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全媒体互动能力培养路径
新闻出版的全媒体互动趋势使高等教育领域的新闻出版人才培养面临新的问题,各培养单位应思考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全媒体互动能力,使学生能主动适应并在未来更好的引领全媒体互动趋势。具体来说,以编辑出版专业为例,在培养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
长期以来,“内容为王”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高频词,也是植根于编辑出版教育界同仁和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心中的关键词,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全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内容为王”的理念受到不小的冲击,一时之间,业界“产品为王”“渠道为王”“技术为王”“营销为王”的呼声高涨。喧嚣过后冷静思考,“内容为王”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全媒体时代,都是媒体安生立命的根本,但是,能否把好的“内容”包装成好的“产品”售卖给“用户”成为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过去只在互联网等领域备受关注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或许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是指以产品和用户为中心思考问题,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去思考我的产品有什么优势,解决了用户的什么痛点。培养学生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首先要鼓励学生开拓眼界,多观察,多体验别人的产品,小到对新闻出版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大到对国内外知名全媒体平台和全媒体作品的体验;其次要鼓励学生多实践,在掌握传统媒体采编技能的基础上,多参与全媒体新闻出版产品的制作和传播;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勇于审视、怀疑权威的平台和作品,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敢于提出问题和假设,并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做分析,检验问题和假设的真伪,并能把所得的经验和结论用于优化自己的全媒体作品。
(二)引领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和跨媒体技能
在全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虽然编辑的权力相对较小,但本质上依旧是信息的“总串连、总合成、总把关”,编辑的把关人身份依然如影随形[4]。不同的是,曾经的文字编辑面临着要将文字、声音、动画、网页等媒体表现手段进行串连和合成,曾经的报纸编辑要时常与电视、网站、广播等媒介通力合作。在这种趋势下,单一的学科知识和单纯的某媒体技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跨学科知识和跨媒体技能已成为新闻出版人才进步的阶梯。
在对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跨媒体技能培养方面,我国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已在培养模式和具体操作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浙江万里学院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从课程体系、思维素养、综合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改革,使学生能将多种媒介进行有效统合,挖掘其最大效用。广东财经大学着力拓宽学生的知识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外缘学科和学科前沿动态,并注重对前沿技术的传授。但应该注意到的是,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代表让学生没有重点的普遍学习,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市场竞争加剧,分众新闻出版产业崛起,因此,寻找自身的优势特色,差异化培养全媒体编辑出版人才是未来各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改革和突破的重点。
(三)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
从全媒体互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方面来看,国外的研究和实践要早于我国且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应多途径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首先,应鼓励教师去国外继续学历教育和进修访学,对学生的短期交换和继续深造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还应创造条件组织师生交流考察团赴国外高校和新闻出版行业实地调研、参观和学习;其次,应积极邀请国外知名研究学者和业界专家为学生开设短期课程和讲座培训,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与学者专家签订特聘教授合同,共同培养青年人才,建设国际化的学术和实践梯队;再次,应积极与国外高校的新闻出版院系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召开学术会议,并根据需求互派师生进行不定期交流学习等。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