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新闻采访技巧探究
新媒体下新闻采访工作的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对新闻采访工作人员的要求全面提高,新闻采访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下新闻行业呈现出碎片化、高效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新闻采访工作。因而在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之下,新闻采访工作应在原有采访技巧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适应新媒体下的新闻采访工作发展。
一、新媒体下的新闻采访技巧探究
1.1 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和广播不再是新闻爆料的唯一选择,新闻事件的发布渠道日益多元化,受众可以在各类新闻网站、新闻APP、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发布一些热点事件,如近来发生的“重庆女司机打人事件”,便是从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并发酵的。新闻事件发布渠道多元化,使新媒体下的新闻环境日益碎片化、复杂化。面对新媒体下日益呈现碎片化、复杂化的新闻环境,新闻采访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碎片化、复杂化的新闻环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能够见微知著、寻根溯源,从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中发掘出完整的新闻事件。新媒体下的新闻信息庞大而繁杂,新闻采访工作者要根据新闻节目的特点,找准新闻采访工作的定位,然后有选择性的从庞大而繁杂的信息中寻找新闻线索,新闻采访人员可根据一些热词、关键词进行检索与搜集,可提高寻找新闻线索的效率。鉴于新媒体下的新闻线索往往存在“断章取义”之嫌,新闻采访工作者对于所发现的新闻线索,要本着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端正自身的思想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新闻线索进行审核、追踪,坚决避免选用和采访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正确舆论引导的新闻内容,对于低俗、色情、愚昧的信息要主动剔除。
1.2 敏锐的感知力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
新闻采访工作人员在采访工作中,要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善于把握新闻事件中的细节,从细节之处进行推敲,以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或是通过发掘新闻事件中的小故事,将其串联为、补充为新闻事件的细节,使新闻事件更加充实,人物更加形象直观。在新闻采访中,新闻采访人员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时刻关注受访人员的面部表情变化、语气变化,以及采访环境,并凭借新闻采访人员的丰富经验,对受访人员的言行进行快速分析,找准新闻事件中的嵌入点,然后设计出新的采访问题,并有目的的引导受访人员向这个方向靠拢,让受访人员多诉说一些内容,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不断将新闻事件的真相还原起来,从而提升新闻采访工作的深度,为新闻事件的深度制作提供更多详实的信息。
1.3 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鉴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时效性较强,若新闻采访人员毫无准备的上场采访,极有可能导致新闻采访过程中状况百出,不能获得有效的新闻信息。因而新闻采访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应变能力,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在新闻采访开始之前,新闻采访人员应根据所获知的新闻线索、受访人员的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快速确定此次采访的新闻主题和主要框架,并在所确定的主题与框架的基础之上,对此次新闻采访的细节进行完善。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来说,新闻采访人员对于受访者的了解较少,此时可通过分析突发事件的性质、概况,确定此次新闻采访的主题与框架,并在与受访者的接触中,进一步调整采访框架和细节方面的内容。此外在新闻采访之前,采访者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如求助类、灾难类、调解类等,让采访者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快速进入新闻采访的状态之中。
1.4 保持亲和的态度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采访者要注意端正自身的态度,保持亲和的态度,并根据新闻事件的不同,调整自身的态度,保持镇定自若,而不可夹杂个人情感。采访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言一行均要从新闻采访者的立场出发,不可鼓动受访者的情绪,即使对于受访者有同情、愤怒等情绪,也不应掺杂在采访之中,要将新闻事件最大程度的还原,将议论的权力留给广大人民群众。如在采访“大学生学费被骗”的新闻时,采访人员即使对于大学生抱有同情,也应以完整的还原新闻事件为首要原则,可调整自己的语言,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进行叙述,以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工作创新
2.1 善用新媒体创新新闻采访工作
新媒体为新闻采访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技术,新闻采访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以创新新闻采访工作。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可运用新媒体中的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习惯、兴趣爱好、关注热点进行分析,如今日头条和百家号中的用户分析,可以精确到用户的年龄与地区分布,通过精准分析用户,可以找到用户所关注的共性,从而基于用户需求的角度,有选择性的的搜集新闻线索,设计新闻采访的主题与框架,更有助于新闻采访的成功。在新闻线索的搜集上,运用新媒体中的热词分析,可以快速定位当前的新闻热点,便利新闻采访主题的确定。
2.2 创新新闻采访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打破了传统新闻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新闻采访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床戏新闻采访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者与受访者的关系更加融洽,在采访中不仅要考虑受访者的情绪,更要照顾广大受众的情绪,因而所设计的采访问题、采访流程,均应体现人性化、亲和力,以拉近与受访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灵距离。对于采访氛围,采访者要善于把握和调整,力求采访氛围的轻松愉快,以顺利的完成各项采访任务。
2.3 运用亲和力的语言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要注意运用彰显亲和力的语言,亲和力的语言的运用,有助于消除紧张的采访氛围,能够使受众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在亲和力的语言运用上,采访者可适当的使用一些网络词汇,如“给力、点赞”等,这些语言的使用,既接近了受众,又能够获得受访者的共鸣,促进了采访工作的顺利完成。
结语: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工作,更加考验采访者的技巧,采访者要理解新媒体下的采访工作,并找准工作定位,积极的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新媒体下的新闻采访工作。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s://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