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专业“工、艺、创”思政育人教学改革研究 ——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为例
摘 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特征、设计专业课程“艺术”特性、设计成果“创新”需求,推动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工、艺、创”育人实践水平,探讨设计类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与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本文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为例,通过搭建以“创新”为引领的多元化课程实施平台,打造以“技艺”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师资团队,构建“一标四维,五阶四融”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立标—溯本—融通—思技”课程思政四步融入法,将思政育人有机的融入到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设计表现技艺,铸造工匠精神,打造创新型设计工匠。
关键词: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实施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1]。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全国高校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针对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在理论上,赵军[2]提出从教学目标、知识内容、思政元素三个层面寻找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的突破点;季海祺[3]明确了以课程思政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企合作、教师教学为实施点的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白艳维[4]强调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党建引领、深入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线上示范平台等对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上,乔治[5]等以“共情式”实践教学,提出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薛鸣一[6]等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体系的意义,探索“双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思路。研究者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在思政育人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在设计类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过程中,缺乏产教有效的深度融合,课堂思政教学模式单一,思政元素挖掘留于表面,思政融入形式生硬等现象突出,导致教学成果不佳。面对新时代学生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和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如何针对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艺术基础相对薄弱,并根据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育人深度融进教学内容,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具有复制性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展开思政育人教学实践,探索设计类专业“工、艺、创”思政育人教学改革路径。
一、“工、艺、创”育人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工、艺、创”育人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是围绕学情分析、设计类专业课程分析和人才培养需求展开的教学策略。通过探寻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支撑点、突破点、核心点和拓展点,从而获取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一)课程思政实施支撑点
1.搭建以“创新”为引领的多元化课程实施平台。在设计类专业课程模式与路径的优化实施中,产教联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这需要充分依托院校创新团队,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对接行业设计基地产业和岗位需求,不断深化校外企业合作;借助专业学科竞赛、双创竞赛等,完善产教联合创新的实践平台、竞赛平台和创业平台。
2.打造以“技艺”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师资团队。邀请来自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者导师,结合其企业领域的技艺特长和经验,丰富师资团队的专业能力,各行业的专家和资深从业者将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思政实施突破点
构建“一标四维,五阶四融”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产教融合,探索设计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美育素养和创新精神。注重产学研用结合,打造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思政实施核心点
构建基于过程的“立标—溯本—融通—思技”课程思政四步融入法。将思政育人有机的融入到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包括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追本溯源、寓“素”于教,挖掘优秀思政元素,结合“画龙点睛”式、“融合渗透”式的融通方式,通过技艺训练、成果展示、分析反思以精技艺。
(四)课程思政实施拓展点
培育和打造一系列高水平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以创新、文化等思政元素为主导打造数字资源,包括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实践案例集等资源。
二、“工、艺、创”育人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在“工、艺、创”育人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分析的基础上,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为例,开展“一标四维、五阶四融”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即以课程目标为“一标”,借助线上平台、专业课堂、设计基地、学科竞赛“四维”场景,打造“认知—初阶—中阶—高阶—实拓”五步进阶式教学策略,以“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艺术审美、创新精神”为切入点,融入思政元素,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并进行课程多元化评价研究。
图1 “一标四维 五阶四融”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一)知需求,塑目标
深入企业开展人才培养需求调研,追踪毕业生就业情况,获取就业反馈。贯彻设计类专业“创新型设计工匠”的思政育人目标为总目标,践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为例,将培养“重知识、善技能、提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课程培养目标,包含掌握产品手绘效果图表现的基础理论,产品手绘效果图的表现技法,产品手绘的创新设计思维的知识目标;具备分析产品表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创意表达的手绘表现能力,典型产品手绘效果图的表现能力的能力目标;提升岗位认知的职业素养,文化认知的美育素养,创新实践的劳动素养的素养目标。其中,着重培养学生培养产品设计师职业素养,激发产品创新设计思维,提升设计的艺术文化审美,引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拓平台,建团队
1.拓展教学创新平台。借助线上平台、专业课堂、设计基地、学科竞赛“四维”场景,拓展课程实施平台。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使学生课前掌握知识点,课后进行学习讨论;专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直授知识;与设计基地企业进行合作,课程实践内容源自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完成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以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项目的完成往往涉及到多个专业课程的一些知识,相比理论课程的学习,涉及更广泛的知识,专业能力要求高,课程的企业项目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和延伸;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在与同层次的院校专业竞赛中,找寻短板,补齐不足,不断完善学生自身专业技能。
