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彝族烟盒舞动律元素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以作品《弹弹弹》为例

作者:孙萌来源:《尚舞》日期:2023-08-31人气:819

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其中,彝族烟盒舞为我国云南省彝族自治州的传统舞蹈,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过学者的长期考察,民族舞蹈最初都体现出宗教情结,彝族烟盒舞也不例外,早期是宗教祭祀等活动中的一部分。到了明代,彝、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交融,通过“吃火草烟”的生活习惯,人们逐步发现手指弹响烟盒,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可以用在舞蹈时统一节奏,于是将烟盒融入传统舞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烟盒舞。20世纪50年代,受到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响,彝族烟盒舞被搬上了舞台,受到了广大人民和文艺工作者的喜爱。改革开放后,彝族舞蹈处于高峰时期,在云南,过年过节时每户人家必须请人来跳烟盒舞,没有节日的时候民众也会聚众跳起烟盒舞,进行舞蹈的交流活动,这是自然的传承,将地人民在传统生活中的个性、精神、文化等表现了出来。


1.彝族烟盒舞基本动律元素分析

1.1彝族烟盒舞体态动律特点分析

烟盒舞,顾名思义,它在舞蹈时拥有特定舞蹈道具——“烟盒”,最初是由生活中装烟丝的用具发展而来,形成了彝族人民打击乐器的一种,多用水冬瓜或梧桐木制作,呈圆形小帽状,外部涂有红漆,传统烟盒多系有珠链及铜铃,现如今在具体教学中,能够更清晰的体现手部动作,饰品多简化去除。彝族烟盒舞的整体动律拥有“柔”、“韧”、“脆”三者交叉融合运用的特点,其手部细节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


1.2彝族烟盒舞肢体动律特点分析

1.2.1彝族烟盒舞上身动律

彝族烟盒舞的上身韵律因为受到舞蹈道具烟盒的影响,舞者的双臂在舞动时多处于身体两侧进行变化,手臂和肩膀进行前后的有规律运动,形成绕八字圆的韵律,同时配合提、压、翻腕进行舞动。烟盒舞在表演时,注重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动指尖进行自然顺畅的翻腕,最后一拍弹响烟盒发出清脆声响,形成双臂交替绕圆的独特动律,跟随手臂的舞动,身体进行小八字划圆的韵律。

彝族烟盒舞的上身绕圆动律多与下身舞步的相互配合中得以产生,以“白崴步”为例,舞者在向前向后的崴步中,膝盖松弛脚掌有规律的抬动,左右脚在重心倒换的过程中带动上身,使得肩膀与肋骨随动的进行高低运动,加上双手前后交替的同时翻绕手腕弹响烟盒,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向前八字划圆的动律。

1.2.2彝族烟盒舞脚下动律

烟盒舞的步伐繁多,是彝族舞蹈中独具特点的重要部分,脚下与腿部具有独特的上下动律。常见的步伐有合脚、歪歪步、过堂步、蹬步、斗脚步等。上下动律在于彝族舞蹈多采用蹬、踹的下肢动作,这来源于彝族人民居住地处于海拔较高的寒冷地区,这种动作有快速加热身体,去除寒气的作用。

以“蹬步”为例,蹬步是烟盒舞步法中较常见的一类,分为单蹬、双蹬、蹬步划圆三种,一般配合各种手位运动。单蹬分为前单蹬和后单蹬,前单蹬为动力脚勾脚靠与主力脚腕前,抬起25度后向前直蹬一步落地,后脚快速跟上前腿,同时膝关节弹性屈伸,带动身体前后摆动,勾脚靠于脚腕后;后单蹬为动力脚勾脚靠与主力脚腕后,同样向后抬起25度后蹬一步落地,前腿快速跟上勾脚靠于后脚脚腕。双蹬,前双蹬即在前蹬的基础上前蹬两次,而后双蹬即后蹬两次。而蹬步划圆,指在前蹬的基础上向外划圆弧,脚随重心移动,腰胯和上身随之左右摆动,落地后快速靠于脚腕处。由蹬步举例,体现出彝族舞蹈高原“一顺边”的美感,并且充分展现了烟盒舞下肢动律的独特上下韵律。

烟盒舞上身与脚下动律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了其独具民族特色的整体动律元素,这不仅体现彝族人民处于高原山地环境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出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提炼与加工,使其更具有艺术审美特色。


