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朗读热潮下广播主持人活动之思考

作者:张岚来源:《视听》日期:2018-01-13人气:832

广播节目是声音的艺术,朗读一直在广播节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文学欣赏,美文诵读、故事播讲一类节目是广播的传统节目类型。文字的美在朗读中得到最好的表达,吸引了大量听众。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受众在享受个性化碎片化收听服务方面有了更多选择。这类节目也受到很大冲击,在很多电台不再占据主流的时间,甚至难觅踪影。

    正在传统的文学朗读类节目似乎日渐式微之际,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引发了始料未及的热烈反响。本以为非常小众的一档节目,播出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新媒体的话题热点。

    在此之前,已经有众多的媒体微信公众号,纷纷推出朗读类专栏或公众号。而央视《朗读者》的火爆,更是前所未有地点燃了大众心中的这股热情,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在各个城市展开,一时间呈现“全民朗读”的态势。而这也正是广播电台推出活动、打造品牌的良好契机。

 

一、广播电台开展朗读活动优势分析

(一)传统广播节目的受众资源和新媒体活动互为支撑

    目前,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对受众产生了分流,但传统媒体依然有着一定的受众群体。基于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渠道的多样化,传统媒体纷纷拓展自己的新媒体渠道。广播电台也利用新媒体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尤其是广播电台开展的一些落地活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通道同时打开,互为补充。广播有着海量的听众,他们是广播电台开展朗读活动的重要参与人群。

(二)具有朗读专长的主持人队伍

朗读活动,朗读的人是主体。央视的《朗读者》充分利用了名人效应。濮存昕、柳传志、许渊冲、郑渊洁、蒋雯丽、乔臻、倪萍、刘震云……纷纷登场。既有对文章的解读也有朗读者个人的故事。这些名人的朗读有吸引力更有影响力。朗读是有声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情感、气韵、语势、节奏上都要求有良好的把控力,这也是广播播音的要求,所以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在这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在众多朗读公众号中,电台主持人的朗读水准较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示范和引领。同时他们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号召力,他们的朗读也容易在新媒体上集聚人气。

(三)传统广播媒体可以为朗读活动提供呈现渠道。

    融媒体时代,朗读火了,原因之一是它很适合移动时、临睡前等场景的碎片化收听。同时,众多的朗读活动,朗读公众号也产生了很多声音产品。这些声音产品一般都通过新媒体渠道呈现。而广播电台开展朗读活动,广播电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推的朗读产品可以在自己的广播节目中呈现。受众的参与一向是广播关注的,这些声音产品的运用就是新媒体参与广播的一个渠道。

 

二、广播主持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朗读活动

(一)利用专业优势,打造可以参与的朗读端口

    央视的《朗读者》火,不仅火在它的收视率高、新媒体阅读量高,而且它衍生的线下“朗读亭”活动也成为热门。“朗读亭”的外形类似电话亭,配合着央视《朗读者》的播出,在上海、杭州、西安、广州等多个城市流转,每到一地备受追捧。为了亭内3分钟的“一读为快”,有上海市民不惜排队9小时。在每期《朗读者》节目的前几分钟我们可以看到经过选取的一些视频,很多人认为这是《朗读者》这档节目最为出彩的一个环节,可以让让受众无门槛参与节目录制,是一种全新的传播互动体验。

    作为广播媒体,也完全可以顺应市民的这种需求,打造本土版的朗读亭。主要是有录音设备,如要采集视频,再加一个摄像头即可。和“朗读亭”相比,广播电台还可以利用现有设备打造“朗读车”。很多电台都有移动直播车,车上有现成的专业录音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人们在自己家门口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渴望。今年上半年,笔者所在的无锡新闻广播打造的朗读车就开到了无锡的闹市、公园、学校、社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和朗读亭相比,朗读车更灵活,也神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朗读亭、朗读车并不仅仅是让市民“一读了之”,否则一般个人的手机终端就可以满足,它必须有分享的出口。这也是媒体的优势,它的出口既可以在传统的广播节目,也可以在新媒体。比如凤凰苏州书城与苏州新闻广播联手打造的朗读亭,其中的朗读,会放在苏州新闻广播每晚8:00《完美欣赏·爱上阅读》中随机播出。”而无锡新闻广播“朗读车”中的内容,市民则可以通过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听到有关内容。

(二)线下专场朗读活动

    做户外活动是广播电台的传统,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主持人的专业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有的还是依托节目的延伸活动。“朗读热”席卷全国,说明大家对这样一个舞台的渴望。广播电台可以打造本土版的“朗读者”活动。广播主持人可以走进社区、学校、公园、书店、专业剧场,开展专场朗读会、作品分享会、文学沙龙、诗歌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普通市民可以和电台专业主持人一起同台朗读表演,进行交流,分享文字和文字背后的故事。同时,主持人还可以给普通市民一些朗读技巧的指点。

(三)有声版朗读微信公众号和朗读活动的结合  

    在《朗读者》火爆之前,相较于传统的广播节目中朗读类节目战线收缩,在新媒体上却是风生水起,像《为你读诗》,《我们读诗》,《十点读书》等微信公众号,以碎片化制作、人性化串联、融媒体传播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一些朗读类的公众号拥有几十上百万的粉丝,很多篇目的点击阅读收听量超10万。

   《朗读者》的火爆,助推了这些有声版的朗读微信公众号。各广播电台推出的朗读微信公众号,相对来说专业水准较高,受众认知度高。如何在众多的朗读微信公众号中吸引关注,线下活动的开展也必不可少,可以为微信公众号凝聚人气,同时为活动提供出口支撑。朗读活动视频直播、优秀音频选播等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完成。

(四)让传统的广播美文欣赏栏目焕发新的生机

    朗读热的兴起,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美文欣赏类栏目更多的关注。广播美文欣赏类栏目可以在发挥传统广播媒体优势的前提下进行融媒体的整合。广播中播出的节目内容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收听,还可以在蜻蜓、喜马拉雅等平台上收听。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也可以有选择地在传统广播平台上播出,例如朗读亭中的美文朗读如能在广播节目中播出会让参与者有很大的成就感。除了在新媒体端收听广播节目音频,这类栏目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视觉特征,在推音频的同时,结合音频的内容主题,配以图文,进行视觉呈现。

          

《朗读者》的制片人董卿说,朗读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它属于每一个人。从《朗读者》所激发的朗读热来看,人们内心依然有一种对朗读、对文化的向往。《朗读者》这样一档节目的出现满足了人们一种精神的追求,同时也成为一种推动阅读的力量。借助这样一股热潮,在“互联网+”时代,广播主持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制作出受众喜爱的文化产品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扩大影响力,做一个优秀文化的引领者。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