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民日报2019年全国“两会”融媒体报道的分析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对“两会”的报道也是各大主流媒体履行党和政府喉舌职责,展开政治传播实践的重要场域。新型主流媒体将“两会”报道作为其拥抱媒体融合、创新政治传播样态的社会空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实践。一系列颇具传播力、影响力、有特色的融媒体作品以新的传播样态脱颖而出,成为备受青睐的“爆款”。
自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至今,人民日报构建形成了“1+3+1”的全媒体矩阵,在习总书记就进一步办好人民日报作出新指示与该报全新改版的大背景下,2019年的“两会”报道可以说是其面临的首场“大考”,也是政治传播样态创新的有力呈现。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2019年“两会”期间传播效果较好的融媒体报道进行梳理,并尝试归纳其传播特征,冀图由此窗口了解全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提升政治传播效能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
(一)政治传播内容:以政治信息为核心的丰富互动的族群
政治传播的核心是政治信息与政治主张的传达。主流媒体在政治传播中始终坚定主流意识形态的站位,突出导向,强化引领。人民日报秉着内容为本的原则,由图片报道、音频、视频、H5等多类形式承载丰富的政治信息,在传播上实现了内容的多元化、立体化、互动性呈现。
回顾“两会”报道,有晓畅明白的微博图片报道《习近平的这些金句》,有沉浸式VR体验和会议全程直播,也有中国形象塑造的宣传片《我们都是追梦人》,还有提供政府信息和互动性体验的H5报道《2019年政府KPI|看到这份账单,我都不好意思偷懒了》,更有两会的常识科普音频栏目《全天热点梳理》。可以说,人民日报2019年“两会”报道既是主流媒体一次多媒体作品族群的综合展示,也是媒体融合攻坚战中打出的一记“组合拳”。在多元覆盖、鲜活互动的内容传播中,政治领域的社会抵达得以更好实现。
(二)政治传播方式:视觉赋魅下的情感化叙事
从历史的维度考量,视听媒体对于政治传播的介入从一开始就显示出独特的力量⑤。新型传播生态中,视听新媒体更是以高速增长和广泛辐射深刻融入社会各领域,在以“视觉迷恋”为特征的当下,视像语言为政治传播理念与方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载体,视觉赋魅成为当下政治传播的核心方式⑥。主流媒体在“两会”报道的实践中依托视听新媒体构建视像符号,做出了政治内容视觉化表达的有益探索。以人民网数据可视化栏目《两会KPI》为例,节目将可视化技术与政治性内容相嫁接,梳理两会热点议题和重点信息,在第二期节目中还运用智能AI机器人与主持人互动主持,让单调的报道活泼轻灵化,实现了政治信息平民化解读与有趣的观会体验。
此外,“两会”融媒体报道还用视像话语展开情感化叙事。如两会vlog的传播,人民日报微博推出“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两会vlog”,以第一人称叙事的视角带给网民强烈的两会参与感。例如互动视频H5作品《点击!你将随机和一位陌生人视频通话》,巧妙地将宏大民生议题搭载到日常化生活化的视频通话上,在融媒体报道中植入人情味浓厚、可接触性强的内容,使网民在与另一个角落的同胞“隔空相见”中产生共情。一天内,该H5点击互动量超过360万。情感化叙事悄然拉近网民与政治内容的心理距离,有效的政治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实现。
(三)政治传播渠道:全媒体矩阵推动下的全景式平台化传播
当下,媒体融合加速向纵深推进,平台媒体依托社交链接、技术驱动和资本创新已成长为一股颇具影响力的力量,主流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期待逐步建立平台化的传播能力与竞争优势⑦。人民日报在“两会”融媒体报道中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政治传播中借力平台化传播获得影响力与引导力。
由人民日报主体机关报、人民网、两微两端、电子阅报栏和“中央厨房”共同搭建的全媒体矩阵是“两会”报道的主阵地。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策划制作的微视频《中国24小时》,从24个小时的时间维度向人们全景展示了积极奋进的中国形象,5天内全网播放1.5亿次,被译成英、法等多国语言,在对外传播中也有精彩表现;人民日报首次开展两会外媒合作供版,截至北京时间3月11日12时,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和图片报道在30多个国家70家主流媒体落地2033次⑧,此次“借船出海”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人民日报微博平台借力近亿粉丝的覆盖面与图片、视频的鲜活度成为重要阵地;微信平台上《盘他!看看一根线能盘出啥?》等新奇有趣的H5作品也在朋友圈刷屏;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传播了很多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两会短视频,短小精悍、智能推送的内容迎合了碎片化、快节奏的阅读习惯,拉近了政治文本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政治信息与主张得以“接地气”“入民心”。
全媒体的平台化传播打造出一个两会场景化体验空间,“参与感”让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受众乐于接受政治传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在融媒体报道中积极运用自建平台的权威性与商业平台媒体的用户基础构建起自身的政治传播影响力。
结语
当今时代正遭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大变革。传播映射时代,“泛政治化”倾向的溢出、社会极化和政治极化的出现、“后真相”政治的蔓延等新政治议题的孵化与热议,使政治传播呈现多元化、极端性、不确定等趋势。媒体融合背景下,边界的消融与沟壑的弥合成为时代主旋律,增强政治传播能力成为整个主流媒体行业和民族国家的守望⑨。而政治传播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赖于国家、媒体、社会公众等多方努力,主流媒体坚定扛起政治传播的大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人民日报2019年“两会”融媒体报道是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创新政治传播样态的有益实践,通过丰富互动的传播内容、情感化叙事的传播方式、全媒体平台化的传播渠道等策略创新,主流媒体找到了政治主题与社会共识的有效联结点,这对提升政治传播效能、实现政治传播目标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