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
习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的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自媒体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其具有平民化、个性化、操作简单、传播速度快、社群化等特点,也使得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导迎来新的困局。高校作为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导方面责任重大。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主体群体特征显著
高校网络舆论的主体中,大学生占绝大多数。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原著居民”,思维活跃,表达意愿强,热衷新兴事物。加之集体宿舍群居的特点,面对突发事件时,易产生从众心理。相互转化升级。美国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在集体中具有感染性,而情绪的感染具有相互传染和循环反映的特征。这种情绪传染和循环会加速舆情风险因子在各个舆情客体间的流动交叉、聚拢成型。
(二)客体日趋多元复杂
自媒体时代校园网络舆论的客体日益多元化,不仅涉及常规的学业问题、生活诉求、师德师风、权益维护、校园安全等方面,还涉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甚至明星娱乐八卦。学生群体性转发、点赞、评论,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影响,进一步推动客体复杂化,负面、虚假、价值观扭曲消息的广泛传播,严重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威胁校园安全防线。
二、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管理前置教育不足
大学生群体属于价值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信息判断辨别能力不足、社会经验不足、模仿心理强,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造成价值认知的偏差。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文明等前置教育的开展,防患于未然。而部分高校在对于学生网络意识、网络素养教育方面重视不足,缺乏相关的专题网络教育活动,导致无法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处于被动地位。
(二)网络舆论队伍建设滞后
1.高校网络舆论监管与引导队伍在组建时应结合多学科、多专业、多群体。
而目前高校舆论管理主要依靠单一的职能部门,不能及时适应自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网络形势。教师是网络舆论监管与引导的主导力量,但并不是绝对力量,学生群体的有效监管,同样在一定程度能杜绝“小事情”变“大事件”。然而很多高校在监管引导过程中,并未意识到学生网络监督员的重要作用及“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重大影响。
2.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形式单一。
部分高校网络阵地仍主要依靠网站、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内容较为严肃、形式较为单一,忽视自媒体平台的作用,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并达到相应的引导效果,因此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控校园网络舆论,进行及时的预判与处置,导致信息不畅通、处置滞后等情况的出现。
(三)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
网络舆情的复杂与多元化,决定了完善的应对机制并非一个部门、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许多高校建立了相关的网络管理的条例,然而因涉及的部门较多、分工模糊、人员冗杂,条例办法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出现负面网络舆情事件后,由于前期预设不足,为了尽快处置,采取了生硬删除的方式,通过封锁信息解决热点问题,这类做法反而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不但不利于网络舆论引导,从长远角度看还会使高校丧失原有的公信力,自身形象受到重创。
三、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一)加强线上线下意识形态教育引导
1.应重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通过学习“四史”、学习先进典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榜样故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增强社会认同感。
2.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网络舆情的出现并非局限于网络,大部分由现实事件引发,注重掌握网络阵地的同时,需借助线下讲座、班会、实践活动等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形成教育合力。
(二)搭建协作高效网络舆论监管队伍
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需要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知识储备充足、敏锐度高、协同高效的团队。
首先,提升网络舆论监督引导能力。高校应加强监管队伍的培训与教育,包括新闻学、心理学、法律、信息技术等培训。其次,加强互融互通交流平台搭建。建立领导小组,以重要节假日、大型活动、热点事件为契机,加强各部门工作交流,制定应急预案并细化分工,依托网站、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解读学校的政策及举措,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此外,注重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着力挖掘学生网格员,通过主题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党课对热点进行分析解读,树立舆论“风向标”。
(三)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督引导机制
对于舆论的预警、分析研判、有效回应都考验高校网络舆论监管与引导能力。首先,建立舆论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网格员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尤其是重大热点事件、突发事件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其次,在发生负面舆论时,有效利用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等力量联合行动,充分了解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研判。此外,落实应对机制,在舆情出现后,及时、高效的进行科学回应也是非常必要的,落实责任,追责到人,确保网络舆论监督与引导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