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探讨
民生新闻是对现实生活中与人们日常相关的事件的报道,其新闻选题根据报道时人们所关心的社会事件来确定。在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传递党和国家最新民生政策提供最及时的民生消息贡献力量。可以说,民生新闻的存在对反应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民生新闻的选题角度
当今各地方电视台都在下大力气,极积开办民生新闻栏目:一是它的视角是社会基层组织中发生在社会基层人身边的事件,能够直接引起普通百姓的思想共鸣;二是收视群体比较稳定,这是电视台形成收视率的保证。新时期民生新闻的选题范围得意拓展。
1.1 民生新闻选题要贴近市民生活
民生新闻存在的重要意义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传媒基础。民生新闻的选题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切入角度,直接影响着民生新闻整体内容的走向。当下民生新闻的选题依据主要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由此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都比较关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最常见的交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住房等等,甚至一个鸡蛋、一头蒜,都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1.2 民生新闻要展示重大主题报道
各级电视台在重大主题报道上不遗余力。重大主题如同“命题作文”,讲政治、顾大局是最关键的考虑因素,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民生新闻在进行报道时,往往注重这些重大主题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导和服务于人民生活。最典型的就是每年的两会报道,我们看到各级电视的目光都“自动”将其民生部分进行突出表现。在现代传播理念和形式的背景下,我们的主题报道十分注重民生化的视角、语言、方式来呈现,实现“三贴近”原则。
1.3 民生新闻要解读好大政方针
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每每都有大政方针的出台,及时解读、准确解读、生动解读、巧妙解读是各级电视台的规定动作,完成的速度的快慢、解读的质量高低,既是关系社会和谐的关键,也是打造百姓舆论点的标准之一。
1.4 民生新闻不能忽略凡人凡事
著名人物、大事件的报道自然比较引人注目,但是在现代传媒背景下,受众选择信息渠道多元,对信息内容的关注也呈现多元化,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民生新闻不能千篇一律去关注“大”,也要将目光投向“小”,去展现平凡的人和事,去关注生活的原生态和最大众化的生活,并且从普通的人身上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事情的本质、核心。比如各级电视台对深入挖掘的打工族、留守儿童的报道等等,都比较受关注。
1.5 民生新闻要直面负面报道
负面新闻已经是我们各级媒体报道的主要类型之一,但是用民生化的视角去报道负面新闻,按照老百姓的新闻诉求,按照普通人能接受的形式进行采访,搞负面报道不是单纯的揭黑幕,而要去解读负面新闻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用人文关怀去打动电视观众,这是主流媒体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1.6 民生新闻要解答百姓疑惑
网络媒体盛行的时代,一些虚假信息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困惑,尤其是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闻媒体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的方法、专家分析的方法、官方辟谣的方法等,来帮助排除百姓的疑惑。
2、新时期民生新闻发展的建议
2.1 时刻紧追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社会发展与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民生新闻为保持自身生命力必须不断追求自身的新发展。民生新闻应更具时代的变更,传递最新民生信息。同时,民生新闻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民是生活服务。因此,民生新闻仍应坚持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民生新闻的生命力不仅应依靠新闻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同时应形成自身的价值导向,倡导真、善、美的结合,保证电视民生新闻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例如对平凡小事深度的挖掘,要提炼出对社会和谐有积极推动作用的主题,摒弃猎奇、爆料为噱头的新闻内容,更不能偏听偏信,甚至出现低级错误。例如2012年西安电视台《西安零距离》被爆出错将成人用品当成了肉灵芝,还制作了新闻节目予以播出,其主要原因在于出境记者对当地村民称为“肉灵芝”的东西未加仔细验证就偏听偏信,结果闹出了笑话。
2.2 继续深化媒体融合,用新技术做更好的民生新闻
新媒体时代,媒体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给民生新闻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增加互动性,迎合新时代民生新闻发展的要求。在进行民生新闻采访时,还要注意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完成新闻播报工作后,注重吸收新闻受众意见和建议。例如当下很多电视台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客户端,实现与受众的沟通,获取观众的新闻需求,指导自身发现。
现代化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这些在民生新闻中也应该予以体现。例如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新的科技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新闻采访中,如无人机、VR镜头等等,提升了受众的新闻体验。民生新闻报道时,新技术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如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突发现场的还原。天津电视台在一场消防井下救援报道时,利用VR技术对井下的情况进行了三维立体的模拟呈现,使受众更加真实在体验到新闻现场。
2.3 不断提高新闻内容,进一步贴近百姓阅读习惯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自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民生新闻的途径,提高了民生新闻的获取速度,但也出现了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多次、重复性报道,民生新闻为保证其优势竞争地位,必须加强独创性,这要求我们对民生新闻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要做精品。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我们常常指责那些专业性太强、专业术语太多的文章不忍猝读。这些文章离百姓的日常语言太远,不利于新闻的传播。新时期民生新闻要获得受众的欢迎,必须从受众的体验出发。民生新闻采访的对象不是大爷大妈,就是说方言的平民百姓,这需要记者能用群众语言去和采访对象交流,最好会方言,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另外民生新闻在写稿时,也不要太讲究“套路”,多讲老百姓的话,少用形容词,多讲大白话,甚至可以带有地方语言特色,南腔北调的同期声也是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对于同期声,要加强其效果的传递。例如在采访时都提前和被采访者进行沟通,引导采访者去说,让官员不要出现官腔,专家尽量说“大白话”,要用智慧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子”。
3 结语
总之,现代化社会中的传媒对民生新闻有着密切的关注度,一方面与社会经济变革的时期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新时期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我们要提高对民生新闻重要性的认识,拓展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同时用新的方式、新的报道手段,来做精品新闻,更加贴近百姓的阅读,服务百姓生活。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qk/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