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哈姆雷特性格特点浅析

作者:杨艳翎,付雪来源:《视听》日期:2015-03-09人气:27762

   莎士比亚是英国乃至全世界赫赫有名的文学创作者, 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说他是“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彰显了西方人独特的文学思路, 且细致地文字描述与语言叙写把作品人物的性格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详细分析可以领悟到莎士比亚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深厚功底。

    一、文学作品《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曾说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仅是莎士比亚自己对此部小说的认可,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引荐,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哈姆雷特》的文学特色。 从《哈姆雷特》问世至今,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至今仍对其性格进行研究、分析,这也使得哈姆雷特这一人物产生了不同的争议。为了更好地品味小说的创作色彩, 领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 就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对哈姆雷特进行评价分析, 同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便清晰、准确的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二、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

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 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透过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及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可以找到到哈姆雷特悲惨命运的根源。“父亲惨死,母亲改嫁,皇位被占”这种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哈姆雷特的非凡性格, 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坚强睿智

哈姆雷特有着显耀的身份——丹麦王子, 未来丹麦的国王。 在一切顺利的状况下, 他将会与自己的恋人索菲亚结婚,然后继承王位。 表面上看哈姆雷特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 但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后他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波动。 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哈姆雷特终于选择了复仇之路。对于一直无忧无虑天真善良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他还是作出了最成熟的选择,也足以体现出他的睿智。

然而,哈姆雷特的坚强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或者说不是心甘情愿的。在他还没有做好当一名君主一个国家的管理者的时候,发生了一系列政变,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当他回家奔丧的时候,又有鬼魂告诉他父亲是被叔叔谋杀的,这重重的打击,让他不得不承担起为父报仇的责任。“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一个“倒霉”饱含了哈姆雷特的心酸和无奈。但是,除了坚强的面对,他别无选择。

(二)爱憎分明

在研究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时, 很多学者将其复杂性归咎于他的“恋母情节”。 即弗洛伊德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对于这么热爱父亲的哈姆雷特涞水, 硬将他扯上“恋母情结”可能过于牵强。 无论是谁, 母亲在父亲死后的数月内迅速改嫁都会有强烈抵触的情绪———哈姆雷特也不例外。 我们只能说,哈姆雷特和常人一样, 热爱父母, 任何第三者都是他敌视和无法接受的对象,更何况这个对象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但是和常人不一样的是,哈姆雷特是一位王子,是王位应有的继承人。 他不能直接而鲁莽从事,他只能藏头缩脚。对于自己的亲生父亲,哈姆雷特有着像神灵一样的崇拜与热爱,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在父亲去世后短短数月里改嫁,有的是强烈的谴责。 由此可以看出在哈姆雷特身上有的只爱憎分明,并不是俄狄浦斯的“恋母”。

(三)人文主义者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经典形象。他认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是他的这些人文主义观点是并不为当时的封建大众接受的,这也是和他复仇的悲剧相呼应的。他生在有一个开明君主的宫廷,从小到大受到人文主义的教育,心里抱有远大理想,有先进思想的新青年,是新时代的代表。但经过巨大的打击后,一时间找不到重整乾坤的办法,哈姆雷特一度抱怨命运不公,称命运是“娼妓”。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在于他自己为复仇而丧失的生命,而是揭示整个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斗争的悲剧。

三、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是一位心怀壮志的悲剧英雄,他坚持真理,坚强睿智,但忧优柔寡断。最后在敌人罪恶昭彰时,直至确知自己快要死时,他奋勇的惩治元凶,除掉叔父,与敌人同归于尽。处于青春年华的哈姆雷特为了正义而牺牲。但他“重整乾坤”的愿望却落空了。他的死让人感到遗憾、悲哀、心痛,但又感到伟大,因为他是为正义和真理而牺牲。他的死不仅唤醒了一个时代,或许也带来了光明。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在展示人性弱点的同时,也将当时的社会背景描写的淋漓尽致。 通过《哈姆雷特》可以看出,主人公哈姆雷特怀着对“人”的美好理想,对父母无尽的爱以及对恋人真挚的爱,当结局到来时,哈姆雷特带着这些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为他的悲剧惋惜,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哈姆雷特为我们带来的美好,也许也能够在哈姆雷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Psychopathology 0f Everyday Life)[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2]蓝仁哲.从语境与语篇谈哈姆雷特独白“To be.not to be…” 的理解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18(14):30-32。

[3]廖建华、胡希.试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所在[M].九江学院学报,2009,13(6):18-21。

[4]赵永进.莎士比亚文学创作思路的具体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0,19(6):32-3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