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调整技巧研究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一定义凸显了电视新闻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时效”、“事实”。因而电视新闻的拍摄与记录手法均较广告、影视剧等有较大的不同。现如今,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这一时代的变革也带来了新闻拍摄与新闻制作的创新转变,具有了前期+后期的全新创作模式。
一、电视新闻前期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是传统传媒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源,电视新闻从前期制作到后期完善都要体现出其作为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价值所在。由于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同时也带来了电视新闻拍摄与制作的一些问题,诸如电视新闻前期拍摄过程,需要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采集以及新闻事实的呈现方式的综合选择,因而针对电视新闻的前期拍摄技巧做如下分析:
(一)新闻事实采集
新闻事实是由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事实是新闻得以形成与成立的基础。新闻建基于事实,通过新闻语言和特定的呈现方式将社会事实以更加感受态的方式呈现于社交媒体上,不同的观众可就新闻事实形成不同的分析与判断,并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基于这一目的,新闻事实采集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件清晰、准确的分析定位能力。对事件的处理既要反映其真实面貌,同时也要进行不加过多评论的总结。因而除了要抓拍好现场场景之外,还要注意捕捉人物的表情细节、动作细节,运用现场声最大可能的还原新闻现场。
(二)新闻事实呈现
利用声画配合的方式完善新闻事实呈现。现场声主要是服务新闻主题,因而不可过多的加入环境声,要做到与环境声互不干扰、突出主体。
为了营造良好的现场感,记者一般选择出镜报道,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记者在这一过程中要边采访、边记录、边讲解叙述,将话语权均衡地分配到现场群众、新闻焦点人物以及自身,实现多重新闻视角的转换,使得观众的新闻感更加强烈。
二、电视新闻后期调整技巧研究
(一)利用镜头和人物语言塑造人与新闻场景交融的情境
镜头语言是人与影像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电视新闻中镜头的推进所呈现的局部特写以及镜头的转换所营造的空间感与立体感都是镜头语言所要呈现的内容,人们借助镜头和人物语言的交流能够更好的达到人与动画交融的情境,一般来看,电视新闻中应用镜头和人物语言能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得镜头不再是单纯的拍摄,而是体现出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后期处理制作要突出这一特点。因而可运用3D技术辅助新闻场景的呈现,提高新闻的场景真实度。
(二)灯光、材质和镜头转换
大众对电视新闻的印象不仅仅停留在其呈现方式上,还要与电视新闻的灯光、质感、材料、功能相关。电视新闻中的亮度与灯光的使用有关,设计师会通过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进行模拟,使电视新闻场景更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电视新闻在拍摄过程中注重 的使用还体现在灯光的强弱、色调等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新闻场景使用不同的灯光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新闻背景环境。特别是有关人物主题的新闻,在运用灯光时可以考虑使用柔性灯光、暖色调灯光,以此来完善灯光对新闻人物的烘托和表现。
此外,摄像机捕捉的新闻画面对于大众而言是新闻信息的关键源头,镜头语言的作用在此处不容忽视。当需要以较深的景深表现宏大而全面的新闻场景时,一般使用长镜头完成,注重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的全面捕捉,此时以突出新闻的真实性和系统性为主要诉求。而在专访等要求局部细节的时候,镜头要适时转换,配合采访完成音画同步的新闻效果。以此来实现新闻的叙事性和真实性相结合的特征。对于前期拍摄而言,用好镜头的意义不言而喻,完善前期拍摄技巧也是对整个新闻制作过程的负责,这对于新闻效果的准确呈现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三)文字编辑与转换
文字编辑的个人能力体现在对社会动向以及新闻热点的准确把握,并且把其转化为文本内容,在进行文字编辑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字可能具有的不同效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过程是实现媒体对新闻的认知与观众的认知相互转换的过程,新闻播出时匹配的字幕、编前话、编后话、评论等文字不仅要符合编辑部对特定新闻的表现意图还要体现其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在现代化信息时代,文字编辑在对新闻信息进行采编的过程中更加需要跳脱传统的桎梏,以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解析力并配合扎实的文字功底将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的文字编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做网络文字资源的搬运工。
此外,由于电视新闻在传统新闻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广义上来讲,电视新闻通过更加写实的表现形式构建了一种新闻事件与人交流、对话的环境,其包含了所有数字化制作的形式,将一对多、一对一的媒体传播模式广义化,形成互联和共享的传播形态,电视新闻形式不再固化、模式轻松有趣、传播效果良好是现代电视新闻的主要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增加文字编辑的有效性,更加突出了互动性,具体而言,观众可以看到新闻事件动态与等,使得电视新闻中与现实事件有关的部分体现出新的特征。
(四)使用剪辑手法提升观众对影视动画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关注度
剪辑工作是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并将画面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使得新闻解说与同期声相配合,并相应的计算新闻长度等。电视新闻多来自于现实,其类型为公众所熟悉,比如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等,这类电视新闻本身具有一定的传播度,人们会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化对电视新闻所体现的内容的认知。因而在后期剪辑之时,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对影视动画相关结构元素的阐述。由于电视新闻较别的新闻形式所需的鉴赏能力较低,大多数观众都能对其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观众对影视动画的兴趣和关注度。此外,电视新闻的设计较为简单,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力度较大,在电视新闻中加以延伸应用可以使电视新闻中相应元素变得更具有现实感染力。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电视新闻制作的发展也趋向于智能化方向,因而对于未来的新闻传媒工作而言,利用镜头语言、文字编辑、剪辑制作等后期制作手法,完善对新闻传媒现实功能考量的基础上增加对其创新性发展方向的关注无疑是具有重要前瞻意义的,这也凸显了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完善了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qk/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