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体育游戏,可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网球学习兴趣,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不同体育游戏引入高校网球教学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展开分析,按照应用要点,提出实践应用路径,贯穿网球教学全过程,保障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球教学;体育游戏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10月)文件中提出要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网球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生喜爱,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较好普及。当前高校网球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热情较低等问题,网球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不足。基于此,革新网球教学方法、引入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现代化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与价值性。
1.高校网球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的作用及价值
1.1有助于激发学生网球学习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适当引入和合理安排游戏活动环节,可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和互动中吸收网球专业知识,习得网球专业技能,感受网球这一体育项目的乐趣与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球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同时,体育游戏也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以及持续单一的技术练习更具挑战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增强课堂活跃度,吸引学生关注,使学生保持兴奋、积极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面貌[1]。
1.2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是集竞争、娱乐、训练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较大。高校教师在网球教学时可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契合学生需求的网球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吸收和掌握专业网球知识,进一步培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体育游戏多以团队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通过踊跃参与集体游戏,与同伴磨合和深入交流,相互配合完成训练任务。该过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2]。同时,在较强领头者的榜样示范下,也可充分发挥集体对个人的带动作用,营造认真紧张、积极向上、精神昂扬的训练氛围,使学生尽可能参与集体活动与集体游戏,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高校网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要点
2.1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网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及应用需要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确保游戏顺畅开展,增强学生游戏体验感。教师在制定规则时,需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原则,即游戏规则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满足教学目标要求,且规则内容易于理解、规则安排公平合理,同时要对其中复杂的规则进行重点讲解与说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明确注意事项。此外,还可由学生参与规则制定,增强学生对于游戏规则的信任度,使学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增强学生的自觉性,更好按照游戏规则要求参与游戏。
2.2选择合适、恰当的游戏内容
一是要依照高校网球教学大纲、具体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选择游戏内容,以防出现游戏与网球知识脱节或对立的现象,影响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二是游戏内容及游戏形式要具备多元化、新颖性等特征,迎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及偏好,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设计不同的游戏方式,增强学生游戏参与体验感,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进取心。三是注重游戏内容的阶梯性和层次性,循序渐进设计和开展体育游戏,通过灵活搭配内容、组合游戏等方式,调整游戏复杂程度、难易程度,从最初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到逐步进入学习状态,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及技能学习,系统提升学生网球专业技能。
2.3营造安全、舒适的游戏环境
安全性原则是网球教学、体育训练中最基本的原则。高校网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顺利开展依赖安全、良好的游戏环境。在游戏活动中,学生由于全身心投入,很容易忽视潜在的危险,发生安全事故[3]。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选择相对安全、开阔和舒适的游戏场地,或铺设塑胶、草坪路面,避免学生游戏和运动过程中出现扭伤、摔伤等意外状况,将安全性贯穿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足够数量的辅助教具,如转体追球游戏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数量和小组划分情况,准备充足网球。
