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新闻联播》为例浅论地方台如何提高外宣新闻的录用率
《浙江新闻联播》栏目是浙江卫视重点打造的权威联播类栏目,除了报道时政活动外,每天都有一定的版面留给全省各地。作为浙江卫视新闻中心采编部的一名编辑,笔者多年来一直负责在《浙江新闻联播》栏目编辑地方台稿件,在采编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地方台上传的稿件很多,上稿欲望也很强烈,但是真正能够达到录用标准的并不多。要改变这个情况,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要挖掘本地题材的更大意义
作为浙江卫视来说,《浙江新闻联播》选取稿件的视角是站在全省视野甚至是全国视野的,在很多时候,地方台的报题都局限于本地视野,这在题材的报送就注定了稿件无法被成功录用。以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每天的报题汇总为例,地方台报题每天都会有上百条,但是大多数都是体现本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相关题材,实际上被编辑相中的选题寥寥无几。在这样大的报题量面前,一方希望上稿,一方却缺稿,而这看似无解的“堵点”其实却存在打通的可能,
在笔者看来,地方台关注地方的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相关题材报送给上级台这本来就是职责所在。但是在报送的时候,能够注重将这些本地题材与全省乃至全国的重大主题进行勾连,挖掘本地题材背后的重大意义,那就很好地与上级台之间打通“堵点”,实现很好的供需互动。
如何做,笔者觉得这不仅考验地方台通联的“眼力”,也更考验卫视编辑的“眼力”,地方台的通联在报送本地题材前,应该要把题材背后的意义给充分挖掘出来,报送给编辑,这样就能增加报题的命中率。而当地方台的通联没有做好的时候,卫视编辑在看到相关的报题后,应该用“火眼金睛”去看到地方台报送的题材背后是否蕴含着大主题,并将其给挖掘出来。
这一点,在浙江卫视新闻中心编辑组一直都在有效落实,目前编辑组里有一半以上编辑都是经过多年采编线上实践的资深编辑,在每天轮值采纳报题的时候。对于一些有潜质的报题都会多问几句,甚至打电话反复核对,挖掘出其中的重大意义。如今年5月份,浦江台报送了一条当地在车间一线通过实操评工程师的信息,报题很简单。编辑在看到这条报送信息后,和浦江台进行核实,对方表示这是当地政府的一个工作动态,但是当班编辑马上意识到这背后蕴含着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多方确认后,上报中心领导后选派了主力记者前往一起采访,做出了一条很有分量的鲜活报道,这充分体现了本地题材背后同样可以有大主题。
要凸显本地题材的独到之处
目前,在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的版面构架里,除了采用地方台有重大主题的单条稿件外,有不少空间是留给综合各地情况的综合稿,而在上稿机会趋紧的大背景下,综合稿也成了地方台上送的热门。这类稿件,一般以编辑根据最近的社会热点和节点需要,向地方台约稿,再由地方台通联结合主题报送相关题材。以《浙江新闻联播》栏目为例,一般情况下,约稿信息发布后,至少都会有30家以上的地方台响应,但是最后在地方报送的海量题材中,能让编辑眼前一亮、可供综合的题材并不多,这也成了地方台与上级台之间的一个很大“堵点”。
对于这样的情况,笔者觉得,地方台要根据上级台约稿的主题,在选择本地题材的报送时就应该确立差异化的原则,尽量挑选本地最有特色,简言之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报送时有机会被选中,也方便编辑在组稿过程中进行重点编辑。
一般情况下,《浙江新闻联播》的编辑在处理综合稿时,会在文稿系统里先浏览一遍各地上传的稿件,如果标题里就能够看出特色的,则会重点看。同时还会根据稿件主题的需要,约相关有特色元素的台精准采访拍摄上送。而这些特色元素就是打通地方台与上级台需求间的一个关键。
如以笔者在入秋后编辑的一条体现秋季丰收的一条稿件为例,很多地方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晚稻,最后有20多个台上送了晚稻丰收的相关稿子,稿件上大都雷同地写到了产量和机械化程度等,让笔者无法下手。无奈之下,笔者向诸暨台约了当地的高粱丰收情况,因为同山烧产业支撑,那里有浙江面积最大的高粱基地,同时向沿海的苍南台约了当地滩涂秋汛旺发的情况,最后整条稿件里山海元素齐备,更具可看性。而编辑的这样的操作案例,也正好是地方台今后需要自省的地方,那就是在上级台约稿时,我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想到。总之,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卫视编辑的提点只是辅助,更多的则要靠地方台自己去了解本地题材的特色所在从而积极上送。
要保证本地题材的精彩呈现
题材好,报道做不好,也是地方台在上送上级台过程中一个亟待打通的“堵点”。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报道做不好,不仅仅体现在稿子没写好上,更体现在画面拍摄不够精良上。以《浙江新闻联播》栏目为例,有不少稿件本身题材不错,但是因为稿件写的不好,或者画面拍的不好,从而被审片间“毙掉”的案例比比皆是。
实事上,在笔者的实践中,很多地方台上送到报道题材本来不错,但是有的稿件写的干巴巴的,有的则是画面没有使用脚架拍摄,晃得厉害,同时有些构图也存在问题,所以没办法录用。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遗憾。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唯有精细精致。对于地方台来说,遇到能够有上送希望的题材,应该安排骨干的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进行采访拍摄。为此,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曾经组织了本台的首席制作和资深摄像到全省各地方台进行巡回指导,并且进行了多轮的采编业务培训,让地方台的采编骨干们知道了《浙江新闻联播》需要什么样的稿子,需要什么样的画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浙江卫视新闻中心的带动下,很多地方台目前都配备了单反、滑轨、电影机等设备,为拍好画面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地方台来说,一定要沉下身子去摸透本地的各类题材,挖掘这些题材背后所蕴含的重大意义,同时要能梳理读出有本地特色的题材,积极向上级台报送。此外,还要配优采编力量和采编设备,与好的题材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送稿,精准录用,唱响本地好声音。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s://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