1.3彝族烟盒舞手部细节动律特点分析

手部动作是烟盒舞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动律元素,是烟盒舞的灵魂与核心所在,具体体现为舞者左右手分别执烟盒盖与烟盒底,以食指(配合大指)弹击烟盒内壁,在弹响的同时起舞。以手部动作“凤点头”为例:动作起始时,双手持烟盒,左手背后垂直于尾椎骨(与尾椎有距离不贴于尾椎),右手手心朝下,右臂提至肩部斜上方。首先,左手由胯部慢起至肩部斜上方,同时右手运动至尾椎后,此过程为“柔”;之后,左手快速翻腕手心向上转动为托掌式,右手转为摊掌,此为“韧”;最后,双手在动作到位的同时弹击烟盒发出响声,双手快速折回手腕形成造型,此为“脆”;左手紧接快速押腕,如凤凰点头般灵动,后一拍迅速返回起始动作。

通过分析舞蹈动作“凤点头”,清晰的展现了“柔、韧、脆”三者在动作中的相互结合,我认为手部细节动作的轻快灵活,是烟盒舞动律元素中最重要的,是彝族烟盒舞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最显著特征,也是烟盒舞的标志性所在。


2.舞蹈作品《弹弹弹》风格性舞蹈语言的艺术特色

2.1《弹弹弹》的动作语汇的直观动态性

舞蹈作品《弹弹弹》是云南艺术学院邓钰莹老师所编排,以云南红河地区的烟盒舞蹈为创作素材,彝族是热情似火的民族,该作品直观的显示了彝族人民刚劲有力,具有生命动感的舞风。整体而言,作品在动作性、造型性、与节奏性方面有突出表现与特点: 

从舞蹈的动作性分析,舞蹈在手部动律元素的基础上加大了击弹、绕腕、扣手等动作的比重,展现了烟盒舞中飞鸟势、凤点头、剪子口绕花等上肢动作。下肢的配合大部分以忍脚弦、白崴步、鹭鸶伸脚等步伐(表现为脚尖快速向旁侧点地后快速收回的动作)。舞蹈同时也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造型性特点,当乐曲逐渐响起四弦声,少女们随着欢快热烈的音乐节奏舞动围成圆圈,圈中心的舞者在翻腕弹响烟盒的同时提肘、扣手,舞蹈造型不断切换紧密连接,似蜻蜓点水一般明快矫健、灵动活泼。节奏性的运用在舞蹈中也体现的较为清晰,舞蹈高潮部分表现较为突出,舞者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欢快的舞蹈,舞者通过脚下的步伐、双臂不断快速交换弹响烟盒的大幅度动作,配合音乐节奏不断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手部与肘臂的力度在节奏变化的交织中抒展情怀,把整个“脆弹”丰满了起来,将舞蹈推向了高潮,形成了不仅是手臂的脆弹、舞台的张力表现,而是全身心的激昂投入,更是对生命情感的深入刻画。

舞蹈作品《弹弹弹》抓住了烟盒舞内在动律和审美特征,模拟彝族少女如同盛放的鲜花般,对民族传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创造出了生命不息,舞蹈不止的舞蹈意象。


2.2 《弹弹弹》的抒怀性艺术创作

2.2.1生如夏花的少女情愫表现

邓钰莹老师通过自身对烟盒舞的长期研究与学习,形成了对彝族烟盒舞内涵独到的见解,群舞《弹弹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彝族少女如夏日蓬勃生长的鲜花一般,将鲜活的生命曲调和彝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呈现了出来。

按照本文对舞蹈的理解,将整个作品分为三段:一段描绘少女欢畅热烈、热情舞蹈的一面,手持烟盒的舞蹈展现彝族儿女对于传统舞蹈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其中以圆圈队形为代表,突出表现彝族少女如鲜花般绽放的场景,充斥着清新与亮丽的舞蹈氛围。二段曲调舒缓悠扬,音乐由男女原生态彝族海南腔构成,表达少女们对于如母亲般孕育她们的土地,赋予生命的感激与热爱之情,展现了少女温婉动人的一面。最后一段为舞蹈的高潮部分,彝族少女们的情绪更加欢畅淋漓,乐曲为彝族女子欢悦的呼喊声,动律更为急促有力,随着有力的烟盒弹响声层层推进,舞姿更具有激昂奔放的特点。只见伴着最后一声呼喊的结束,音乐戛然而止,一位舞者在一束灯光的照亮下眺望远方,仿佛在诉说对彝族舞蹈和生命的感叹与热爱,再次强化了彝族舞蹈的主题。

至此,舞蹈结束,舞蹈所营造出意味深长的氛围与情景,带给观众的心灵冲击是久久不能平息的,意犹未尽地向人们展示了彝族人民生活状态的再现,对民族激情的欢快跃动,以及对伟大生命的无尽感叹。

