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之路探索
引言:"融媒体"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无论是在全国两会的融媒体专题报道建设还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融媒体发展探讨,媒体融合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并不是意味着新媒体要消灭传统媒体,也不是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其本质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融合以及宣传融合等,是我国媒体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探究编辑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对于提升编辑记者新闻报道能力以及我国媒体环境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媒体融合时代的新特征
(一)媒体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媒体作用更为多元化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在时代的激流中积极地寻求新的突破,加强了媒体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当前,我国多个省市都建立了融媒体平台,开设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媒体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例如广播电视台以及报纸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滞后性,实现了新闻的实时报道。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合作创新,除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信息传播,还创新了媒体盈利以及运营模式,改变了之前过度依赖广告商费用的媒体运营方式。例如,齐鲁晚报在进行"齐鲁壹点APP"建设以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基础上,其跨领域的开发与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展开了"大篷车"旅游等项目,媒体的作用在媒体融合时代更为多元化。
(二)全民参与,信息互动性增强
媒体融合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以及网络传播速度的提升,打造出全面网络编辑的时代特色。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受众观点的表达需要通过电话或者写信等方式,信息的互动性较差,且存在时效滞后的问题。在媒体融合时代,普通群众不仅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新闻信息,就像微博说的"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还可以针对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在线评论,例如针对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发言,网友纷纷表示了赞同和支持。这样一来,媒体融合时代的信息互动性增强,为全民参与媒体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也为媒体编辑创造了更多的素材和资源。
(三)全媒体编辑报道的实现
媒体融合时代我们可能发现同一篇报道或者针对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出现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这也是媒体融合时代的新特征--全媒体编辑报道的实现。为了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以及保证编辑记者的工作量问题,很多时候编辑记者都会将同一事件的同一篇报道,经过非线性编辑软件整理后上传到不同的媒体平台。
(四)媒体内容和渠道整合发展
媒体内容和渠道的整合是媒体融合的必由之路,也是其显著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既有重合部分,也有着差异,其信息获取渠道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媒体融合时代,通过对媒体受众的整合以及信息渠道的整合,能够给予媒体发展以更为清晰的路线规划,所以很多媒体都着眼于媒体内容和渠道的整合,通过线上线下内容的同步性等措施,有效推动了媒体融合的深化。
二.编辑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之路探索
编辑记者是媒体融合时代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稿件的质量高低,影响着媒体引导力的提升和发展。为此,媒体融合时代推进编辑记者转型势在必行。具体路径如下:
(一)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展开多元化信息渠道建设
编辑记者是编辑和记者的统称,因为在国内大部分媒体运营管理过程中,记者也需要负责稿件的撰写和编辑等,所以被称为编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记者要有"脚力",便是要求编辑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能够从多个层面获取新闻信息,能够亲自走访调查以判断信息的真伪等。
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要求编辑记者拓宽信息获取渠道,能够从多个渠道获取新闻信息。编辑记者在信息获取过程中既要关注网络信息的报道,也需要对其报道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进行就近实地调研。除了网络信息获取这一渠道,编辑记者还应该加强实地调研,能够深入到基层,能够深入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编辑记者还需要加强社交,从而能够从朋友或者社交圈子中获取到较可靠的新闻信息。总之,媒体融合时代的编辑记者不再是能够仅仅依靠热心市民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编辑的工作者了,而应该转变为在融媒体时代多渠道获取新闻信息的媒体工作者,不断地为群众编辑具有报道价值和可靠性的新闻报道。
(二)扬长避短,提升新闻报道编辑质量
媒体融合时代,自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媒体发展的环境,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编辑记者的社会形象。但是自媒体的编辑人员不等同于编辑记者,在转型过程中,编辑记者需要扬长避短,加强与自媒体编辑人员的身份识别和区分。在转型过程中,编辑记者针对自媒体编辑人员虚假信息的传播等问题,需要发挥专业编辑记者的采访调研能力,在新闻信息编辑报道过程中提升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在报道宜宾地震伤亡人数的时候,不仅需要准确报道人数,还需要加强与一线新闻记者以及当地救援队伍的联系,对这一数据进行更新,以此彰显编辑记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编辑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其自身更为关注新闻的严谨性以及专业性,希望能够为媒体受众提供最为准确的新闻信息,避免对其产生误导,但是这也导致编辑记者的报道趣味性不足,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所以,其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就需要有效避开这一问题,通过阅读自媒体以及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编辑风格和形式等,推进新闻编辑形式和风格的转变,善于运用图表以及图片等内容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三)关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用户需求,推进媒体矩阵平台建设
上文提到不同媒体平台的用户是呈现出一种既有重叠又有差异的分布,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用户呈现出整合的发展态势。所以,编辑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时代的媒体用户特征,关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用户需求,推进媒体矩阵平台的建设。编辑记者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新闻报道也不能够采用相同报道模式上传到不同媒体平台的方式,而是应该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模式和风格进行重新编辑,顺应不同媒体平台上用户的需求。例如,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的新闻报道,因为其用户需要满足碎片化阅读需求的内容,所以可以采用剪短概述新闻要点的方式进行叙述。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报道,因为其用户更喜欢简洁易懂的图表介绍,所以需要将内容进行图表化处理。如此一来,只有建立有效的媒体矩阵,才能够满足媒体融合时代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四)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和报道价值的甄别
编辑记者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眼力",能够在大数据时代数以千万计的信息中筛选出具有报道价值的信息,且能够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报道。因为编辑记者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有着较高的信任度,大多相信其报道的内容,这也是新闻报道具有社会引导力和舆论导向作用的关键。一旦出现反转新闻或者虚假新闻,会对媒体的社会公信力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编辑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就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能够从专业角度为媒体用户筛选出真实且具有意义的新闻信息。
(五)转变编辑思维,积极求变求新
媒体融合时代,编辑记者还需要转变编辑思维,积极求变求新。因为当前AI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上传效率和传播效率,给编辑记者造成了一定的职业危机。所以,编辑记者为了更好地在媒体融合时代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能够深入分析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有些呆板的编辑思维,创新编辑方式和采访方式,为媒体用户呈现更为有趣生动的新闻报道。
结语
媒体融合是在当前大环境推动下不得不发生的媒体行业巨变,编辑记者需要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承担起媒体转型的重担,首先实现自身的转型。任何改革或者变化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会经历变革的"阵痛"。编辑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首先需要转变编辑观念,提升自身全媒体写作能力;其次需要增强新闻信息甄别能力,不辜负媒体受众对编辑记者的信赖;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实地采访能力和新闻报道信息的准确性问题,这是保证编辑记者在与自媒体编辑人员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代的车轮裹挟着媒体的巨变滚滚而来,在媒体融合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抱团取暖",只有接受变化并适应变化才能够提升我国媒体整体实力,真正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本文来源:《声屏世界》:http://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