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满族服饰元素在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中的创新融合与传承发展

作者:樊一霖来源:《大河美术报》日期:2025-11-21人气:9

 要:伴随数字技术、文旅产业的深度发展,虚拟文旅IP已成为文化传播和产业升级中的核心意义载体。本文选取满族服饰作为研究客体,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剖析以及跨学科的方法,对满族服饰种类特征以及制作技艺进行解读,同时结合虚拟文旅IP的发展现状和设计需求,探索把满族服饰的造型、色彩、纹样等核心要素融入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满族服饰;文旅IP;融合与传承

 

  研究意义

 

  本研究探索把满族传统服饰文化融入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的可行路径,既延续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又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首先,将满族服饰元素融入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可以为文旅产品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其次,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元素的创新与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新尝试。最后,将满族服饰元素融入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可以提升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首先聚焦虚拟IP对文旅产业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刘棋芳(2023)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顺应网络传播趋势,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旅游文化传播形式,可推动旅游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随着IP时代的到来,人们应积极利用虚拟形象的可塑性、可复制、可交互等特点,进行虚拟形象的IP化开发与运营,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孵化变现,实现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次聚焦传统服饰与文旅融合发展对增强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吴明芬(2023)提到,“民族服饰文化传播作为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借助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其进一步向前迈进是不可或缺的”。最后聚焦满族服饰活化利用的必要性。赵德馨(2021)指出,“民族服饰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满族的民族服饰文化极具民族色彩,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对于这些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如何挖掘其文化内涵并进行保护与传承,并在当代语境及社会背景下让其重新焕发出生命力,从而让更多人真正了解和喜爱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虚拟IP形象设计以及传统服饰创新设计的研究呈现出数量递增态势,但满族服饰在虚拟文旅IP服饰领域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显著不足。本研究尽量填补这一领域空白。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运用了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调查研究中,团队实地开展对于沈阳故宫满族服饰藏品的考察活动,走访满族聚居区域非遗传承人。过程中还参考了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等相关资料。案例分析中,团队对国内外传统服饰以及虚拟文旅IP服饰方面的成功实例进行了收集、整理与解析。在研究的最后阶段,团队成员对研究成果展开分阶段的总结归纳,并形成了研究报告。

 

  在创新点方面,本文以满族服饰文化为核心,突破传统民族服饰研究的静态视角,尝试探索虚拟文旅IP服饰的创新设计与传承,构建“文化解码—元素转化—技术落地”的完整设计链条。

 

  满族服饰文化解读

 

  满族服饰起源于商周肃慎人的兽皮服饰。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满族服饰依场景及人群可划分为日常服饰、礼仪服饰等。日常服饰中,有旗袍(款式为直筒、连袖、宽腰、右衽),马褂(款式涵盖大襟、对襟以及琵琶襟等),坎肩(属无袖的内搭外穿衣物,常见样式为一字襟与斜襟),套裤(骑马所用无腰裤腿之物,凭借带子系于腰间,以便骑马时活动)等。礼仪服饰中,以朝服、吉服等为代表,面料考究、装饰精美。例如,朝服上绣的龙纹、十二章纹等。

 

  在衣服的色彩上,明黄、大红等常用来显示皇权等尊贵身份。民间则大多采用蓝、白、灰等色彩。纹样方面,有盘长纹、回纹等几何纹样,还有松鹤纹、蝴蝶纹、鹿纹等动物纹样。这些纹样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承载着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制作工艺上,满族服饰制作精湛。例如,满族服饰的刺绣针法多样,平绣针法细腻,色彩过渡自然,多用于纹样填充;打籽绣以线绕成小籽,绣出立体感强的轮廓,常用于纹样边缘;盘金绣以金线盘绕,绣出的纹样华丽夺目,多用于礼仪服饰的龙纹、云纹等。

 

  虚拟文旅IP

 

  与服饰设计概述

 

  1.虚拟文旅IP的概念与发展

 

  虚拟文旅IP,即以文旅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为核心,借由数字技术构建的虚拟主体(涵盖虚拟人物、场景、物品),其具备文化传播、品牌塑造以及商业变现的功能。

 

  研究显示,2024年,我国文旅IP商业化市场规模4314亿元,较2023年增长579亿元。其中,广西文旅推广大使“刘三姐”、江油数字人“少年李白”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IP不断涌现。在技术层面,在3D建模、AI生成、实时渲染等技术的支撑下,创作传播态势正朝着“文化深度融合”“体验场景化”“产业生态化”的方向推进。

 

  2.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的特点与需求

 

  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的特点

 

  主要体现为虚拟性、互动性和多元融合性。虚拟性意味着相关设计可以突破实体面料的物理限制,进而达成悬浮、光效等特殊效果。在互动性方面,用户可通过触摸等操作,改变服饰颜色、纹样,或通过AR技术实现虚拟试穿。多元融合性则体现为文旅目的地文化、IP故事背

 

  景与现代审美趋势的融合。这些特点都体现出虚拟IP的服饰设计与传统服饰设计有着显著差异。

 

  3.需求分析

 

