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传承鲁迅翻译传统,弘扬译学民族精华-文化文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0-26人气:1349

摘要:鲁迅作为中国现当代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重要的是一位翻译理论家。鲁迅不仅开创性地发展了文学上的小说,杂文和小品文,鲁迅的翻译思想体系在中国的翻译界更是独树一帜,是五四运动至今翻译界的优秀翻译理论之一。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日益盛行的大背景下,本文将重点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进行探讨并作合理的评价,旨在传承本民族的优秀翻译理论,弘扬译学民族精华,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

关键字:鲁迅;翻译思想和理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盛行了后殖民翻译研究,其起源于后殖民主义研究,认为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权利差异(power difference ),而这种差异是文化不平等对话的产物。“后殖民翻译理论把翻译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探讨弱小民族语言的文本被翻译到强大民族的语言时译者因意识形态权力等因素的影响而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方梦之。2004:30)从这个角度看,后殖民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革命气息,将翻译看成了殖民文化的产物。

鲁迅,文坛的一名巨匠,杰出的文学翻译家。翻译活动占据了鲁迅后半生光辉奋斗的大部分时间,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方梦之。2004:419)在长期的翻译理论实践活动中,鲁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思想体系,这些思想至今对我国翻译界还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鲁迅的翻译思想进行有益挖掘,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鲁迅的翻译思体系

鲁迅在长期的翻译理论实践活动中,通过发表相关的评论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翻译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翻译思想体系。

2.1翻译的目的

“翻译之功,诚远大矣”,唐代译经大师道宣曾经这样评价翻译。在中国,直到鲁迅,翻译事业才被看成一项事业,从而使其真正有了独立性的可能。鲁迅不是将翻译看成一种纯文字的转化游戏,而是当成一种专门的事业来对待。

对于翻译的目的,鲁迅认为有二个功用:

第一,民智开发,社会改造。鲁迅处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号召人民的英勇反抗,鲁迅在翻译西方作品的时候,特别关注那些被压迫民族的作家的作品,因为这些国家拥有着和中国同样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翻译这些作家的作品,以便可以启迪民智,唤醒中华民族国民麻木不仁的神经,对此,他曾经这样说过:“因为所追求的作品是呐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鲁迅,2005:2000)

救国救民的文学思想始终贯穿在鲁迅的翻译作品中,这点可以从他后期翻译作品的选材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翻译文本的认真选择和精心翻译,都是为了实现自己“救亡图存”的革命目标,也是给中国革命文坛提供文学创新的素材和借鉴。

第二,翻译是引进文学和语言的途径。鲁迅认为中国的汉语白话文和思维存在缺陷,引进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可以改进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的语言,特别是引进西方新的文学文式和表达技巧,丰富汉语白话的文学文式和表达技巧,促进汉语白话文的推广和现代化。鲁迅在《关于翻译通信》中说:“中国的文化,语法子实在不太精密了……要医这种病,我认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鲁迅,1984:265)同时,鲁迅认为,“在借鉴西方先进 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引进新的表现形式,以弥补早期白话文汉语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方面不甚精密的缺陷。”(郭著璋,1999:7-8)。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在保留传统文化精华之下,有的放矢地引进西方文化的新表现手法,丰富汉语表达方式,促进白话文的发展,并不是对西方文化的生硬套用。

2.2多元的翻译标准

提及鲁迅的翻译标准,大家会立刻想到他的“硬译”特色,其实在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中,“硬译”指导着鲁迅的翻译工作,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鲁迅翻译思想向多元性和开放性的转化,鲁迅也明确地说过要“保留原味”,此也反映出鲁迅对待翻译作品的态度。

鲁迅认为翻译工作必须兼备二个方面,一是力求译文通俗易懂,二是力求保存原著的“丰姿”,但是存味与易懂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于是,鲁迅认为:“我事不主张削鼻剐眼的,所以有的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罗新璋,1989:301)傅雷曾言“理想的译文仿佛事原作者的中文写作.”(罗新璋,1987:204)我们将三位翻译大家的观点加以对比和分析,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在追求除了“译得精”的同时,更加追求的事“丰富” 和“可读性”,只是彼此都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可以说,其翻译标准都是开放的多元的翻译标准。

此外,鲁迅先生还把“切”,“确”等概念引入了翻译的标准之中,在翻译前苏联儿童散文家的作品时,这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翻译的标准也是趋向于多元性和开放性。

2.3历史观和文化观的翻译批评

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不仅语言,意义(观)和审美观在发展,(刘宓庆,201:521)对于翻译的性质,翻译的功用的认识,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对于翻译的评价也不能墨守陈规,静止不前。翻译的批评标准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的翻译评价都是机械的,对翻译作品的评价应充分考虑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另外,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人类交际的活动,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许钧2003:393-394)鲁迅充分重视翻译批评工作的重要性,认为翻译工作事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强调“批评的工作要着重.”鲁迅的翻译批评可以从历史观和文化关二个方面进行探讨。

2.3.1历史观的翻译批评

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渗透着深深的历史因子,鲁迅一直坚持“直译”的翻译方法,除了当时鲁迅所考虑的社会功用和语言价值外,在我们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希望在当时“有迟暮之感”的文学翻译界和文坛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鲁迅“强调直译,首先是针对当时盛行的任意删减,颠倒,附益的翻译方法,为了挡荡翻译界的混乱观念。”(陈福康,1992:175)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环境来看,鲁迅的“直译”方法就有了改变当时不良翻译作风的意义,鲁迅的“直译”的确事“超越时代的。”(王宏志,2007:209)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2.3.2文化观的历史批评

翻译活动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随着翻译事业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翻译的文化属性也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翻译活动也被描述为“一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阐释”(王宁,2006:13)因此,翻译不再仅仅是具有文化属性,更担负着文化多样性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鲁迅的翻译批评的时候就要自觉地坚持文化观的观点,认清翻译不是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的封闭活动,对翻译的探讨应该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高度予以分析,合理分析鲁迅思想体系中的有益精华,加以继承与弘扬。

鲁迅在翻译时间活动中,一直坚持“直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当时的政治信仰与文化价值的取向,翻译活动带有很浓重的政治文化色彩,此点可在鲁迅与梁实秋等人在上世纪的就文学翻译方法曾展开的激烈的论战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实际上

,对于“硬译”的翻译方法并不是鲁迅可以提出的,只不过是在当时面对翻译困难时不得已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只不过时为了在较好的译文出现前“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陈福康,2000:298-305)所以,上世纪鲁迅与梁实秋之间就表面上翻译方法之间的论战,实质上是对于文化重构的政治性问题的激烈交锋。

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译学民族精华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跨学科广的学科,其涉及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鲁迅的翻译思想是中国现代翻译思想雏形形成的来源之一,其精辟的个人见解,也反应出鲁迅对于翻译的深刻认识,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日益盛行的背景下,鲁迅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运用多维度的思维重新去审视和发觉鲁迅思想中的有益精华,促使其更加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并加以继承与弘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深度纵横。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0, 419.
【2】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M】。鲁迅全集(第4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81-382.
【3】 鲁迅。“题未定”草【C】。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第六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00.
【4】 鲁迅。关于翻译---给瞿秋白的信【A】。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信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1984:265.
【5】 郭著璋,等。翻译名家研究【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8.
【6】 郭著璋,等。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刷馆,1984:301.
【7】 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刷馆,1984:301, 104, 204.
【8】 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罚你出版公司,2005:521.
【9】 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393-394.
【10】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175,295,298-305.
【11】 王宏志。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9.
【12】 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13.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