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
“人情味”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人通常具有的情感﹑意味等”。那么,在新闻传播中,究竟何为“人情味”,社会各界对人情味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都紧紧围绕着人的感情。因此,对于新闻中人情味的概念,可以这样概括:人情味是指新闻事实中具有亲和力、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要素。
一、新闻中的“人情味”如何体现
新闻报道中人情的表现主要是指新闻报道从人的角度切入,关注人的感受。人类的感情并非纯粹自然,而是通过记者的主观能动创造和展示。为了使人们的感受充分反映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契合人类感情的新闻充分挖掘,打造人情味色彩浓郁的新闻报道。
在新闻人情味的体现上,例如著名的“央视名嘴”、《新闻调查》节目的主持人柴静,柴静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的初衷,便是出于“人情”,出于一种母亲的本能,便是保护女儿,使女儿不被雾霾伤害。在柴静在一次对艾滋病人的采访中,柴静站在艾滋病患者的角度展开采访,报道中以温暖的视角看待艾滋病患者,处处彰显人情。
二、如何挖掘新闻人情味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新闻中的人情味是基于人类的情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记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要以人的价值为核心,不断完善报道手段,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民,塑造高尚的人民,用优秀的作品激励人们,通过新闻报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记者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倾听人民的声音,描绘民生,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人情味的重要性,建立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传递社会的积极正能量。
建立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需要尊重人的价值观。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时,中央电视台和新闻频道每天24小时现场直播。四川台、重庆台、广东台、湖南台等几家地方电视台停播所有娱乐和消遣性节目,全面,集约,大规模,连续报道灾区灾害和救灾情况,并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报道出去,积极开展募捐和救援工作,赢得了全国上下、大批企业和国际舆论的关注和支持。由于新闻工作者们准确、及时、全面的报道,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打击各种关于地震的谣言的作用,对稳定民心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份报道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人文关怀,强调了人的价值。在今年的报道中,记者更加关注受灾害影响的人群的生活条件,重点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们的情感体验,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挖掘人性主题
使新闻报道人性化的关键是选择报道的主题。事实上,要表达人类的感受,就必须善于把握人们最关心的事件。记者应该深入探索社会和生活,努力发现与人们的感情有关的事实。例如:柴静在《新闻调查》中选择的主题是“双城的创伤”和“网瘾少年”、这些题材都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富有人情味的题材。选择富有人情味的题材,也是《新闻调查》在播出后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又比如:2002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搬迁》就是从人情味角度所发掘的,从小角度凸显大改革,内涵深刻丰富。此外,长兴新闻网在2018年12月14日以“警保合作让心服务有人情味”的报道中,创新报道思路,从人情味角度切入,报道了在“警保合作”的模式下,公民积极参与交通管理,使得交通规则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反之,若此报道只是以社会交通治理的角度谈“警保合作”模式对于交通治理的积极影响,未免略显枯燥,而挖掘其中的人情味,才为此报道注入了活力。
三、如何把握新闻人情味尺度
(一)、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尊重新闻事实
新闻人情味是新闻工作者的情真意切,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报道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过分煽情,记者必须尊重新闻的事实,而不是夸大事实,不以任何借口隐瞒事实。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尊重事实,坚决拒绝所有歪曲,偏离和忽视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事件的做法,拒绝扭曲事物的报道,要强化职业道德,讲究事实,讲真话,维护正义,坚持真理。例如: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始终以冷静客观的立场进行报道,在她的报道中没有任何的点缀,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她并没有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加入其中,而是将事情的真相客观的传递给读者。又比如:2008年3月20日,湖南平江电视台记者吴华声称在该县自然风景区石牛寨发现了一只老虎,拍摄了20多秒的视频。消息传出后,它引起了专家和媒体的质疑。24日,湖南省林业厅公布了调查结果:平江疑似华南虎录像系造假,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必须立足于事实,才能为人民服务,否则就会失去人民大众的信任。
(二)、树立正确的舆论,承担社会责任。
记者必须正确引导舆论,承担社会责任,并提供积极的社会活力。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和客观的立场进行新闻报道。记者应秉有良知、不随波逐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与错误的舆论作斗争,明辨是非,绝不给实时报道谣言乃至炒作可乘之机,否则,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例如:在演员王宝强离婚后,有关王宝强离婚事件后续报道的消息势不可挡,其热度超过了同期正在进行的里约奥运会。各大媒体如此大费周章调查报道明星的丑闻,蹭热点、博眼球,而有关运动场上奥运健儿的顽强拼搏报道甚少。再比如:屠呦呦得诺贝尔奖时,恰逢当红明星黄晓明大婚,一时间,关于黄晓明婚礼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对于屠呦呦的报道则少之又少。然而,在信息分散和海洋量化的时代,受众往往乐于跟风,使一些真正具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缺乏关注,但新闻媒体不应该迎合娱乐事件,娱乐应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加强新闻媒体必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社会责任。
在新闻事实中注入人情,不仅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新闻工作者要立足新闻事实,正确引导舆论,把握好人情味尺度,做一个有“温度”的新闻工作者。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