2.2.2生生不息的生命讴歌表达

舞蹈《弹弹弹》以彝族少女的聚众欢舞为题材,表现她们柔软修长的手臂,不断跟随节奏翻转的手腕和内心奔放的热情,展现出歌唱生命颂歌的主题。编导在作品中注重手部与手臂之间的配合,对其节奏与舞姿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处理,强化了彝族动律元素——“脆”在作品当中的突出体现,使舞蹈形式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增强,展示出彝族儿女具备的精神气质和民族风貌。

该作品准确找到了烟盒、民族舞蹈与生命之间的特有联系,并且利用彝族动律元素、烟盒弹响与音乐节奏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彝族少女在欢快的舞蹈之中赞颂生命欢歌的意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3.彝族烟盒舞动律元素的舞台创作特点

3.1彝族烟盒舞的舞台综合性效果呈现

舞台效果是指在舞台上所营造出的特定艺术氛围,主要由音乐、灯光、舞美等因素构成,对舞蹈意境的生成具有很大帮助作用,而民族民间舞的舞台效果,应符合舞蹈所表达的内容与情节,并且真实的展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环境。

音乐在舞蹈中尤为重要,可以加强舞蹈感情色彩、推动舞蹈情节发展、帮助理解舞蹈内容,使舞蹈更加生动有魅力。彝族烟盒舞的表演需要有特定的乐器——“四弦”,进行演奏;云南彝族地区相传一句俗语:“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由此可见四弦的乐声极其富有民族独特性,也是彝族舞蹈的代表性标志。通过观赏舞蹈作品《弹弹弹》,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其音乐多为四弦的弹奏、竹笛的悠扬与烟盒整齐的弹响声。同时配合了彝族原生态海南腔的唱词,既有放声高歌,也有窃窃低语,有利于舞者与编导对舞蹈动作张弛有度的把握。在整个舞蹈过程中,音乐不仅帮助组织了烟盒舞动作元素的缓急,而且表达了热情、欢畅的民族情绪,体现彝族儿女奔放活泼的性格。

舞台灯光色彩的设计与搭配,能够侧面的表达出舞者的心理活动和精神表达,不同冷暖色调的搭配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与意境,让舞台艺术美充分、完美地展现给观众。在作品《弹弹弹》当中,舞蹈大部分使用了暖色调灯光:在第一段表现少女欢舞,多使用金黄色灯光,营造阳光洒在地面的温暖气氛,引起观众的共鸣;第二段抒情时使用淡蓝色灯光,是舞蹈少数使用冷色调的舞段,将舞者的情感与舞蹈内容融为一体,有效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场景营造出空灵的意境;第三段激情起舞,将舞台场景指向高潮,多使用鲜红色暖调灯光,使演员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体现,烘托出热烈积极的舞蹈氛围,使生命跃动的主题贯穿舞蹈始终。

音乐、灯光同舞蹈的配合,使得作品中的每个造型都具有了生命,有效的利用音乐与灯光的作用,突出了舞蹈人物形象,塑造良好的舞台效果,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音乐是舞蹈与观众之间感情相互连接的通道,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


3.2彝族烟盒舞的舞蹈语汇创新思考

舞蹈语汇的创新,需要依据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进行构思,达到“情”和“形”的统一,所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够准确揭示舞蹈内涵,并且使形式得到充分利用与发展;舞蹈道具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表演画面,而且使舞蹈与音乐的联系更加紧密,舞蹈道具的运用表达了情感与动作相互交融,在舞姿运动中展现了缘物寄情的独特美感。 

本文认为,彝族烟盒舞在编创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利用道具的特殊性展现出新的可能,深入挖掘云南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传统精神为依据进行创作。舞蹈作品创作前,应通过对当地的原生态地域、环境、人物进行思考与加工,从舞蹈艺术中找到与之相契合的点,刻画想要表达的舞蹈形象。在巧妙运用传统道具烟盒的基础上,进行舞者肢体表现空间的扩展创新,在注重彝族舞蹈语言独特性的基础上,将彝族烟盒舞特有的舞蹈动态运行规律,同编导个人对舞蹈题材的独到见解相融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从而形成编导自身独具特色的个性与风格。


4.结论

综上所述,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烟盒舞的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是因其独具特色的舞蹈动律与四弦伴奏的独特演出形式。本文通过深入探究舞蹈作品《弹弹弹》,分析其中彝族烟盒舞风格动律的具体呈现,可以得出,烟盒舞“脆弹”的韵律在作品中的大量使用,给予了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烟盒的弹响声与观众的心弦融为一体,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营造出欢腾热烈的舞台效果。在编创方面,本文认为只有在保存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注重创作内容与动作形式相统一,才能在编创过程中不断强化彝族烟盒舞表现的艺术价值。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