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论河南民俗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刘贝贝来源:《视听》日期:2018-07-24人气:3245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自己的内涵和特征。随着政治、经济等民俗文化生存环境的变化,河南民俗文化面临着民俗文化认同感低、部分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商业化、民俗文化教育缺失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增强民俗文化认同感、合理利用媒介力量、加强民俗文化基础教育工作等便是寻求河南民俗文化传播发展良好的重要举措。

一、民俗文化的概述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将民俗文化分为四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以及语言民俗。民俗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文化,因而也可以说是自然产生的文化,是民众完全自发的、没有任何功利性地创造出来的文化。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中原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如一年一度的拜祖大典、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氏太极、锣戏、卷戏、梆子戏等种类繁多的民间戏剧。

二、河南民俗文化传播的现状

   随着河南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的日益繁荣,河南民俗文化传

播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也面临着大众传播手段带来的民俗文化商业化以及“原生性”消解的不利影响。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河南积极从国外招商引资,外国文化和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中原地区,如美国

好莱坞产品、日本动漫、韩剧等。这些外国文化进入中原地区,获得民众的广

泛追捧,对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很多人开始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如服饰上追求欧美风、韩风,饮食上热衷于西餐。节日上追求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而忽视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七夕等。在河南,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流行音乐、摇滚乐,忽视河南戏曲、民间舞蹈等,甚至认为这些文化是陈旧落后的,而且很多地方的婚嫁仪式越来越来西式化。河南是外出务工的人口大省,大批年轻人在外为生计奔波,留在家乡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使得很多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大量减少,传统节庆的习俗也简化很多。加之现代人对西方文化的追捧,人们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识淡薄。

(二)民俗文化的逐渐消失

受历史、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国人民俗文化意识淡薄,缺乏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继承,很多民俗文化面临消亡。河南是“戏曲之乡”,戏曲种类多达65种,地方戏种类繁多,如锣戏、卷戏、梆子戏等,遍及全省各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农闲时各地都会搭起戏台像过节一样热闹个三五天。然而现在农闲时,人们大都外出打工,戏曲在民间已不太多见。原本庞大的戏曲群体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分流乃至消失,原本的65个剧种,现已有30多个淡出人们的视野乃至后继无人,面临消失的危险局面。

随着人们对流行文化的追捧,以往广受喜爱的戏曲栏目——《梨园春》也逐渐被淡忘。目前在河南,喜欢听戏、唱戏的大多都是老年人,这也就使得河南戏曲的保护和传承陷入困境。

(三)民俗文化的商业化以及“原生性”特质的消解

媒介的传播有利于河南民俗文化的刻录、保存和传承,但现代传媒的商业化竞争日益激烈,这也就加剧了河南民俗文化的商业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产品成为商人追逐利益的筹码和大众消费品。如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在媒体的宣传下遍地开花,但其民俗产品和民俗活动却成为过分包装、定价的商品,一味迎合受众的喜好,这样商业化的民俗文化失去了民俗文化的本真和本色。

此外,大众媒介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往往是去语境化的,这种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河南民俗文化“原生性”特质的消解。河南民间游艺当中的音乐和舞蹈具有很强的语境性和生活性,如耍龙灯、玩狮子、划旱船等民间舞蹈是集会、节庆、祭神等活动中表演的,唢呐、鼓乐等民间音乐是在社火、庙会、婚丧嫁娶仪式、节庆活动等中的民俗娱乐形式。大众媒介在传播这些民俗文化时,往往无法顾及这些民俗传播的特定情境,而按照舞台剧来表现,为营造特定效果的灯光、舞美、后期编辑技术的运用也使媒介传播的民俗文化失去了一些原生性的特质。

三、河南民俗文化传播健康发展的对策

河南民俗文化传播外有多元文化的冲击,内有一些民俗文化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乃至消失,且人民的民俗文化意识不强。媒体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但也有商业化和消解其“原生性”特质的弊端,河南也缺乏品牌栏目的支持。因此,为了促进河南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找到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加强民俗文化基础教育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民俗文化意识淡漠,并且过度崇尚西方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人民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目   

前,国内对民俗文化的教育主要存在大学校园内,忽视了对中小学生民俗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国内整体民俗文化意识不强。因此,我国的教育应适时地做出改变,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教育,鼓励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经常参加当地民俗活动、学习民俗技艺。

   (二)政府应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南民俗文化是我们祖辈经过千百年

积累下的宝贵财富,它是河南文化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本地的部分民俗文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些甚至面临消失的局面。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河南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时代的需要,加强对河南民俗文化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民间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并多筹办全国以及国外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将河南的民俗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三)合理借助传媒力量,创办品牌栏目

当下,传媒发展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离不开传播,民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也必然需要借助传媒的力量来传承。媒体对民俗文化的报道和传播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如,河南卫视创办的《梨园春》曾一度在河南甚至在全国掀起了听戏、唱戏的高潮,河南地区很多孩子愿意学习戏曲,一些年度的小擂主甚至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将河南戏曲的魅力传向全国。河南卫视的武术娱乐节目《武林风》,多方位、全方面地展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弘扬了传统武术精神。虽然这些栏目十分有特色,但是在传媒激烈竞争下,这些栏目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这就需要媒体在节目的制作上多下功夫,打造出具有品牌力量的栏目来更好地传播河南民俗文化。

此外,民俗文化的传播只借助本地的传媒力量是不够的,还可以借助其他卫视的知名栏目。如《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第一期来到河南洛阳,节目组先后来到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壮观的天堂和明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定鼎门遗址等,栏目护花环节的设置很好地传播了河南洛阳的牡丹文化。这一期节目向国人展现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民俗文化传播还要大力依托品牌栏目。同时,在利用传媒力量传播民俗文化时,还要注意防止民俗文化商业化、以及消解“原生性”特质的不利影响。

四、小结

在当下,河南民俗文化传播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人民民俗文化意识淡薄,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一些民俗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甚至面临消失的局面。在传媒力量的借助下,民俗文化得以更好的保存和传播,但是也有民俗文化商业化、消解民俗文化“原生性”特质的不利影响,河南本地也缺乏品牌栏目来传播河南民俗文化。因此,提高人民的民俗文化意识、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好基础民俗文化教育、合理利用传媒力量,创办并依托品牌栏目,才能更好的实现河南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