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年化国家行列,发展速度快,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均已进入老龄化行列,到2014年,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突破2亿人,是我国总人口数量的15.5%,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且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同样,萍乡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也正在逐步加快。尽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市养老服务机构有所发展,但各养老机构服务单一,规模不大,以养老公寓及敬老院为主,并且一般不收全护理、半护理型老人。本文通过深入社区及养老服务机构调研,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深入分析,研究我市养老现状及居民对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探讨现阶段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原因加以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案例,提出符合萍乡市自身发展的养老产业发展建议。
1 萍乡市老年人生活现状
根据萍乡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本市超过65岁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8万人,是全市人口数量的11%;而大约有超过2万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口。根据预测,在未来10~15年时间内,萍乡市老年人数量还会不断增加,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2 萍乡市养老机构现状
现阶段,萍乡市共有2家国企联办福利机构、21所民办福利机构以及69家公办福利机构,一共包括9800张床位,总服务老年人数量为8253人次,仅占全市老年人4%,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一床难求的现状,现有的设施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本次研究选取麓山湖生态养老院、上栗县的天堂湖(卡士奇)生态养老院、萍乡市社会福利中心、萍雅老年护理院等八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调查。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于 2017 年 7 月 10 日至 2017 年 7 月 19 日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 120 份,最终回收问卷 119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110 份。受访者中,男性占 68. 8% ,女性占 41. 2% ; 最小年龄为59 岁,最大年龄为 101 岁,平均年龄为 81 岁。目前萍雅老年护理院是以医疗水平较高的湘雅萍矿合作医院高坑分院为主要医疗资源,该机构医护人员整体医疗素质高及医疗设备齐全,能为入住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定期指导慢性病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为并能为老年人提供大病及时的抢救和治疗,为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并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及康复治疗,提供身心健康全方位的服务,适合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失能及半失能的老年人,目前萍雅老年病护理院入住了75位老年人,入住率达100%,其中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老年人达86.6%。据调查,入住的老年人的满意度为89%,入住老年人大病的抢救成功率为98%。该类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医养比例看,大致为“七分医三分养”。
2.1 护养一体型养老机构及其特色
在萍乡,护养一体型养老机构以麓山湖生态养老院、上栗县的天堂湖(卡士奇)生态养老院为代表。该类养老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和少量的医疗服务,是本身就具备护理设施与医疗资源,该类养老机构的特色体现在养护方面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生活空间和多项服务。具有比较均衡的养护资源,对于无疾病的正常老年人及非危急重病但又需要大量护理服务的失能、失智、半失能、高龄、慢性病、病后康复等老年人来说,这种养老机构比较适宜。从该类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护养比例看,大致为“七分护三分养”。
2.2 萍乡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模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为了解居民对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本次研究又在萍乡市光丰小区、幸福小区、安源新村、高坑镇民主小区四个社区随机抽取16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从调查结果显示,有以下特点:
2.2.1 大部分老年人不考虑住进养老院。
其中考虑过住进养老院的人数占总体的 27.2%,其中以失能或者部分失能老人为主,而没考虑住进养老院的人数占总体的 72.8%,主要为能生活自理的老人。其中不想离开家的因素占总体的 11.2%,不方便和亲友团聚的因素占总体的 16.3%,在家方便自由的因素占总48.4%,费用太高负担不起的因素占总体的 7.5%,其他因素占总体的 16.6%
2.2.2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需求较高。
愿意在家出钱享受养老服务的占总体的 65%。不愿意出钱享受养老服务占总体的 35%。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服务, 老年人最想得到的医疗护理服务居多。从类型上划分,包括9.2%的老人希望得到定期拜访服务、16.3%的老年人希望得到做饭洗衣服的服务、13.3%的老年人希望得到定期送餐代购服务;而定期开展娱乐项目为12.9%,希望获得医疗护理服务的居多,占40.6%。
3 萍乡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当前,萍乡市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与萍乡市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老年人需求多元化发展不符,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时,现阶段相关从业人员具有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工资福利待遇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萍乡市养老产业的发展。为此,应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社会认可度的宣传,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职称评聘制度,吸引更多有专业知识的院校毕业生加入到养老服务业。
3.2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多老人普遍喜欢居家养老,如何把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想融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现阶段,各地区推出的免费公园、免费乘车以及赠药活动,都是针对健康老年人,对于存在身体疾病或失能老年人,则迫切的需要长期看护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居家、社区和医院养老模式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医疗技术、专业健康管理团队,联合家庭与社区,积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养老模式,利用远程医疗服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社区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智能化升级,扩大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半径,开启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型模式,是对当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功能不全的有益补充.
3.3 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有各种各样具体而特殊的需要,根据问卷调查,91%的被调查的老年人希望养老机构提供有效而方便的医疗措施或进入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养老,加快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建设,迫在眉睫。医养结合绝对不是简单的将养老和医疗糅合在一起,而是在原有养老模式中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创新,根据目前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形成的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是一种以大众健康为指导理念的模式,面向对象为所有的老年人,不仅包括健康老年人,同时还包括亚健康、非健康老年人,真正的实现了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以及养老服务的相互渗透。
3.4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医养。养老机构可以通过服务外包和委托经营管理等方式吸引医院和社会力量来参与管理。提高养老机构服务的质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设立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会支持养老模式发展,鼓励银行对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采用划拨方式或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家属及社会的认同和关爱也非常重要,要把养老作为一项社会事业,重视家属与社会共同参与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面临“未富先老”老龄化的严峻考验。本文研究显示: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结合起来,形成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模式,能够有效满足萍乡市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优化现有的养老资源,增加就业机会,带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环节我市的老龄化危机,可促进萍乡市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