能对其责任进行无限度地夸大,毕竟,新闻媒体不是法律,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不具有强制实施力,它只能在无形的思想领域发挥其作用,而不能超越其活动的范围,否则将有越界之嫌。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