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探索
由于我国提出并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形成的全面性对外开放格局,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随时需要语言的服务。为了加强我国语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满足语言服务业的各种需求,国家必须加强对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超学科协同创新是语言服务业最需要高度重视的,它的途径是语言的超科学探究以及对语言的功能化应用。
1 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的含义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针对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来说,首先需要弄清外语人才、翻译人才以及语言服务人才三者的相同点和差异。将单科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作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分类,并把它作为学科和技能的统一双重内涵,黄振定这样认为。复合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以实践应用为主,而单科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最大的差别就是它的使命是学科的学术研究。
本文认为语言服务人才是一个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人,并且在相关行业上一定是专业性的,并且这个人才也是应用型以及职业化的。而语言服务人才的专业性就体现在外语技能过硬、跨文化交际能力良好上面,也一定是对于多个方面领域都是有一定的涉及,能掌握各方面的基本知识。
语言服务人才目前最重要的是从专业化向职业化的转变。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语言服务已经渗透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行业和领域,但是高层次翻译人才特别是中译外高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之一。我国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以住主要是靠高校外语专业以及对翻译专业人士的培养,而这些途径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这个系统由于其特有的专业性、应用型以及职业化等等特征,不仅仅需要高校对其培养,更重要的是需要相关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在市场的推动下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
2 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创新的主体对于各自资源的发挥优势,而且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整体性和动态性。下面针对于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概括。
第一点,由于语言服务人才的各种特征,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过程中对于每个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切实参与和协同创新,这也体现了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主体的整体协同。
第二点,上面所说的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而这个系统运行的构成要素以及合作方式是不固定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协调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动态能力以及协同作用。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语言服务业的需求,通过这个系统能更好的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理念。
第三点,通过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进行培养让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它形成的立体化协同也为促进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建设做了很大贡献。
3 政用产学研—针对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新课改下,一个新的办学战略和办学理念通过协同创新已经形成。为了改变一成不变的模式,应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成立与此对应的课程体系、管理模式以及考核评价等等方式,这样才能将各个部门主体创新的力量汇聚在一起,突破每个主体之间的重重障碍,为了深度合作的实现,将各个创新资源要素充分的整合统一加以利用,才会有新模式的产生。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3.1 行业需求反馈与人才培养计划协同机制
行业人才需求应面向市场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及以协同创新为基本原则的行业需求反馈与人才培养计划协同机制的建立,将各个高校一成不变培养人才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这样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新需求以及市场的新动向有了及时的了解,在学科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里加入这些新需求和新动向,让培养人才的范围更加广泛。
3.2 跨学校跨学科跨课程协同机制
第一,为了实现跨学校跨学科跨课程协同机制,可以先将现有学科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语言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来构建出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技能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全方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第二主要是通过组建课程共享平台使学科发展的环境更加完善。第三,通过跨专业和跨学校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课程,让学生的专科优势以及专业特色发挥的漓淋尽致。
3.3 校内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机制
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通过整理统一,在协创新基本规则以及语言独有特征的基础下成立教学团队,密切的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特有的校内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机制。
第一,首先改变教学的传统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利用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组织一些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第二,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首先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单位和机构的专业人员,通过这些专业人员和教师的合作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所学的知识。另外,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翻译服务企业都要参与实践教学,将实习生和见习生的实习见习也作为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更加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4 多元考核评价协同机制
与传统的学校评价不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考核评价的内涵是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方法运用以及评价内容导向,其核心价值在于立体的进行考核评价,也是在评价观念、评价模式以及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上的一个创新。
多元考核评价协同机制主要包括多元考核评价以及社会考核评价系统。前者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课堂成绩与知识体系、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等。而后者的主要内容有:学生自评、导师评价、服务受众评价、行业机构评价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的多元系统评价。
3.5 学历教育和毕业后再教育协同机制
为了语言服务人才成长的特点以及需要顺应发展,需把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来完成。
第一点,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将语言分层次的学历教育建立起来,并加以完善。第二点,汇集相关单位和政府相关机构的力量,建立关于语言服务类的在线学习平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为语言服务类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六十多个文化国情迥异的国家,做好配套国家战略建设的语言服务规划是最为基础与紧迫的工作。在近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与进行的研究中,相关学者专家主要对于“一带一路”语言文化融通意义与措施、语言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探讨,本文对于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和相关协同机制做一些深入的探讨,为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协同机制的构建提一些建议,为语言人才服务此战略打开基本蓝图做一些参考。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