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浅析方言综艺类节目的生存优势——以《十三亿分贝》为例

作者:郭珠彤来源:《视听》日期:2017-10-11人气:4809

一、方言综艺类节目界定以及现状分析

“方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的句子结构、语汇及发音所组成。”①著名方言学家袁家烨认为“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之裔,一个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②这就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方言为什么以小众传播的形式出现反而在大众视野中流行。“根据性质划分,方言可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两大类,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一般来说,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分布在同一地区,也有移民把它带来远离故乡的地方,如流布在海外的粤语和闽南话,这些远离故乡的方言久而久之会演变成新的地域方言。”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以地域方言为节目主线的综艺娱乐节目。

纵观当下电视节目收视市场,综艺节目收视上扬,有数据显示新闻节目收视比重为14%,综艺节目收视比重为13.1%,综艺节目已快追平新闻节目,而且还在处于上升趋势,其中,方言综艺类节目的贡献越来越大,不可不提。

方言进驻综艺节目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它的成长过程也是相对平稳,近几年持续走高。只是因为他的地域特点,有碍于大面积传播,被实力雄厚,传播范围广的大台所抛弃,再加上所使用方言种类单一,只能一直以来受地方台追捧,按地域划分有固定的收视群体,收视率方面是有保证的。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和重庆是方言综艺节目出现最早的地方,且最活跃,有《串串香》、《天府食坊》等节目,重庆的《山城棒棒军》;湖南的《越策越开心》在当地也都有着不俗的收视。相较于中央台和省级卫视在节目制作方面的重金打造,地方台则扬长避短的选择把本土化资源最大化使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像《唱歌拼输赢》、《乡音对对碰》、《方言英雄》、《粤唱越响》、《十三亿分贝》等等成功案例。

而在当下互联网的加入,网综的兴盛,《十三亿分贝》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方言爱好者。方言种类覆盖我国七大主要方言区,选手更是来自五湖四海。《十三亿分贝》利用有边界的方言内容,在音乐的平台上,寓教于乐。因此,此节目的成功可以成为经典个案来分析当下方言综艺类节目的生存优势。

二、方言进军综艺的优势分析

(一)方言的独特性魅力

我们似乎总想透过方言去了解一个地域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爱好,他们的习惯和思想。举个例子,在《十三亿分贝》中,汪涵和嘉宾说长沙话“dei tou”是二三声,普通话就是“对”的意思,四声;“电打鬼”二二四声,意思是指人被电打过像个鬼一样神志不清楚;“三打哈”指长沙当地的一种扑克牌;等等。看到这里,在没有人翻译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听得懂,而且长沙话尾音短,在《十三亿分贝中》有不少歌手用长沙话说唱,改编歌曲,听起来很酷,透过长沙话,长沙音,我们可以感受到长沙人的那份简单与洒脱。再说一说山西话,“闹他”二三声,意思是“打他”的意思;“玩游戏”普通话是二二四声,山西话则是四四二声,喜感十足;“咋咧你”意思是“你怎么了”霸气侧漏;“闹展他”就是“打败他”的意思,不难发现山西话大多数是二声和四声的组合,二声最高,四声最低,这样的组合发音容易让人觉得对方很强势,一般二声和四声的放量大,也就是说声音大。想一想山西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一比对,确实说话自带喜感又柔中带刚。还有东北话和上海话,听起来的感受反差极大,一个听起来分分钟血压上升,情绪爆表,另一个则如小桥流水人家般的娓娓道来,歌手姚伟涛用上海话的一首《一次就好》比原版普通话的感觉更打动人心,这就是方言的魅力,试想一下,这么温暖舒缓的一首歌如果用东北话,山西话来演绎,那将是一场闹剧。可见,都是上海男人温柔,有迹可循,这样的方言不会很大声,听起来就润人心肺。在《十三亿分贝》中,我们还能听到维吾尔语,广西桂柳话、广东话、河南话、陕西话等等,除当地的受众外,其他受众基本听不懂,但是收视率和点击量却持续攀升。

(二)娱乐化消费的需要

人们对电视的消费、对网络的消费都是有目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娱乐。正如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所阐述的那样:“人所有本能的目标,都是降低自身的紧张感,人的本性是遵循‘唯乐原则’的,意即渴望‘享受与放松’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力。”在《十三亿分贝》中,我们听到各个地域的方言歌手,不论原创也好改编也罢,歌词中出现的都是各自地域的具有代表性的人、地、事。例如:西安歌手程渤智和范炜的《西安人的歌》里就有钟楼鼓楼、泡馍、600年的城墙、西安小吃;c-block组合的《策长沙》中三只桥、脑壳、槟榔、白沙井、白沙烟、白沙酒、长沙的士八块起价、花鼓戏和湘绣;山西太远的方言歌手刘倩一首《一起闹他》中三晋大地、闹他等等正是激起了当地观众的区域认同感和自豪感,每一位选手的出现使观众都很期待是本地区的选手,这种区域文化的自豪感贯穿节目始终。

从娱乐化消费的角度来探讨该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传播方式,《十三亿分贝》首次采用新的传播渠道:直播+综艺,开辟了节目录制的新视角。观众可以随时随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主持人和嘉宾可以从直播弹幕中获取观众心声。

网络直播综艺最独特的魅力在与它的实时性和互动性,较传统的综艺节目的制作与剪辑,网络直播综艺在真实性方面略胜一筹。再加上有卖点的内容——方言+音乐,形式和内涵就都有了。

(三)文化传承的需要

新闻周刊的记者曾经采访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钱乃荣:“方言对于中国文化意味着什么?”他答:“方言是最自然本质的表达中国文化的根基,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汉族人的母语即生下来最初学会的语言,都是方言,也就是说,他们最自如表达情感的语言都是方言。”③

在《十三亿分贝》第期中,主持人汪涵的“响应计划”告诉我们:“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有6000多种方言,而且据说,每年以消亡24种方言的速度在和我们渐行渐远,方言不可亡,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了。方言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给人的无形的感动,无论你身在何处,听到方言,第一时间你就往忘记孤单,感到亲切。”

文化的全球化势必会带来内容的同质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中转站。”④西方文化一直试图最大限度的影响我们,反观当下影视作品,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文化的传递不对等现象值得反思。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是“文化的沙漠”这显然是谬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传承和发扬。

三、总结与思考

      在论文之初我就谈到各地方言综艺类节目传播有局限,还没有一档更为成熟的节目能承载着方言走进大众的视野,被大众所喜爱,直到《十三亿分贝》的出现,让方言综艺类节目传播不再小众。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然而我相信它的成功不是偶然,方言还可以和更多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走出去,这方面的探索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不管未来什么样,我们都要敢于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敢于尝试,利用我国文化精华独领风骚,坚持原创,巩固民族文化版图,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学习用中国方言了解中国文化。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