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汉字生态学视域下中小学汉字教育的困境突破与路径重构

作者:朱红梅来源:《大河美术报》日期:2025-08-20人气:95

 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其教育传承在数字时代面临多重挑战。本文基于汉字生态学理论框架,不仅系统审视了当前中小学汉字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困境,还提出了“深化汉字文化溯源”“构建人机协同生态”“营造多维学习场域”的突破路径,为汉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方案。

 

  关键词:汉字生态学;中小学汉字教育;文化传承;生态重构

 

  汉字生态学视域下中小学汉字教育的困境

 

  ☆信息技术应用与汉字学理论的断裂

 

  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中,常常面临教学工具与汉字教育目标脱节的矛盾。现有数字化资源侧重形式创新,未能有效承载汉字构形规律、字形演变谱系及文化意蕴解析等核心教学内容。例如,识字游戏可能强化了字形记忆,却忽略了对汉字所蕴含的农耕文明内涵的解读。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将王宁“汉字构形学”等理论与技术设计相融合的系统性指导,导致技术应用浮于表面,未能真正服务于汉字文化基因的深度传承。[1]

 

  ☆学段壁垒阻碍汉字教育的连贯性

 

  小学阶段的汉字教学侧重于识记数量与书写规范,研究多聚焦于趣味性识字法。中学阶段汉字研究则转向文言文阅读与文本分析,汉字教学常被弱化或隐含其中。这种教学现状既阻碍了学生对汉字系统严密性与文化丰富性的体系化认知建构,又抑制了其学习效能的正向迁移与持续兴趣的培育发展。

 

  ☆汉字生态研究缺位加剧学段割裂

 

  汉字生态学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和适应性,为理解汉字教育的复杂性提供了有效框架。目前,针对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具体化、情境化系统研究仍属空白,各学段学生在认知特点、学习目标、文化积淀及环境挑战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汉字教育在不同学段面临差异化挑战:小学低年级学段需构建融合趣味性、形象性与构形理据的启蒙生态,抵御电子设备对书写敏感期的干扰。小学高年级学段要实现从具象认知到系统认知的过渡,利用求知欲深化文化探究。初中阶段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文言文学习中激活汉字的文化深度,从而更好应对网络语言对其规范表达能力的冲击。[2]

 

  汉字生态学视域下中小学汉字教育路径重构

 

  ☆固本培元,深耕文化基因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师可以采用“图画字源”法,将“日”“山”等字转化为具象图画,配合童谣来强化基础字理;可以通过黏土塑甲骨文等活动,建立汉字与生活的触觉联系。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教师可以开展“偏旁家族”探究活动,例如,以“水(氵)”联系“江、河、湖”,揭示形声规律,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深度解析汉字伦理内涵,例如,结合青铜器铭文剖析“德”字的治国智慧。

 

  ☆技术赋能,人机协同支持

 

  学校可以联合其他单位开发智能书写镜像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笔迹,生成汉字书写轨迹,构建VR汉字实验室,使学生“参与”青铜铭文浇铸,手势刻写“鼎”字,沉浸式感知文化语境;建立学段化资源库,向小学推送字源动画,为中学匹配碑帖数据库与文言字频分析;运用错题基因分析技术,针对高频混淆字(如“辩/辨/辫”)自动生成个性化字族图谱,推送溯源微课与辨析练习。[3]

 

  ☆情境活化,多维空间生态化融合

 

  学校可以在地面镶嵌铜质“道”字导引路径,在走廊设触控式“水部墙”,在教室设置用“雨”“雪”记录天气变化的“甲骨文气象站”。另外,开设“汉字行走”课程,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解析“同仁堂”篆体招牌中蕴含的中医药“大医精诚”的职业伦理,带领中学生调研“漕宝路”站名的漕运历史。同时,可以开展“汉字守卫者”行动,鼓励中学生开发“规范用字插件”,还可以构建中小学跨校云社区,形成代际学习链。

 

  总结

 

  汉字教育绝非简单的符号传授,而是关乎中华文化命脉延续、民族思维塑造与人文精神涵育的根基工程。汉字生态学视域为审视当前困境、寻求突破路径提供了系统方法。破解中小学汉字教育之困,关键在于重构生机勃勃的汉字教育生态。唯有如此,汉字教育方能超越工具性学习的桎梏,成为一场“唤醒文化基因、激发生命活力”的生态涵养过程。





文章来源:《大河美术报》 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