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
环境、资源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普及环保知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但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较为严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仍需更好的协调。本文简单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平衡的内含,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间的平衡点,并探讨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
1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的平衡
1.1 倾斜保护,平衡两者间的实力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相互竞争,两者间的竞争实力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平衡性。若生态环境利益的竞争实力高于经济利益,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则可能会抑制经济的发展;而若经济利益竞争实力高于生态环境利益,经济超速发展,则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平衡社会发展,就必须平衡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两者间的竞争实力。而就我国社会当前发展而言,经济正处中高速发展期,生态环境形势却十分严峻,为此,应对生态环境利益进行适当倾斜保护,通过扶植、培育,以提高生态环境利益的竞争实力。
1.2 加强融合,获取最大化利益
就整体来看,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主体并无明显差别。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实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即在尊重、利用两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将两者的无序、对立与竞争关系逐步转变为理性对待、寻找两者融合机会的方向,以实现两者的有序合作、平衡共赢。将两者关系由最初的对立逐步转变为既对立又统一,这是社会发展,也是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最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逐步转变为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这也体现了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最大化地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1.3 独立生态环境利益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的融合,意味着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同等重要,而非强调经济利益的主体地位。在工业发展初期,我国非常重视经济利益,也曾做过“优先发展经济,尔后治理环境”的事件,但发展事实表明,此做法虽可有效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却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脚步。
2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均衡点
2.1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的协调发展,实质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要求人类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平衡,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而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发展经济,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从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与能量都源于生态系统,生态与经济相互作用,无外乎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生态与经济可实现良性循环,即生态与经济可进行相互配合,共同协调发展;另一种是生态与经济处恶性循环状态,即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内部结构、布局及其自我更新能力,使得生态系统被破坏,经济也无法发展。而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关键点就在于经济活动不能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
2.2 市场配置与政府管理的相互合作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基础,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是提供生态环境服务产品的主体,这一点现人们已达成共识,但同时,人们也不能忽视市场在提供生态环境服务产品中的作用。实质上,要想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其另一个关键点还在于市场配置与政府管理的相互合作,两者合力,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一方面,要重视市场配置及市场失灵问题。市场配置本身是引导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起消极作用,导致“市场失灵”;另一方面,要关注政府主导及政府失灵问题。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通过采取各类经济或法律手段进行市场干预,以协调经济与生态间的关系,但政府主导也存在一定死角和盲区,此时就要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通过市场配置来改善市场结构。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另一均衡点即要重视市场配置与政府管理的相互合作。
3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治理污染,推动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中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做的便是解决当前的污染问题,即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现有的环境资源。首先,针对未经授权或允许随意占用环境资源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并进行严惩,让人们看到随意占用环境资源的严惩后果,以法律的手段遏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对于存在资源严惩浪费、生产行为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以及污染环境等企业,应立即关停或取缔,以避免污染范围的扩大。再次,加强对企业排污治理工作的管理,严格监督企业的污染排放量,以保证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这样个个击破,开逐步改善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最后,针对一些污染较重、产业效益较低的企业,可提出其所占用的环境资源,将其提供给一些高能产业、污染较少、有着潜力产品的企业使用,并重新制定企业的排污容量,以慢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地区环境容量。
3.2 引入市场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环境属公共资源,由政府进行管理。现政府配置环境容量的主要方式是控制排污总量及企业的排污达标,而据相关研究及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市场的环境资源配置可实现最低成本的最优污染控制效果。为此,政府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改变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环境资源配置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避免资源闲置。将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达标控制进行相互结合,积极推动结构的调整,这样一方面促进了环境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拓宽了企业在扩大产业规模过程当中对于环境资源使用的渠道,使得排污权逐步转向效益高、排污少的企业,也迫使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朝低污染、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因企业排污被抑制,企业就不得不实施技术改造或是结构调整,有利促进企业改革;同时,最直接的效益便是可看到用于减排污染物的投入明显降低,有效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有利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3.3 加强环保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类似于其他资源,环境资源也存在保质及增值的问题。通常地,通过建设生态、保护环境可有效提高环境质量,并保证环境质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向好,使得环境自净能力加强,从而提高环境的承载力,即保证环境资源保质,同时还使得环境资源有了增值的可能性。而相反的,若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的承载力也会有所下降,从而使得环境资源贬值。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环保建设工作,以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这也是平衡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两者实力的重要措施。
3.4 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即将物质、能量实施梯次、循环使用,将其应用于环境,即要发展一种低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经济运作模式。也就是说,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上,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进行融合,结合生态学规律,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及实际环境容量,将经济发展和谐地融入到生态系统循环当中,以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即要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现有的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而更多地关注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利用,通过关联产业互动、企业群集等方式,将企业改造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联动,从而有效解决当前企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推动我国经济朝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上前进。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增长虽然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压力。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的矛盾,我国应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经济行为,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以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新道路,平衡两者间的关系,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