2.创建多导师团队。在“四维”创新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以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为核心的多导师团队,在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到课程项目指导中。其中,课程专业教师负责多个小班学生的日常考勤监管、学习情况追踪,以及在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等工作的同时,参与到专业知识的指导。“企业导师+专业导师”的多导师课程实施架构,使学生通过企业导师的技术指导提升设计创新能力,更加适应市场化需求;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牢固知识基础,延伸知识结构。多导师团队的创建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企业与课堂的场地互通,以及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的师资互通,从而实现产品设计中市场需求与教学实践目标的方向一致性。
图2 “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课程实施架构
(三)优课程,融思政
1.优化课程内容。课程结合岗位能力要求,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开展“知、磨、精、创、拓”五步进阶式思政育人教学策略,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在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学习上,从对手绘知识的认知到初阶的磨笔训练,从中阶的基本形态方法绘制,到高阶产品效果图综合表现,再到方案表达的创新实拓阶段,以技法为引领,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完成对学生脚踏实地学习态度及方法的思政育人过程。
图3 “知、磨、精、创、拓”五步进阶式教学策略
2.融入思政目标。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艺术审美、创新精神”为切入点,不仅通过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内容,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思想。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需要从基础知识的认知到技法的反复训练打磨,再到以美学素养精细设计方案,从创新思维到项目实践的应用,整个过程涵盖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隐性的将课程目标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四)重产教,多评价
课程注重产教实施过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企业项目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并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依据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基于产教成果进行“行业评价、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四维一体的多元教学评价。多元教学评价是以参与评价主体为依据,通过对“基地+学院”模式下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价值的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更好地为产教融合的教学过程服务。四维一体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统一职业教学的整个环节,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三、“工、艺、创”育人课程思政实施案例
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工、艺、创”育人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为案例,对课程育人目标设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成果评价展开分析。
(一)育人目标设立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育人目标的设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背景,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和职业培养目标进行制定。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多具有“工学”特征、多元化等特性,这与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优势,积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针对学生艺术基础相对薄弱,而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具备“艺术性”特点,这就需要注重课程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立,不断夯实学生设计手绘基础,增强专业自信。设计类专业的职业能力往往对设计成果的“创新性”有着较高需求,因此,课程以创新型设计工匠的思政育人目标为总目标。
具体而言,课程践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培养产品设计师职业素养,激发产品创新设计思维,提升设计的艺术文化审美,引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创业目标,通过与企业协同教学,切实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表达,避免“纸上谈兵”、“天马行空”的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项目,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库,丰富知识体系;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利用设计基地提供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锻炼自身的社会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为案例为实施重点,把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每个教学技能模块都根据知识的特点分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爱国情怀、创新意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文化自信、美学素养等寻找切入点。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课程内容支撑,取代传统的课程实践,企业实际项目实践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设计中,增加人文关怀的设计要素,完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方案。同时,教学内容以完成实际可行的产品方案为动机,这潜在的成为创新创业的实现途径,以市场需求的实际产品作为创业的核心产品。借助设计基地服务平台,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进入不同设计方向的企业进行学习,使教学内容更具方向性和专业性。
在教学形式上,结合教学平台“四维”场景,采用“定性—寻迹—贯通—评思”的四步思政教学方法,实现与课程内容重难点知识的有效契合。包括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追本溯源、寓“素”于教,挖掘优秀思政元素,结合“画龙点睛”式、“融合渗透”式的融通方式,通过技艺训练、成果展示、分析反思以精技艺。同时,通过角色构建法、头脑风暴法、直观案例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课程思政教研方法,将课程思政育人有效实施、无痕融入,达到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政育人双目标。
(三)课程成果评价
围绕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四个维度的需求目标,构建“基地+学院”产教融合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知识评价指标、技能评价指标、素养评价指标、职业评价指标。教师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结果评价,有效掌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从知识、技能和素养三方面强化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以学生、教师、企业导师和行业技能大师为多元评价主体,以 1+X 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指导,健全综合性评价。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职业能力的体现为职业评价,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利用数字化评价系统,依据真实工作流程中的岗位能力要求,内化“设计创新能力、手绘表现能力、AIGC产品转化能力”为职业评价观测点,通过多元评价主体,结果外化为虚拟职位的晋升,最终生成学生个人知识图谱画像。“基地+学院”产教融合下的课程成果评价体系能够系统全面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精准育人,培育新时代的创新型工匠人才。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线上平台、数字课堂、设计基地、学科竞赛教学平台开展进阶式课程教学模式,将思政育人有机的融入到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目前,课程思政育人成果显著,通过课程的有效学习,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学生课程中涌现出的创新成果共获得国家专利一百余项,获得省级及以上专业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奖项达到50余项。课题针对新时代学生多元化特征,尤其是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艺术手绘基础薄弱,并根据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挖掘新颖性、高阶性和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构建一个可推广可复制且实践应用效果佳的科学性、系统性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教学体系,为设计类专业“工、艺、创”育人课程思政实施探索可行路径。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