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思政课课堂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研究

作者:杨飞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6-10人气:572

一、“获得感”一词的来源及含义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由此迅速流行,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获得感”一词也可以引申到高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来使用,能更加准确、形象地表达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之间的效果。

经济领域的“获得感”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包含着政府的“给”和百姓的“得”。教学领域的“获得感”依然包含着教师的“给”与大学生的“得”两个方面,教师“给”的内容,大学生要能接收的到,只有大学生接收的到,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有学习上的幸福感和兴趣感,才能更好的激励教师更好的“给”,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给”是主要方面。因此,对每个思政课教师来说,要改变单纯的“给”,而不顾及大学生是否“得”的教学心态,还要提高教师“给”的效果,让大学生有或多或少的“获得感”。 这里的“获得感”既有物质层面(知识)的提高,也有精神层面(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大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的“获得感”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任何领域的“获得感”都能转化为“幸福感”而被接收者所喜欢,因接收者喜欢而产生兴趣,愿意配合或合作,因接收者配合或合作而让事情进展的比较顺利。可见,大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的“获得感”会让课堂教学在欢乐、祥和、高效的状态下圆满完成。

二、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现状

依据对本校思政课教师的访谈和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高校思政课课堂教的现状如下:

第一,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思政课课堂上还是传统的以讲为主。在讲课的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比较普遍,对知识的所以然的讲解不够,学术界的观点和评价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看法和评价涉及不多,要么根本就不涉及,关注多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顾及到大学生的接收情况。这种课堂教学只关注自己的“给”,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得”,必然让一些大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或迟到、或早退、或上课看手机、或睡觉、或说话、或看其他书、或做其它作业、或神游、或逃课,并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喜欢、不重视思政课,提不起上课兴趣。

第二,有一些教师在思政课课堂上也做一些改革,如融入讨论法、案例法、探究法等,大概一学期也就那么一两次,其余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法,就在那一两次的讨论课或案例课上,有上的很成功的时候,也有讨论不起来,案例分析不下去的时候,究其原因是对学生前期的知识积淀和准备情况等了解不够,有的大学生干脆有抵触情绪,本来到课了,讨论问题时喊几遍名字也不站起来,因为不愿意参与讨论,直到考勤点名时才发现他们其实是在课堂的。可见,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如果对大学生了解不够,“给”与“得”的通路也会被阻塞。

第三,部分师生和校领导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除去部分想考研的大学生外,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对自己将来就业帮助也不大,因此,对思政课持一种消极敷衍的态度,能即使到课也不认真听讲,期末考核又是开卷,难度不大,考前一周突击过关。这种状况下,教师课堂内容讲的再好,学生也接收不到,“给”与“得”的通路依然不畅通。有些学院的专业课老师、领导也认为思政课课时多,对大学生的专业帮助和就业促进都不大,挤占了专业课的时间,竟允许本院学生在有思政课的时候请假去做别的事情,这样的引导导致部分大学生也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更谈不上感兴趣了,阻塞了获得感的通路。

三、沟通高校思政课课堂“给”与“得”的方法

在沟通沟通高校思政课课堂“给”与“得”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最好的方法。即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强调了,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提供的路径办法是“八个统一”。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授课内容要有广度深度。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不能用教材解读教材、用事实解释事实,用理论解释理论,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用文件,用领导讲话,用原著等去解读思政课教材的有关内容,用学术研究和科研结论去解读思政课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去拓展思政课教材的有关内容,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内容上逻辑严密的推理,分析出思政课内容间的规律性,得出令大学生信服的结论,让大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使大学生和自己都能从中体会到“获得感”。教师如何让思政课讲的有深度有广度,如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呢?这就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社会阅历作支撑了,并将以上三者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语言讲给大学生。教师拓宽知识面的方法除了要博览群书之外;还要阅读原著和关注国家新闻、政策、文件、重要领导人的讲话;还要走出校园去“行万里路”增长见识,一定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处乱不惊。教师要想课堂教学讲的有深度,就要结合讲课内容做科研,如果教师对自己教学内容的相关理论吃不透、把握不准,就会使自己的讲课在说服力上大打折扣,讲课内容单调枯燥,没有吸引力,阻塞学生们的“获得感”。总之,一堂好的思政课,大学生听完以后能够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能够解决某种困惑,能够对今后的行动有所改变,能够有或多或少的获得感。比如 ,大学生学到了以前从不知道的内容;大学生以前模棱两可的内容,听课后明白了;大学生以前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听课后却发现自己原来理解错了;大学生以前不懂如何分析问题,听课后知道怎么分析了······

 第二,授课情感要有温度。 授课情感要有温度,就是教师要对所教的理论真正的信仰。信仰有多深,讲出的内容就有多真,流出的情感就能多感人,让大学生更容易信服并接受。另外,情感上要有温度,就是要接地气,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堂好的思政课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的,能够走进大学生的内心。讲高校思政课,最忌讳的就是假、大、空的喊口号,唱高调,不落地。所以,高校教师对教材理论首先得自己信,自己都不信的理论,很难让别人相信。既然选择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充满热情地把它做好,把职业做成事业。因为只有热情才能产生激情,拥有激情才能激发灵感。不要认为听课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不如自己,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有些大学生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极强的领悟力,教师一开口,是什么水平,一下就能听出来和看出来,教师的政治态度、学术功底、专业深度在大学生面前是隐瞒不住的。因此,要保持教师“给”与大学生“得” 的畅通,高校教师还要在“情感有温度”上多下功夫。比如: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百年屈辱史时就要表情严肃,声音低沉,穿着庄重;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时就要结合学生实际、个人实际、社会实际,以便理论能真正的入脑入心······

第三,授课过程要有自己的观点。高校的思政课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的政治课注重教材上观点的理解和运用,无需过多扩展,但高校思政课要用学术去讲,一些大家、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立足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切入的角度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但要展示给学生,教师还要有自己的评论和观点,教师在评论和给出自己观点时要坚持“学术无禁区,讲课有纪律”的原则,否则,大学生就不知道在意识形态领域何去何从。所以,教师备课时,观点上要有高度,即立意要高、视野要广,古今中外,纵横参照,体现教学内容的学术性,还要从中挖掘出思想政治素养来去滋养大学生,一定要避免主观化,碎片化,语录化的讲解。比如,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内容时 ,要把一般学者的观点(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了现代化进程;甚至有人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但也有人说: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中国人民的一部血泪史。)马克思的观点(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使命,既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毛泽东的观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最终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都要展示给学生,先让学生讨论评价,教师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观点:一般学者中,有的单从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不好的方面说,有的单从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好的方面说,这都是片面的。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是从好坏两方面来说的,但马克思侧重建设作用,毛泽东侧重阻碍作用。把这一历史事件放回到当时的历史当中,我们会发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苦难是第一位的,一些积极作用只是附带品,这些附带品不是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意,也不是他们愿看到的。最终给学生总结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就是,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要历史的、辩证的去评价,是好多于坏,还是坏多余好。

总之,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与教师“给”的(教学效果)好坏存在着一致性。教师“给”的效果好,学生就有“获得感”,兴趣就高,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高。反之,就会阻塞学生“获得感”的通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