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朱承白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4-23人气:1559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关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心理健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剧变的大环境下,刚刚独立生活的大学新生进入到新的人生阶段,面临很多新的调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失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面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环境适应性问题导致的心理变化

大学招生时往往不会局限某一地市,而是在多个省市跨地域招生。部分大学新生由于环境的陌生或由于南北方气候、饮食等多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适应性问题,进而思乡心切,呈现出情绪低落等心理变化。

(二)生活适应性问题导致的心理变化

有的大学新生入校前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或者在生活上过多地依赖父母,在个人自理方面能力不强。在大学生活中,宿舍的集体生活、洗衣服、收拾内务、清扫卫生等需要自己动手,对于这些升入大学以前在生活中未亲力亲为、总是父母包办而又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大学新生来说,就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进而产生情绪低落、抵触甚至对自己自暴自弃的心理。

(三)学业适应性问题导致的心理变化

就学业而言,容易发生的主要有两种适应性问题。一是有的同学属于高考高分考生因高考志愿未填报好。落入了低一个层次的学校,到校报到后,对学校层次和所学专业不满意,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进而导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而产生学业适应性问题往往会自暴自弃的心理;二是没有从高中的学习方法中走出来,面对了更专业、更深的课程,不能很好地调整好学习方法出现学习适应性问题,这类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

(四)人际关系适应性问题导致的心理变化

入校后,面对的老师和同学多是陌生人,如果新生不能打开心扉,更多地与新环境的人进行交流,不能够用包容的心接纳周围人的特点和不同,往往就会产生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有这类问题往往会表现的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自卑、甚至自闭的特点。

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解决方法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及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进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后,学生对周围的环境会到非常新颖,如果此时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院校在新生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学生能与之融为一体,比如,院校不定期组织开展大一新生讲座活动,针对以往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该届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专项讲座,并且举办知识竞猜等。同时,建议院校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节”活动,尤其是鼓励大一学生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文化节活动中应当包含多种活动供学生选择,其中包括宣传、表演活动和竞赛等。院校通过举力多种心理健方面的文娱活动,可以引导大一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对于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自我困惑解决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对大一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当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心理困惑和健康引导之目的。高校教师还应当注对学生进行积极调查,并且分析学生已经或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及心理问题,总结成因和经验教训,针对性引导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健题。实践中,根据院校院系不同、专业不同的特点,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为此需对各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独特性和针对性的体现。比如,会计专业的大一学生,加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监守自盗、态度不积极等都是常见的问题。为此,应当从大一学生开始抓起,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从源头上摆脱道德困境。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和思想观念,将大一学生的日常教学与沟通交流放在主要位置,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学生心理困惑问题解决工作,争取不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入下一个年级段。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与各专业的学生打成一片,掌握他们的性格以及情绪变化,这样才能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化有更为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使解疑答惑、心理疏导更有针对性。

(三)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在院校中,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生所处的不同环境中逐步渗透,使新生能够在新的学校随时都能受到健康的环境影响,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应在新生入学就开始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微信、QQ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最新情况;利用建立微博、微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等等相关的媒介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通过一些社交软件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帮助大学新生能进行自我引导、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三、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材,承载了国家民族的希望,大学新生处于心理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更是心理健康危机高发时期,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建立健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这不仅符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我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