2.4实施创新、丰富的游戏形式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及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高校网球教师可在体育游戏设计和网球教学中融入先进的科技元素,依托传感器,与终端相连,记录学生心率变化、步法速度等,通过数据和算法分析实时、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游戏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以及身体机能的动态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游戏组织节奏,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智慧技术与体育游戏的结合,也可使网球体育游戏的开展不再受场地限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例如,当前较活的赛博跳动游戏,由跳格子小游戏改版而成,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身体灵敏性、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队友间的相互配合。高校体育教师可对游戏进行简单调节后,引入网球身体素质训练,要求学生按照指令发球、接球,提升学生反应速度。
2.5注重发挥体育游戏教育性功能
网球教学引入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一定的运动和运动技能,还要将游戏与德育教育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实时观察学生身心变化,在寓教于乐的和谐、积极、向上的游戏氛围中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尊重对手、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等理念,全面推进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3.高校网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实践运用
3.1课前准备
网球运动对于运动者的动作姿势、体能及反应速度等要求较高。因此,在正式开始训练和教学前,需要进行一定的缓冲和准备,帮助学生调整身体状态,逐步调动身体各项机能,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学习,防止出现身体机能损伤情况。具体而言,应将游戏教学法用于课前准备阶段,在传统基础拉伸训练的基础上,增设趣味性的热身小游戏,激发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跑步运动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蛇形跑、快速疾走,采用听号抱团等游戏,创新活动形式,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4]。此外,还可设计双人夺球小游戏,要求两人面对面站立,中间放一颗网球,做两脚开立的小碎步,在听到教师发出类似“肚子”“肩膀”等身体部位关键词后快速反应,触摸相应部位;在听到“抢球”这一口令时迅速拿起地面的球,抢到球的学生获得胜利,未获得球的学生则需做开合跳。
3.2技能训练
高校网球教学中,教师重视技法教学,将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学生开展网球技法训练。然而,单纯重复某一动作和技术,会使教学变得机械、乏味,降低学生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对此,需要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以游戏的方式创新训练模式。
网球运动轨迹多变,要求运动者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调整运动步法,到达相应的落球地点,提升接球成功率。因此,需要组织基本步法练习,设计并引入网球搬运工、“移动过程中互相接扔球”等游戏,帮助学生提高身体下肢肌肉灵活度,为后续正式比赛奠定良好基础。
在接发球训练时,为避免重复练习,教师可采用一对一交换队友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队开展一对一接发球练习,在两分钟的练习后休整一分钟,以顺时针方向调整站位,开始新一轮练习。这种方式可使学生每一次遇到不同对手,增强新鲜感和挑战性,帮助学生更快适应不同对手的发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互动效果和练习效果。
设计正反手结合的击球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选出喂球者和裁判。喂球者与对面的击球者相隔三米距离,进行左右手抛球;裁判则要观察记录有效网球数量。游戏正式开始时,小组学生站在底线T点位置,成一路纵队;击球者完成正手移动击球后移动步法回到T点位置进行反手移动化击球,同时后面的学生则要及时续接,使每一位成员完成2次及以上的正反手移动击球。裁判对所记数量予以统计后,宣布获胜小组。
教师要积极开展和组织比赛模拟游戏,帮助学生体验比赛氛围,增进自身的实战经验。通过组织半场徒手打网球的游戏,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比赛规则。该类游戏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四个竞赛小组,并选出两名裁判负责判罚工作。在活动中,网球能力水平相近的两组进行比赛,一组排头学生发球后回到队尾;另一组排头学生在球二次落地前抓住球,并采用正反手击球的方式将其丢到对方场地,而后回到队尾。没有接住球的一组由对方得分,失分后重新发球开始,依次循环,共进行四局比赛[5]。还可以开展单打比赛游戏,使学生通过个人比赛磨炼自身网球技术,提升竞技水平。在组织完成以上技能训练游戏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活动复盘与反思,对游戏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问题予以及时改进,提升之后体育游戏质量。
3.3身体机能
高校网球课程既强调传授学生网球技能,又旨在通过网球运动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可通过设计和组织不同游戏活动,针对性锻炼和提升学生不同身体部位机能。一是开展单腿跳接力游戏,用以锻炼和增强学生下肢力量。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三组,并要求每一小组呈一路纵队站立,当听到开始指令后,需要单腿跳到网前用手摸网,而后换另一条腿返回,与底线等待的小组成员击掌交接后接力继续。学生往返一次完成一组,共两组,速度最快、用时最短的小组取得胜利。二是转体追球游戏,着重发展学生反应、速度、协调素质。游戏任务及活动需要两人为小组完成,双方站在双打边线外,一名学生将网球向前推出;另一名学生快速捡球,进行交换。
3.4课后调整
课后调整环节可帮助学生平复心情、调整状态,从紧张、快节奏的课堂氛围中脱离出来,缓解学生大量运动后的疲劳感,获得身心放松。当前高校网球训练和教学,教师往往没有采取科学方式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整理运动和课后调整,多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课堂组织较为松散,致使学生网球训练后身体过于疲劳,较长时间内恢复不到正常状态。因此,高校教师可在正式训练课程后,适当引入一些负荷较小、有效缓解疲劳的拉伸游戏,完善课程结构,使整个网球教学系统推进。同时,也可开展颠球小游戏,组织学生在训练场地设置障碍物,要求学生保持颠球状态通过障碍。此外,还可由学生两两组队,面对面站立,在横向移动过程中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并完成击掌动作。通过上述小游戏,能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快速恢复。
4.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在高校网球教学的课前准备、技能训练、身体机能、课后调整全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教师在引入并应用体育游戏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实施创新、丰富的游戏形式,为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游戏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