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创新与实践——以上海电机学院《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为例
上海电机学院的《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一门特色美育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获批2019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本课程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为目的,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可以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美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按照“文学即人学”、“课堂面向生活”的教学理念,选择既能契合当代大学生青春境况和精神需求,又能充分反映经典文学成就的主题为内容框架,按照经典文学“真”、“爱”、“美”三大魅力点,让学生在品读经典中,真正理解“真”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体悟“爱己-爱人-爱物-爱天下”的历史情怀、感悟“自然审美-自我审美-艺术审美-创造美”美好过程,引导他们自觉“爱”上文学、感受人性之“真”、享受生活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信仰真善美的健康理念,为其“精神成人”提供价值根基。
《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塑教育教学形态,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有益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人文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程以中国文学史中经典的爱情文学作品为讲授重点,以“传统、传神、传承、传播”为课程关键词:传统——了解中国文学优秀作品和审美风尚;传神——体味中国文学艺术精神内涵的特点;传承——学习掌握中国文学经典作家与作品;传播——弘扬中国文学艺术与中国文化精神。通过文学经典作品的讲解和赏读,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并通过文学作品的赏读拓展学生对社会文化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丰富的思想情感,实现育人、成人的培养目标。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审美修养、更具人文情怀。我们就要从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鉴别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分辨和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诱导,从而使具有“精、气、神”的优秀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课程对传统文化美育内容进行了再解构以及整合,这是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美育改革和创新的前提。结合时代特点,尽量将原有宏观大层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进行细化,提炼出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开展课程设计的知识要点和单元板块。一是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单元细小化,基于学生的新需要来设计课程单元,从而切实解决新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重点培养学生美育情操。二是教学内容不拘泥于典籍文献,而应加工成为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打造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的“新平台”。随着手机通讯与计算机网络逐步整合,手机通讯媒体已然成为整个社会信息传递与交往的便捷工具。运用微博、微信、QQ、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关注”的教学互动与沟通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受众传递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教育同步课堂等丰富详实的传统文化资讯,有效地拓宽教学内容、延伸教学时间。本课程负责人从2015年起在东方广播电台 “为您服务”栏目担任嘉宾主持,主讲《信仰诗意》、《一路上有诗》、《读诗论故》等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受到听众青睐。我们也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开办了“对话经典”、“诗意人生”等栏目,在校园里积极普及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新队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一支优秀精干的师资队伍,在这里所提倡的“新队伍”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文化底蕴。工科院校也要尽量建设一支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毕业于相关专业,并要求每个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某个方面,譬如史学和文学等开展专门研究,术业有专攻,确保将传统文化知识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二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新媒体素养。要求师资队伍能够与时俱进熟练地运用各种新媒体开展教学,并且借助这些平台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考核的“新运用”。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考核的重视,不仅仅只是强化传统文化知识在考查和考试过程中识记背诵的比重,而更多的是应当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考核过程,我们可以改变原有的笔试形式,而是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故事思考等场景式的呈现,让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捕捉传统文化教育中知识点的细微运用,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种小知识点自己去编创故事或诠释内涵,将其拍摄成视频或微电影的形式来完成考查,同时也丰富了教学资源。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