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方法——新闻论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对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和喜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闻单位必须充分意识到创新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正视当前采编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进行改进,寻找更科学的途径加强对新闻采编能力培养,促进新闻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闻采标单一化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媒体快速发展时代,其最突出特点在于媒体受众对新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且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新闻采编思想影响较深,导致一些采编人员对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认识不充分,想观念比较落后,在采编方式上也很单一化,缺少创新,不符合并且也很难满足新媒体时代发展对于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要求[1]。比如在得到事件发生的消息后,新闻采编人员会及时赶到现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初步了解事件整体经过再进行报道。这种单一的采编方式往往不能保证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甚至会影响新闻的质量,或者严重情况还会影响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阅读兴趣,失去新闻报道的价值。
(二)新闻采编内容过于简单,缺少深度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普及到新闻行业中,并且在信息传播速度上发挥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也使得传播媒介向多样化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往往会面对海量信息,并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进行报道。但是实际上,由于一些采编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工作经验不足,往往很难从这些信息中获取最为核心的内容再进行深度挖掘,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很难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同时,还有个别新闻采编人员工作不认真,责任意识缺少,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机械的去做工作,也没有对新闻事件深入了解和报道,导致新闻内容过于简单,缺少深度,进一步影响新闻的质量[2]。
(三)新闻采编人员缺少社会责任感
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比如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微博、有最多用户的微信和各类型APP。为了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吸引更多受众,往往会有新闻采编人员存在扭曲事实、夸大事情真相、信息造假或直接复制其他平台新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尽管关注度和收视率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降低了新闻质量,甚至会失去受众对新闻媒体尤其是权威媒体的信任度和忠实度。而出现上述新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部分新闻采编人员缺少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严谨、不负责,为社会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基于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一)健全和优化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机制
各新闻媒体应该认真分析并正视当前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弊端和缺陷,同时要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特点、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以及采编人员工作中的问题等,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健全和优化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机制。首先,重视对现有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机制的分析。新闻单位应该有前瞻性,能够正确认识到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和不合理的地方,并明确哪些内容需要改进,哪些内容不符合新媒体发展特点,并邀请专家和单位管理人员共同讨论和评估;其次,深入了解在新媒体时代对于采编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新闻单位应该学会站在受众的角度去分析采编工作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的缺陷,并与采编人员共同讨论和研究在新媒体时代哪些新闻内容才是受众喜爱的以及受众的阅读习惯等;最后,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健全采编人才培养机制。新闻单位应该根据新媒体发展趋势,改进采编人才培养方式,完善人才培养内容,加强采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更好的应对新媒体发展[3]。
(二)加大新闻彩标形式的创新
新闻单位应该深入了解并正确认识新媒体发展对于新闻采编工作产生的影响,并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实现创新发展。首先,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调整新闻采编工作思路。在新时代,人们不仅仅是各类新闻的受众者,同时也有部分群体逐渐成为新闻发布者,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一发展现状对于自身工作的影响,调整工作思路并拓展新闻内容来源,而且在工作之余需要多看书,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经验,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优势做好各类新闻信心的筛选和采编,提高采编工作水平。然后,在稿件内容和形式上也应该加强创新。比如可以要求参编人员在符合基本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流行语、有趣的图片,在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新闻内容的传播效率。
(三)提高新闻采编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
新闻采编要具备基本的适应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灵活采编各种类型新闻信心,而且可以保证新闻信息的质量,满足大多数受众的需求。针对采编人员的适应能力培养,新闻单位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定期组织新闻采编技能培训,可以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为采编人员讲解新媒体的特点、采编工作注意事项、采编技巧和方法等,鼓励采编人员积极正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共同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演练的方法提高采编人员的实践能力。比如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参编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演练过程中也有助于采编人员之间的交流,相互分享采编技巧和经验。
(四)培养采编人员对新闻信息的敏感度
在采编工作中,新闻单位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引导采编人员站在不同角度分析事件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受众全面了解事件,获取受众的眼球以及对新闻单位的好感度,也会使采编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此外,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深入了解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阅读习惯并掌握大多数人的习惯特点。比如可以浏览相关阶层的微博,了解其兴趣点,这样在工作中采编人员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采编。
结语
综上,在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培养除了采编人员本身正确对待工作中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以外,新闻单位也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培训、演练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途径提升新闻采编能力,使新闻采编更好的应对新媒体发展。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