  在用户体验维度,虚拟文旅IP的服饰设计兼具视觉吸引力和文化体验成为一种必需,这让用户全方位感受文化魅力。从文化传播角度出发,作为文化符号的承载者,虚拟文旅IP的服饰设计对于精准传递民族文化内涵和强化用户认知认同有着重要意义。在商业运营范畴,具备延展性是必要条件。凭借良好的延展性,虚拟文旅IP能够衍生出数字藏品、盲盒等周边产品,实现IP的生命力延续和价值变现。

 

  满族服饰运用于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吉林“满韵清风”虚拟文旅IP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在满族文化传承定位上,吉林文旅“清月”IP形象的服饰构筑于满族传统旗袍根基上,并运用了立领、盘扣以及箭袖等元素。其中,箭袖袖口经设计呈现为渐变透明质地;旗袍下摆处,开衩以夸张之态延伸至腰际,并添入飘逸的纱质内衬,增益动态之美。色彩方面,服装主色调择取满族传统的靛蓝色,搭配金色云纹与鹿纹。纹样采用动态设计,在行走中,金色云纹会依动作而流转。在运营阶段,团队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出“清月带你逛满族村落”系列内容,受众能够通过AR技术与“清月”展开互动,进而查看服饰细节的相关解说。

 

  满族服饰运用于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的具体策略

 

  1.元素提取与转化

 

  在造型上,设计者可以提取立领、盘扣、箭袖及下摆开衩等满族服饰核心造型元素,并采取“简化—夸张—重构”的转化方式,将转化后的造型元素与IP故事背景及人物性格相适配,保障设计统一性。

 

  在色彩上,设计者可以选择满族传统色彩搭配当下流行色。运用传统色彩时,可以调整传统色彩的明度与纯度,如把明黄转变为米黄,使色彩与当代审美更为契合;搭配流行色时,可将传统色彩与流行色彩相结合,再运用对比、渐变等搭配方式,如把靛蓝色和浅粉色搭配,营造清新活泼的视觉效果。过程中,色彩设计务必要和IP的主题色统一。例如,历史文化类IP选用沉稳的传统色系,时尚潮流类IP尝试大胆的色彩搭配。

 

  在纹样上,设计者可以提取满族服饰特有纹样,通过“解构—重组—异化”运用于设计。解构,即将纹样解析为点、线、面等基础元素;重组,是把不同元素组合形成新纹样;异化,是针对纹样形态实施变形。这些纹样既可在领口、袖口、裙摆等关键部位加以应用,也能当作满印图案使用,以达到增强文化辨识度的目的。

 

  2.设计原则

 

  满族服饰运用在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中,需要遵循“文化性、创新性、适用性、艺术性”四大原则。文化性原则指对满族服饰历史文化内涵应该秉持敬重态度,对文化符号意义给予精准传递,避免对纹样、色彩等方面的误解。创新性原则要求在传承文化上,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加以融合,为传统元素赋予全新表达形式。服饰设计与虚拟文旅IP的应用场景与技术条件相互适配,这是适用性原则。造型、色彩、纹样搭配协调统一,具备较高审美价值,这是艺术性原则。

 

  3.设计方法

 

  满族服饰运用在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中,可以使用主题式、故事性、互动式三种方法。主题式设计以特定文化主题为核心展开,如针对“满族狩猎文化”主题,融入行服元素展开设计。故事性设计与IP故事情节相结合,如IP人物在不同剧情阶段身着不同款式的满族服饰,以此推动故事发展。互动式设计给予用户参与服饰定制的机会,让用户自己搭配纹样、颜色和配饰,提升用户参与感。

 

  满族服饰运用于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的技术路径

 

  1.建模与渲染技术

 

  运用如Blender与Maya等软件,可以构建服饰的3D模型。PBR(物理渲染)等技术,可以用于不同面料质感的模拟,诸如丝绸的光泽、棉布的纹理、皮草的蓬松等。借助关键帧动画手法,可以制作裙摆飘动、袖口摆动等动态效果,增强虚拟服饰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2.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

 

  用户佩戴VR设备,可以近距离观察IP人物的服饰细节。使用AR技术,可以借助图像识别技术,达成让用户虚拟试穿的功能。用户扫描特定图案,便可将虚拟服饰“穿”在身上。

 

  3.人工智能(AI)辅助设计技术

 

  借助AI图像生成技术,设计者可以快速生成设计草图,输送创意灵感。AI动画生成技术可以依据人物动作自动演算服饰动态,降低手动调帧工作量。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可以精准捕捉用户审美偏好,为AI个性化服饰设计提供依据,提高设计效率与创意精准度。

 

  结语

 

  “简化—夸张—重构”的元素转化法,“文化性、创新性、适用性—艺术性”的四大设计原则,主题式、故事性、互动式的三类设计方法,3D建模、VR与AR、AI等多元技术实现路径,为满族服饰运用于虚拟文旅IP服饰设计提供了具体路径。未来,可以对此进行深化拓展,开发“虚拟服饰+实体文创”“虚拟文旅IP+主题旅游线路”等产品,塑造完整产业链。更进一步,还可以以传统文化为根本,融入国际设计语言,为国际传播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大河美术报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