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PEST分析

作者:韩敬梓,赵婷来源:《重庆科技报》日期:2025-11-17人气:7

目前,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1]。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254亿元,马铃薯产业收入成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支柱,占比达23%,带动相关产业链人员就业近60万人。定西已培育28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96万吨,加工产值超50亿元,形成涵盖精淀粉、主食化产品、休闲食品、鲜食粉等多款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体系[2]。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马铃薯产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区之一[3]。因此,深入研究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定西马铃薯的PEST分析

 

  通过PEST理论分析其发展环境,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角度评估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

 

  政治:以政策支持为核心,包括政府政策、法律法规、营商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可能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决策。

 

  经济:从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就业情况、提振消费者信心方面综合评估。

 

  社会:包括文化差异、消费习惯,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

 

  技术:涉及技术创新、龙头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更新速度与生命周期,对企业产品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一)政策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提出“建设以定西市为核心的马铃薯加工示范基地”[3],《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综合生产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投入高效运行,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着力推动种薯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

 

  (二)经济环境。定西市累计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17个,企业商标51个,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95.45亿元,居“甘味”品牌之首;“定西宽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力争到2030年,马铃薯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定西宽粉”产量达到60万吨,产值突破100亿元[4]。除“定西马铃薯”外,定西市还培育出通渭飞天等18个企业商标品牌。

 

  (三)社会环境。定西马铃薯作为特色农产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定西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岷山、陇川不仅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也传承着汉唐古风,使定西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四)技术环境。定西马铃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培育耐旱马铃薯品种,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培育根系发达、锁水能力强的马铃薯新品种,农作物种植基地采用“党建+龙头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布局建设早熟菜用型、晚熟加工型规模化种植基地,建成万亩以上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16个,千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160个,种植标准化率和综合机械化率分别在80%、70%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30%、40%,在全国主产区稳居前列。

 

  二、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

 

  (一)制定马铃薯标准化。企业应制定统一的定西马铃薯产业标准,应涵盖原料、制作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在原料标准方面,明确规定马铃薯选用规定原粒种,以确保马铃薯的口感和风味,不断进行创新品味和研发,提升产品口碑和质量。

 

  (二)强化品牌推广。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定西马铃薯历史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形象,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元素,讲好定西马铃薯故事。通过撰写品牌故事、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介绍定西马铃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文化价值,让消费者在品尝定西马铃薯的同时,感受其深厚历史底蕴。

 

  (三)拓展业务领域。紧抓“互联网+经济”这一趋势,加大定西马铃薯上下游产业协同这一重要举措的实施力度。结合现代消费者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拓宽定西马铃薯的销售渠道和产品种类,提高产业附加值。

 

  四、结语

 

  定西马铃薯已成为定西乃至甘肃的特色美食名片,其产业发展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定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加强标准化建设、强化品牌推广、完善产业结构和培育专业人才四个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文章来源:《重庆科技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上一篇:数字乡村建设何以赋能农村共同富裕
下一篇:没有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