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新闻模式对记者素养的要求
Vlog也称为视频博客(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简称vlog),源于"blog"的变体,意思是"视频博客",也称为"视频网络日志",也是博客的一类,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写其个人网志,上载与网友分享。Vlog实际实际上也属于短视频的一种,但是区别于短视频的拍“他人”的视角,目前流行的Vlog大部分都是采用第一视角的进行视频的拍摄和录制,由于其可以打造出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效果,所以一经推出,不但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也很快成为记者们用来记录新闻、表达新闻的新工具。
1.VLog+新闻的表达方式与传统新闻的区别
当然,不是所有短视频都叫VLOG,它区别于传统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方式,是作者将日常精彩的瞬间用充满个人风格的动态视频呈现。
首先,VLog+新闻借助微博进行传播,它的传播模式比传统新闻要自由,也便于年轻人接受。
其次,VLog+新闻采用的视角的传统新闻的视角不同,比如传统新闻中,新闻事件是核心,记者(出镜记者)都是配角,只是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而并非参与者出现。而VLog+新闻中,记者则成为新闻事件的直接目击者,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去展示新闻事件。比如在两会的报道中,记者们会从自己所住的宾馆开始拍摄,展示自己如何进入会场,如果占据有利地形进行新闻采访的活动等等,也就是说在VLog+新闻中,记者用纪录片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这和传统新闻的报道视角模式是大相径庭的。
其三,VLog+新闻的时长是非常随意的,从几秒钟到几分钟、十几分钟都可以,甚至可以以连续剧的方式进行播报。
所以,综上所述,VLog+新闻是一种将短视频、纪录片、微博传播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的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而且,由于截止2018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62亿,广泛分布在一至四线城市,所以VLog+新闻的有着潜在的大量受众,其传播效果也远远好于传统新闻。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VLog+新闻采用的第一视角能够很自然将受众的情绪带入到新闻事件中,同时轻松活波的风格非常能吸引年轻的受众。比如2019年两会中,中国日报的《小姐姐两会初体验》系列VLOG。在这个系列新闻Vlog中,记者和受众一起讨论采访两会应该穿什么衣服、如何找老记者去请教参访经验、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人民大会党、还有甚至还有自己吃饭的画面。以至于很多受众都对着新闻播报方式感到非常新鲜,“网友们习惯了过往正襟危坐的电视播报语态,突然看到记者在镜头前聊‘两会’着装、追‘星’秘笈,不仅夸赞这样的风格有点小可爱,还纷纷评论‘等更新’、‘要链接’,俨然一副与UP主互动的姿态。”[1]
此外,《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打破传统新闻、尤其是时事新闻的刻板和新闻腔的固有模式,轻松和诙谐时事新闻的巧妙结合,让新闻的传播性增强。
这种传播形态实际上切合了自媒体流行以来,媒体权威性话语权的减弱,“互联网重塑舆论场,受众思维具备了解构权威、消解意识形态、质疑官方信息与主流话语的现代性特征。人们不再满足于充满教化意味的传播模式,开始希冀一种民间的、平视的交流手段”的心理预期。
2.VLog+新闻模式对记者素养的要求
VLog+新闻模式下,新闻事件的报道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同时叙述新闻事件的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变化,这对记者以及新闻事件的报道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记者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以面对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在VLog+新闻模式下,记者的需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
(1)改变新闻事件叙述的角度。在传统新闻时期,新闻事件的叙事要求客观、准确,记者往往是以第三视角或者全知视角模式进行报道。而VLog+新闻中,往往采用第一视角进行叙述。这种角度的改变意味着事件的切入角度、对事件的叙述方式、叙述的顺序等等都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这就要求记者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需要多方位去考虑如何用第一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以及控制所报道的内容和新闻事件本身的关联性。
(2)VLog+新闻由于在微博中发布,它需要和受众之间进行良好互动,所以在新闻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设定一定的互动环节。比如《小姐姐两会初体验》中,记者“小姐姐”就在线等级网友的建议,该穿什么衣服去采访两会。而这种互动需要在新闻拍摄的过程中就插入进去,也就是说VLog+新闻的拍摄需要进行一定的策划,但是这种策划和传统新闻,针对新闻事件本身进行。而VLog+新闻策划则需要设定互动环节,这在传统新闻的策划中是不需要的。
(3)视角的切入点的选择,如何选择合适的新闻切入点,成为VLog+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元素。这也需要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之前就开始设计和策划。
综上所述,其实VLog+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但是其核心是主观视角的切入,打破了新闻和受众之间的隔膜与阻碍。相比较于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传播环境,VLog+新闻则是情感上的“沉浸式”。
它吸引人的既是新闻传播者本人正在做或者将要做的事情,它也有效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生活性。
所以,作为新闻传播第一线的记者而言,当外界的新闻传播大环境和模式发生变化之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扭转对于新闻报道的固定思维模式,这是VLog+新闻模式下,记者素养提升的第一个环节。其次是对新闻报道的策划的重心发生改变,这就要求记者学会新的讲述新闻和报道新闻的方式,在传统的叙述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融合第一视角和互动环节,这就意味着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表达方式的根本性的变化,这是记者素养提升的第二个环节。
除此之外,新闻报道的语言、播报内容的设定、播报中情感的表达方式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VLog+新闻模式下,记者们需要继续提高的素养,只有积极提高这些素养,才能够有效运用VLog+新闻新闻来进行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活动,它最终是记者个人的特色和新闻传播方式的新型结合,记者也将会从新闻播报幕后趋向幕前,而新闻也必然会和记者的个人特征有机结合,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和时代发展对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除了适应这些新变化,新闻人别无选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