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要树立“两个品牌”观——新闻论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媒体新闻事业的进步,在过去人们只能依靠报纸、广播和电视才能知道世界上发生的新鲜事和重要事件,而现在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从能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中就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各种消息。媒体新闻传播的渠道拓宽,对于新闻传播事业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相应的,是对传统媒体生存发展和编辑记者专业素养的巨大挑战。
一、新时期记者面临着挑战
切实履行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与担当,是每一个媒体人的职责所在。如何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也是新时期媒体人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媒体的变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仿佛一觉醒来,我曾经赖以生存的这个平台正摇摇欲坠,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受众群体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全国传统媒体的哀嚎之声此起彼伏,除了党刊党报在党和政府的“兜底”下踽踽前行,其余市场化的报刊纷纷关门大吉。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仿佛所有的努力都是螳臂当车。借用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我们无法阻止潮流,但是可以顺流而上。
当记者好几年,从报纸到期刊,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转型升级过程,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并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记者也面临着报网融合转型的问题。在这里之所以把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比较,而不是把新兴媒体和主流媒体比较,个人认为,当新兴媒体发展成熟的时候,也就成了主流媒体。
传统媒体在传播途经上过于单一,信息获取和传播存在局限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极快,传播方式简单,国际快讯方面更是有着很高的时效性,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注入了一定的活力,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也给新闻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二、记者两个品牌观探讨
记者的起步大都千篇一律,从会议消息到事件通讯再到深度观察,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渐进的过程。与此同时,一个媒体平台的提供对记者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记者本身的水平和素质建设也与这个媒体平台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就涉及到记者“两个品牌”观的问题。
第一个品牌是记者本身能力的品牌,在中国新闻界不乏名家名作,这些记者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奔走在田间地头,在舆论满天飞的情况下大浪淘沙,坚持做真的新闻,做权威新闻,时间长了,当精品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赢得受众的认可,自己也就成了权威,成了品牌。
第二个品牌是媒体的平台这个品牌,一份传统的报纸也好,期刊也好,最终结果都是要掌握舆论的导向,把资讯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手里。报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期刊没有。于是,期刊就开始做深度解析,这是一条非常科学的道路。一本刊物,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才能更好地让社会接受并且尊重。
而记者与刊物之间的关系是,编辑记者必须认识到,我们在采编过程中的行为和稿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刊物的品牌塑造,同时也关系到记者自身的品牌塑造。
刊物的核心是要有人阅读,没有人看刊物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编辑记者采写的角度和高度决定了刊物的品味和可读性。一次两次出现没有质量的稿件,读者会原谅,三次四次后,读者就会坚信这是一本水平不高的刊物,这是一个水平不高的记者,因此对刊物失去兴趣,对记者失去尊重。反之,如果每一个记者都把将要完成的稿件当成一个对自身素质的检阅,充分在采编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水平,多花心思,多出精品,时间长了,记者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本身就是品牌,如果所有的记者都成了品牌,刊物自然也成了品牌。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媒体人切实解决好文风转变的问题,观念水位的问题,认识高度的问题;解决编辑把握选题方向的问题,在记者原有的文本基础上让刊物更加系统化的问题。媒体平台与媒体人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当记者失去社会的尊重,刊物也会失去尊重,但记者得到受众的认可,刊物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媒体变革对记者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放眼未来,媒体的变革必将进一步深化,无法想象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媒体的传播方式将如何先进,但归根结底,人是所有竞争中的关键要素,内容是人生产的,渠道是人建设的,这就对新时期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把自己建设成政治过硬、求真务实、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媒体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台就犹如所有媒体人的“饭碗”,没有好的“饭碗”就装不住好的粮食。受众的选择是理智的,永远只为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感兴趣的媒体人付费,不管传播的形态如何变化,只要我们坚持本心,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就一定能在这场变革中得以生存,并且光鲜亮丽的活着。
尽管,“两个品牌”观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媒体人更应该提高认识,做好新闻,做真新闻。必须坚信一点,这种观念的形成对媒体人自己,对媒体平台的塑造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记者应当养成两个品牌观,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和期刊素质,打造有深度、有内涵的媒体平台,在新媒体时代高举创新大旗,带给受众更加丰富深刻的文本内容,从而使期刊顺利转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